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田径运动是一项健身价值高便于广泛开展的运动,它必定能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全民健身运动与田径运动更好的结合在一起,高校就要对根据全民健身提出的要求对田径教学进行改革和调整,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运动,为其顺利开展提供充分的后备人才和资源。
关键词 全民健身 田径运动 教学
一、前言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与普及全民健身计划的伟大实践当中,其目的在于促进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发展,进而有效地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这一战略计划的实施,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无疑是提供一个发展的大好契机。田径运动对人类有机体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身体教育的过程中,不管哪一个年龄阶段,何种性别,也不论是哪一种体育范畴,只要合理选择和运用某些田径项目练习,就能确保人体机能和形态,以及身体素质得到最佳发展。因此,田径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对高校田径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这就促使高校要根据全民健身运动的特点和需要来改革田径教学内容,以便更好的全民健身服务。
二、田径健身的优越性
(一)田径运动项目多,锻炼形式多样,适应全民参与健身的要求
田径运动项目多,锻炼形式多样,选择面广,是其它运动项目不能相比的。奥运会田径比赛的项目有四十多项,国际田联承认的田径世界纪录有六十多项。作为锻炼身体的练习方法则更多。如:散步、慢跑、掷垒球,各种跳跃练习,跨越障碍等等。其中仅跑步一项就有几十种锻炼方法。比如:慢跑、快跑、加速跑、变速跑、行进间跑、让距跑、追逐跑、上坡跑、下坡跑、顺风跑、定时跑、越野跑、接力跑、往返跑、蛇形跑、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锻炼项目多,选择余地大,这就能够吸引众多的人参加这项运动。青少年可选择短跑、跨栏、跳远、跳高、接力比赛等运动较为剧烈、精彩刺激、趣味性浓的项目。老年人和身体较差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可选用动作缓慢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健康长跑等活动。
(二)参加田径运动锻炼不受场地、器材的严格要求,适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目前,我们的国家还不是很富裕,特别是部分不发达地区缺少正规的训练和比赛场馆,设施缺乏。在这些地区,大部分运动项目如果缺少最基本的器材和场地,就无法开展。如:参加排球运动锻炼最少应该有一个球,参加乒乓球运动要有球、球拍、球台。在这种情况下,田径运动锻炼在简易条件下就可以开展的优势显得尤为突出。例如:有一块长十米的空地就可以进行二十五米往返跑、迎面接力跑、加速跑。在小路上能练长跑;在公园内可以散步;石块可用来练投掷;有一个沙坑就能做跳跃练习;草原上的牧童跳越羊圈、栅栏进行“跨栏”比赛;远洋舰上的官兵推掷炮弹壳;工厂的工人投掷铁锤,进行“投掷”比赛等等。总之,可利用的场地、器材随处可寻。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使田径这项运动能够在祖国的大疆南北,学校、机关、工厂、农村、部队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
(三)田径运动锻炼全面、有效的健身作用使其成为锻炼身体的首选项目
在田径健身运动中,不需要特殊的运动技艺的训练,只需要发挥身体的运动系统的功能即可。经常参加田径健身活动,可以锻炼身体的肌肉,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在进行跳、跃等田径项目时,还可以增强骨骼的硬度,促进骨质增长;同时肌肉作用于骨关节,有利于增强关节的固定作用,减少关节损伤。因此,参加田径运动锻炼能全面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对象是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儿童参加田径运动锻炼,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加对骨骼和肌肉的血液供应,使骨骼和肌肉获得比平时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田径运动的走、跑、跳、投等动作还能对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产生全面、良好的机械刺激。
三、田径教学的改革和调整
(一)加强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力度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以全民健身理念为发展导向,用以引领高校田径教学的改革,使得高校田径教学的发展取向、目标定位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高校田径教学传统的内容体系具有明显的单一性与狭隘性,即过于注重对学生田径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自主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大多在强迫意识的高压下,进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因而教学效果较为低下。因此,依据全民健身理念,对高校田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优化与整合,使之成为既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又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体系,是高校田径教学走出困境,实现振兴的重要途径。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全民健身运动强调对广大人民群众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旨在于形成持久性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高校学生在毕业后将直接参与到社会体育的实践中去,因此,其自身的体育素质能力的高低,将决定其参与行为的成效。这对于高校田径教学来讲,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化对其自身田径理论与技能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高校田径教学要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促进其适应能力与运用能力的有效提高”为宗旨,通过对自身教学体系的重组与优化,使之形成科学性与实效性并存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而为学生田径技能的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慈溪市;中等收入群体;体育健身
基金项目:宁波慈溪市社会科学项目(2015SKB008)
