推广 热搜: 服务  数据分析系统  搜索  获取  冬季  小红  软件  查询  计划  数据分析 

北大医学2024第二期科研成果扫描(总六十一期)

   日期:2024-11-12     作者:izped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changmeillh.kub2b.com/news/426.html
核心提示:编者按北大医学科研工作紧密围绕北大医学发展理念,践行大学临床医学+X战略,布局北大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平台,探索建设跨学部、跨

编者按

北大医学2024第二期科研成果扫描(总六十一期)

北大医学科研工作紧密围绕北大医学发展理念,践行大学临床医学+X战略,布局北大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平台,探索建设跨学部、跨学科交互融合、创新发展的学术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

2018年3月起,北医官微开设了“科研成果扫描”栏目,为读者及时介绍北大医学最新科研成果。时至今日,本栏目将持续为您呈现,共同见证北大医学“双一流”建设成果!

课题内容

所属单位

作者

全基因组深度测序揭示中国人群肝癌全基因组变异及演化特征

北京大学-云南白药

国际医学研究中心

薛瑞栋

抗体IgG是一个驱动脂肪组织纤维化和代谢下调的衰老因子

基础医学院

强力

汪丽恒

低钠盐对正常血压成人高血压和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

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

武阳丰

集体养老人群低钠盐和逐步限供的成本效益分析:DECIDE-Salt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

公卫学院

武阳丰

方海

生源启发的天然产物bipolarolides A和B的全合成

药学院

贾彦兴

基于RNA编辑的内源蛋白质非天然氨基酸示踪系统

药学院

刘涛

中国2016—2021年登记抗肿瘤新药随机试验中使用次优对照组情况:观察性研究

药学院

管晓东

LCP1在缓解缺血性脑损伤和调节免疫细胞信号及代谢方面的重要作用

北医三院

王艳

殷倩倩

饮用水质量与精神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饮食的调节作用:前瞻性队列研究

公卫学院

张振宇

详细内容

即刻呈现

图:CLCA研究内容概览

文章类型

Article

发表期刊

Nature

论文题目

《全基因组深度测序揭示中国人群肝癌全基因组变异及演化特征》

 成果简介  

2024年2月14日,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国际癌症研究院、基础医学院医学生物信息系及第一医院肿瘤转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参与完成了海军军医大学王红阳院士团队领衔的中国肝癌图谱计划(Chinese Liver Cancer Atlas, CLCA),发表了中国人群肝细胞癌全基因组的深度分析特征。该研究对494例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进行了高深度的全基因组测序(平均120x),深入分析了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驱动基因、突变印记、拷贝数变异、聚集式变异事件(clustered alteration:chromothripsis, chromoplexy和kataegis)、染色体外环状DNA(ecDNA)以及突变演进规律等特征,揭示了以HBV相关肝细胞癌为主的全基因组变异景观,并通过大量功能实验阐明驱动基因FGA通过负向调控TYK2-STAT3-IL6信号通路影响多种肝癌细胞的恶性表型。这些结果为深入理解不同病因肝癌的发生和演进分子机制、开发全新的个体化靶向药物提供了宝贵资源,有助于提升中国肝癌的临床精准诊疗水平,造福广大肝癌患者。

 作者简介  

 

薛瑞栋  研究员  博导

现任职于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国际癌症研究院、基础医学院医学生物信息系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转化研究中心。获得国家优青、北大博雅青年学者荣誉。作为(共同)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3篇。多次被同期评述及Nat Rev专门评述,获Faculty Opinions推荐,入选2022年度“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和“细胞出版社2019中国年度论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骨干。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奖、国际肿瘤转移协会青年研究员奖等奖项。

文章类型

Article

发表期刊

Cell metabolism

论文题目

《抗体IgG是一个驱动脂肪组织纤维化和代谢下调的衰老因子》

 成果简介  

2024年2月19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强力教授研究团队与汪丽恒教授团队合作,发表了有关免疫球蛋白G(IgG)是一个衰老驱动因子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IgG在衰老的前期就开始在全身代谢组织中堆积,尤其是在脂肪组织中。经典的抗衰老模型—限制饮食可以特异降低小鼠IgG的水平,却不影响其他免疫球蛋白的量。而给予限食小鼠外源IgG可以逆转其对脂肪组织功能和全身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IgG可以激活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刺激后者释放TGF-β因子,诱导脂肪细胞前体细胞的纤维化,导致脂肪组织纤维化,从而损伤脂肪组织的代谢功能。而通过靶向干预FcRn可以抑制IgG的堆积从而改善衰老引起的代谢损伤,并延长健康生命周期和寿命。

 作者简介  

 

强力  教授  博导

现任职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课题组长期聚焦代谢疾病和衰老的机制研究和代谢疾病的靶向精准干预。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2015年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病理与细胞生物学系并获得终身教授(副)。获得NIH职业发展奖、国际Kern脂肪代谢会议青年科学家奖。兼任北美华人糖尿病协会、中国生理学会代谢分会、国际骨髓脂肪协会理事。

