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对方  服务  软件  数据分析  关键词  好友  风口  数据分析系统  搜索  获取 

是谁给你的自信,让你上网搜索一下就觉得“我啥都懂”的?

   日期:2024-11-11     作者:izped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changmeillh.kub2b.com/news/366.html
核心提示:我们早已习惯遇到问题就打开互联网搜索引擎,如今又有了ChatGPT这样的AI神器,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轻松地找到答案。不过,这样便

我们早已习惯遇到问题就打开互联网搜索引擎,如今又有了ChatGPT这样的AI神器,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轻松地找到答案。不过,这样便捷的手段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作用。发表在《实验心理学杂志:综合版》(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的一项研究[1]就发现,在使用互联网搜索之后,人们可能会产生“掌握知识”的错觉,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过高的估计。

是谁给你的自信,让你上网搜索一下就觉得“我啥都懂”的?

依赖互联网,对我们的记忆是好是坏?|pixabay

互联网:

史上最好记忆搭档

在一个相互合作的团队当中,人们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会与单枪匹马时有所不同。合作者们会共同组成交互记忆系统(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s)——每个人都只需要掌握一部分知识或技能,然后彼此互相依赖,在需要时进行信息交换即可。在这样的系统中,人们需要拥有两种记忆:内部记忆(“我知道些什么”)和外部记忆(“谁知道什么”)。拥有这两种记忆,人们就能够在团队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高效地获取外部信息来解决问题。

图源:pixabay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交互记忆系统也加入了新的成员。除了人与人之外,人与互联网等外部信息来源之间也可以建立类似的关系。互联网上的信息非常丰富,检索起来也异常便捷,这使得它一跃成为了人类最全能的记忆交互搭档。

不仅如此,互联网还是个“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队友。和它一起工作时,人们可以不用给自己分配任何内部记忆的任务,只需要记住搜索方法,剩下的任务就都可以交给互联网了。这些特性也使得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强大的工作能力,减少了自己储存知识的过程。互联网上的信息检索正在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记住的只是找到信息的方法,而对知识本身的记忆则随之减少[2]。

好搭档带来的

认识偏差

除了改变人们的记忆方式之外,便捷的互联网工具也可能让我们对自己的知识储备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有学者指出,使用互联网查找答案会使人产生一种“我也拥有这些知识”的错觉。

图源:pixabay

试想,当你想要了解一个学术问题的答案时,去图书馆寻找可能是一个相对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这个漫长的过程时刻提醒着你“我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所以我要寻找”。而在网上,只要输入关键词,你想要的答案可能立即就会呈现在你眼前。这样轻松获得详尽答案的过程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人们可能会因此将搜索到的知识与自己的内部记忆“合并”,产生自己懂得这些知识的错觉。

为了验证这一设想,耶鲁大学的心理学研究者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研究者找来202名被试,把他们分成了“有网组”和“无网组”。两组被试都要回答一组自然科学类小问题(例如“打火机是如何工作的”),不同的是“有网组”可以上网检索帮助答题,而“无网组”只能靠自己既有的知识进行回答。在答题之后,研究者又给出了一些其他不相干领域的题目,要求被试预测自己回答这些问题的表现。

实验结果发现,使用了互联网的被试在不相干的领域也表现出了显著高于“无网组”的自信。有意思的是,即使研究者给“无网组”被试看过“有网组”被试可以查到的资料之后,上述差异依然存在。由此看来,上网搜索似乎确实让人们产生了自己“更有学问”的错觉。

你的许多信息, 是不是已经存在云端了? 然后你就忘了。|pixabay

为了确保结果可靠,研究者们又改变评估方式重新进行了实验,并特意提醒被试在预测答题能力时“不要考虑任何外部资源”。而这一次的实验结果依然相同:“有网组”被试依然相信自己拥有更多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回答各种问题。

错觉从何而来?

那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人们真的产生了对知识储备的错觉,还是有其他影响因素?对此,研究者提出了若干种假设。

首先,研究者提出,互联网的运用或许并不是影响了人们对知识储备的认识,而是带来了全面的自信心提升。不过,后续的研究发现,在知识性问题以外的方面,两组被试对答题能力的预测并没有差别。对于那些不能在互联网上找到答案的问题,被试的自我认知并没有发生膨胀。

图源:pixabay

此后,研究者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主动寻找答案”这个过程上。在实验中,“有网组”被试可以主动地上网搜索,而“无网组”一直被动地接受材料,这或许就是造成差异的原因。于是,研究者又重新设计了实验:他们让“无网组”被试也上网获取答案,但他们不需要自己搜索,而是可以直接获取包含答案的网站链接。实验结果显示,“有网组”被试对自己知识储备的评价再一次超过了“无网组”。在此之后,研究者又对实验中的搜索引擎动了手脚——一组被试所用的搜索引擎会将结果完全屏蔽,而另一组只能搜到近一周公布的信息。结果发现,即使是在搜索中遇到困难的被试,他们对自身知识的评价也会显著高于没有经过检索的人。

至此,研究者已经对1712名被试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们终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在使用互联网时,人们主动搜索信息的过程会使他们高估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答题能力。

我们如何理解

这项漫长的研究?

不能否认,我们已将互联网当作亲密无间的“记忆伙伴”,而这项研究也提醒我们,互联网可能使我们产生“掌握知识”的错觉。

图源:pixabay

在互联网之前,人们也会依赖书籍、专家来进行信息的交互。但是这些资源并不是立即可得的。而互联网的便捷性、信息的广泛性则模糊了内部和外部资源的边界,增强了对自我知识储备的错觉。

这一影响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会在决策中产生致命影响。当我们在进行高风险决策时,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错误的高估自己会导致过度自信,从而带来盲目的决定。诚然互联网有着数不清的优点,但在依赖它的同时,也有必要认真审视它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Fisher, M., Goddu, M. K., & Keil, F. C. (2015, March 30). Searching for Explanations: How the Internet Inflates Estimates of Internal Knowledg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dx.doi.org/10.1037/xge0000070

[2]Sparrow, B., Liu, J., & Wegner, D. M. (2011). Google effects on memory: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having information at our fingertips. science,333(6043), 776-778.

作者:Dalles_Chen

编辑:窗敲雨

一个AI

这种名为“我啥都懂”的疾病有三个阶段:

1,我搜到了,我就觉得我会了;

2,我知道去哪搜,我就觉得我会了;

3,我不懂,我也不知道怎么搜,但我就是觉得自己啥都会!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icmodule.kub2b.com/news/366.html    企库往 http://sicmodule.kub2b.com/ , 查看更多
 
标签: 都懂 让你 觉得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