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倡导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纲要出来以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人们开始为了追求身心健康,选择通过体育锻炼来调节身心状态,改善与提高健康标准,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需求。而近年来,中等收入群体已经成为国内的一个热门话题,中等收入群体也被誉为是培育与支撑体育产业的最大消费群体。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慈溪市中等收入群体体育健身状况开展情况进行凋查研究,对国家体育健身消费理念的演进和发展,对促进体育消费,发展体育产业,推动群众体育的开展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宁波大红鹰学院杭州湾校区教师,慈溪市部门医院工作人员,慈溪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白领等年收入在6万-30万之间的群体。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有关中等收入群体参与健身运动等方面的资料和科研成果。
1.2.2问卷调查法。设计了“慈溪市中等收入群体参与体育健身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4份(回收率88%,其中258份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7.7%)。
1.2.3访谈法。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电话和网络访谈法以及实地访谈法。电话和网络访谈法主要针对各事业单位、医院工作人员,实地访谈法主要高校教师。
1.2.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为不同指标的内部相关性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2.5逻辑归纳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类比、归纳、综合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逻辑分析,并作深入探讨。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与健身运动的频率分析
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为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活动在30分钟以上,并达到中等强度以上者。表1显示,慈溪市中等收入群体基本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比率为22.1%;偶尔锻炼者41.9%;从不锻炼的人只有1.1%,而从表2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来看,有24.5%的人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内,从健身角度上讲,不到30分钟根本达不到理想的健身效果。这说明慈溪市中等收入群体虽然有强身健体的思想,但实际行动却与思想并未同步,锻炼行为比较滞后。
2.2 参与健身运动的动机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从表3中可以看出慈溪市中等收入群体压力大,靠体育健身活动来减压。其次是强身健体和消遣娱乐,说明慈溪市中等收入群体健身意识还是比较强的,能认识到体育健身对生理、心理和社交上的积极作用。
2.3 参与健身运动的项目、场所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从表4中可以看出慈溪市中等收入群体比较崇尚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如健美健身、网球,这和中等收入群体比较重视自身的形象有密切关系。此外,表5中关于健身场所的调查,选择收费体育场馆比例占69.7%,说明慈溪市中等收入群体喜欢选择收费的场所。其次,社区体育场地和公共体育场所是他们的第二、第三选择,这说明慈溪市有相当一部分的中等收入群体选择位置近、收费低、人气旺的场所锻炼。另外,从表5中显示,选择单位体育设施的只有11.6%,说明中等收入群体的工作单位缺少体育设备,需要加强体育功能。
2.4 影响参与健身运动的原因分析
表6显示,工作累是影响慈溪市中等收入群体参与健身运动的最大制约因素。他们作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和精英分子,工作压力大,往往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此外,运动场地不理想,没有喜欢的运动项目也是影响中等收入群体健身运动的因素。可见,虽然慈溪市中等收入群体有良好的健身意识,有参与健身运动的强烈动机,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保障,但是诸多因素制约了他们参与体育健身运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慈溪市中等收入群体体育健身认知水平较高,对体育健身有着正确的认识,每次锻炼的时间较长,但锻炼次数较少,说明体育认知和体育实践有点脱节。此外,慈溪市体育健身活动组织不合理,组织形式单一,城镇体育组织机构建设尚未完善,相关部门的实际组织与指导效果不太理想。另外慈溪市中等收入群体体育健身动机趋向休闲时尚化,选择健身场所逐步趋向品位化,健身项目呈现时尚、动感等特点,更多的选择健身健美、网球等新兴的体育项目。此外,慈溪市中等收入群体总体体育健身消费水平一般,发展模式滞后。总的来说,缺乏就近的体育场馆、健身服务体系不健全、工作压力大、缺少业余时间等,是影响慈溪市中等收入群体体育健身运动的主要因素。
3.2 建议
3.2.1政府层面要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体育俱乐部,社团协会的成立,定期举办各类比赛和活动,吸引他们参与体育健身,实现体育健身的常态化。
3.2.2大力宣传体育健身文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体育健身信息的获取渠道,正确引导体育消费,倡导大众化和生活化的体育运动,使体育健身文化得以更大规模和深层次推广,进一步提高慈溪市中等收入群体的体育健身认知水平。
3.2.3努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加强城镇中高档次健身场馆设施建设,充分满足中等收入群体的健身消费需求,提升中产阶层群体体育健身消费需求质量,促使中等收入群体能长期参与体育运动。
3.2.4积极探索符合中等收入群体的体育健身项目,合理规划市场,开发迫切需要的体育健身项目,如健身健美、网球及各类时尚体育运动项目,同时引进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私人教练,实现中等收入群体群体科学有效地参与健身锻练。
3.2.5努力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体育健身消费水平。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切实有效的保障体系,使中等收入群体能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积极参与体育健身,享受生活。
3.2.6完善城市规划。相关部门要从长远、和谐的角度出发,统筹城建规划,把休闲体育运动场所融入城市建设全局,增加修建各类功能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活动场地,逐步满足城市中等收入群体日益增长的健康锻炼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梅娟.彭金洲.周亮.北京、广州、长沙三市中产阶层体育参与现状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8月.