 

汪丽恒  研究员  博导

现任职于北京大学心血管所。聚焦糖脂代谢稳态的免疫转录调控机制研究。2015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营养与代谢专业博士,师从美国医学院院士Rudolph Leibel,主要从事遗传性肥胖症的研究。2016年加入Banting Medal获得者 Domenico Accili实验室开展2型糖尿病和肝脏代谢疾病分子机理的研究。2022年9月入职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糖尿病中心任助理教授,开展独立研究。先后获得NIH职业发展奖、Regeneron 奖学金、纽约糖尿病中心探索奖等荣誉。

文章类型

Article

发表期刊

JACC

论文题目

《低钠盐对正常血压成人高血压和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

 成果简介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武阳丰教授团队发表了DECIDE-Salt研究最新成果,报告了低钠盐对正常血压成人高血压和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DECIDE-Salt研究是一项多中心整群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价养老人群中低钠盐和逐步减少厨房用盐2项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主要结果表明,在高血压和心血管高危人群中,长期食用低钠盐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和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而本研究则进一步回答了血压正常的普通人群食用低钠盐是否安全有益。该研究发现,基线血压正常的中老年人长期食用低钠盐可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达40%,且不增加低血压事件。这一发现表明低钠盐不仅适用于高血压人群,也适用于血压正常的人群,可以作为防控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全人群策略。

 作者简介  

 

武阳丰  教授  博导

现任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规范化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APEC监管科学卓越中心主任等。专注于心血管病防治研究,擅长设计和实施各类大型临床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和国际合作研究,在NEJM、Lancet、JAMA、BMJ、Nature Medicin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

文章类型

Article

发表期刊

JAMA Network Open

论文题目

《集体养老人群低钠盐和逐步限供的成本效益分析:DECIDE-Salt随机对照试验》

 成果简介  

2024年2月12日,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武阳丰教授和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方海教授团队合作发表了DECIDE-Salt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评价了集体养老人群中低钠盐和逐步减少厨房供盐的经济性。结果发现低钠盐虽然价格高于普通盐,但因其显著减少主要心血管病事件,节省了医疗成本,结果在2年内人均总成本较普通盐组低179.1元。若在全国集体养老人群中推广使用低钠盐,预计2年内将避免4.8万例主要心血管事件和10.8万例高血压病例,减少19.8万个QALY损失,同时还节省3.8亿元。而逐步减少厨房供盐干预则不具有经济性。表明:通过推广使用低钠盐,政府可在医疗支出方面节约大量资金。该发现为在全国集体养老人群中推广低钠盐从经济学角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者简介  

 

武阳丰  教授  博导

现任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规范化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APEC监管科学卓越中心主任等。专注于心血管病防治研究,擅长设计和实施各类大型临床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和国际合作研究,在NEJM、Lancet、JAMA、BMJ、Nature Medicin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

 

方海  教授

现任职于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经济学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公共卫生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卫生经济学、卫生政策、全球健康。主编《中国疫苗经济学评价指南2022》,发表中英文学术文章150余篇。先后主持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30余项。

文章类型

Article

发表期刊

Angew. Chem. Int. Ed.

论文题目

《生源启发的天然产物bipolarolides A和B的全合成》

 成果简介  

2024年1月11日,北京大学药学院贾彦兴教授团队发表了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被选为Very important Paper。天然产物bipolarolides A和B是华中科技大学张勇慧教授课题组于2019年从离孺孢属真菌TJ403-B1中分离得到的两个蛇孢菌素类二倍半萜化合物,它们具有独特而新颖的5/6/6/6/5五环笼状骨架,包含8个手性中心,其中7个为连续的手性中心,极具合成挑战性。基于张勇慧课题组推测的生源合成途径,贾彦兴教授团队提出了由5/8/5三环前体通过分子内串联Prins/成醚环化反应,一步构建天然产物5/6/6/6/5五环笼状骨架的设想。他们利用RCM反应完成5/8/5三环骨架的构建,然后经过5步转化得到具有顺式5/8环系的环戊二烯化合物,接下来通过设想的分子内串联Prins/成醚环化反应,一步实现了5/6/6/6/5五环笼状骨架的构建,经过进一步的官能团转化,最终实现了天然产物bipolarolides A和B的首次全合成。

 作者简介  

 

贾彦兴  博雅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致力于天然产物全合成及创新药物研发方面的研究。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获批4项专利。曾获2008年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和2013年两次获亚洲核心计划学术报告奖,2011年获中美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联合会“杰出青年教授奖”,2019年获第四届中国药学会—以岭生物医药创新奖、拜耳学者奖,2021年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等。。

文章类型

Article

发表期刊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论文题目

《基于RNA编辑的内源蛋白质非天然氨基酸示踪系统》

 成果简介  

2024年2月1日,北京大学刘涛教授团队发表了基于RNA编辑介导的非经典氨基酸(ncAAs)蛋白质标记(RENAPT)方法,该方法提供了一个广泛适用的平台,可以在活细胞中标记内源蛋白质,填补了现有蛋白标记技术的空白。荧光成像技术在活细胞中研究蛋白质定位、功能及互作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可以用于监测蛋白质动态变化和解析细胞内复杂相互作用,从而理解特定蛋白质的功能。RENAPT系统跨越了传统的内源蛋白标记技术,首次结合RNA编辑与非经典氨基酸整合技术,直接在RNA水平实现对内源目标蛋白进行实时示踪标记,并且可以应用于神经细胞中目标蛋白的标记,扩展了内源蛋白质标记的方法,为更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和蛋白质分布提供了新的平台。

 作者简介  

 

刘涛  博雅教授

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北京市杰青基金获得者。现任北京大学药学院分子与细胞药理系主任、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PI、化学生物学交叉中心PI、北大医学—惠大基因密码子创新联合实验室负责人。研究集中在发展可遗传编码的蛋白质精准化学修饰技术,并将化学修饰策略应用于蛋白质药物,基因治疗及细胞治疗等领域,从而促进了生物技术药物的升级换代与创新。

文章类型

Article

发表期刊

PLOS Medicine

论文题目

《中国2016—2021年登记抗肿瘤新药随机试验中使用次优对照组情况:观察性研究》

 成果简介  

2023年12月12日,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史录文教授与管晓东研究员团队发表有关我国抗肿瘤新药随机试验对照组评价的研究结果。研究分析了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中2016—2021年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的453项肿瘤药物II/III-III期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其中60个(13.2%)试验对照组并非指南推荐的最优疗法。相关试验预计招募18610名受试者,占样本试验受试者总数的15.1%。与采用指南推荐最优疗法作为对照组的试验相比,采用次优对照的随机试验得出阳性结果的比例更高(100.0% vs 83.9%)。随着我国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的持续开展与治疗格局的迅速演变,课题组呼吁多方合作促进临床试验采取适宜对照组、保障受试者权益,同时为临床与监管决策提供更优质证据。

 作者简介  

 

管晓东  研究员  博导

现任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药品公平可及与合理使用。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价格政策技术咨询核心专家组成员,兼任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药物警戒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等职务。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政府部门多个研究项目,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文章类型

Article

发表期刊

Theranostics

论文题目

《LCP1在缓解缺血性脑损伤和调节免疫细胞信号及代谢方面的重要作用》

 成果简介  

2024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基础医学研究中心王艳副研究员与殷倩倩助理研究员联合首都医科大学赵恒教授团队及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小元教授团队在线发表了缺血脑卒中后,外周来源的单核巨噬细胞中LCP1在缓解缺血性脑损伤和调节免疫细胞信号及代谢方面的研究结果。课题集中于淋巴细胞胞浆蛋白1(LCP1),研究通过高维度CyTOF技术及单细胞测序结果的深入分析,发现卒中损伤脑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LCP1的敲除在小鼠模型中显示出对抗缺血梗死的强大保护作用,并改变了免疫细胞的信号传导。这些发现为理解单核巨噬细胞中LCP1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未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简介  

 

王艳  副研究员  硕导

现任职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基础医学研究中心。博士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免疫。主持国自然、北自然等课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青年学术骨干。近5年多篇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高水平期刊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殷倩倩  助理研究员

现任职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基础医学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脂质代谢,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文章8篇。

文章类型

Article

发表期刊

BMC Medicine

论文题目

《饮用水质量与精神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饮食的调节作用:前瞻性队列研究》

 成果简介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振宇副研究员发表有关饮用水质量和精神健康的关联性研究成果。本研究使用鄞州健康人群队列开展前瞻性的研究,发现居民饮用水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与抑郁和焦虑发病率上升有显著的关联。多吃绿叶蔬菜和水果可能会减轻饮用水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对精神障碍的影响。鉴于我国居民精神障碍的负担日益加重,本研究提出改善饮用水标准和多吃绿叶蔬菜、水果等建议对于减轻抑郁和焦虑的疾病风险具有潜在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作者简介  

 

张振宇  副研究员  博导

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大气污染与健康、全球气候变化及全球卫生。近5年共发表英文论文5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篇。研究成果以第一/责任作者身份发表在AJRCCM、Thorax等国际知名期刊,担任JACC Journals、BMC Medicine副主编/统计编辑。

 

周书铎  博雅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为卫生政策评价、全球卫生治理。近5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AMA Network Open、Science Bulletin、BMC Medicine、《中国卫生政策研究》等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5项。

北京大学医学部  宣

文字、图片/科研处提供

题图源于网络

编辑/ 宣传部 柳欣

本文地址:http://sicmodule.kub2b.com/news/426.html    企库往 http://sicmodule.kub2b.com/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