[2]赵胜国.邰崇禧.汪康乐.姚磊.太湖区域苏州城镇中产阶层体育健身消费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8月.
[3]邰崇禧.赵胜国.刘昌亚.富裕城镇中产阶层体育健身需求调查研究―以太湖区域苏州城镇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月.
[4]杨双燕.南京市中产阶层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J].运动.2011年3月总第19期.
[5]王成军.郑旗.杨凤喜.太原市中产阶层体育锻炼的现状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月.
作者简介
>> 高校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在全民健身中价值研究 浅谈民间体育的研究现状 民间体育游戏引入运动课程的研究 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从全民健身角度探讨体育舞蹈的价值 河东民间体育传承现状研究 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羽毛球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过程中价值分析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融入社区全民健身研究 绽放民间体育游戏的魅力 生命价值视角的全民健身项目决策模型研究 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的体育文化传播研究 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中的作用与价值 民间体育走进中学体育课堂的路径研究 民间体育在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传统民间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民间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与研究 以丰富的民间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研究 全民健身视角下老年人体育健身保障的调查研究 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陈小春.论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改革[J].山西体育科技,2001,21(1).
[3]民间体育概念.[EB/OL]. /view/186157.htm
[4]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词典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张文涛,饶永辉.从全民健身视角审视新农村民俗体育 [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0,23(3).
[6]黄文明,吴剑.后奥运时代民间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J].百花园地,2011,2.
【关键词】课外体育;全民健身;研究
1.前言
2012年1月17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正式《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15年的白皮书,总结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自1995年实施以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在《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中指出,全民健身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的表现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加快体育强国的动力。学校是实施全民健身的主阵地,学校课余体育活动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大学校园体育场地设施比较完善,很多的体育项目便于开展,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在大学生中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从健康的观念,从坚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从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出发,大力支持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才能使全民健身运动与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更好的结合起来。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主要以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思源学院等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互联网平台,查阅了相关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资料以及的政策文件。
2.2.2问卷调查法
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下,针对校园体育活动与全面健身运动之间的联系,设计了一份全民健身运动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调查问卷,并请专家教授对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在各民办高校随机发放,问卷当场填写并收回。发放问卷800份,回收8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796份,有效率为99.5%。
2.3 数据统计法
对收集的问卷进行常规统计,并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分析
3.1.1 心理压力与锻炼的矛盾
心理因素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对健康观念的理解、当前就业压力的影响这两大方面。一些大学生只知道从自己的经历中去开发、摄取智力,创造财富,缺忽视自身体质健康的提高,其结果是很可怕的。认为自己没有病就是健康,这种淡漠的健康观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名言,其实这就是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只有运动才能保持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转,增强身体机能水平,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因此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健康观。找工作难,就业难,是目前困扰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原因。连工作都找不到了,使他们的心理受到的极不平衡的影响,这种心理不平衡导致了他们对体育活动也失去了兴趣和动力。有的大学生所修的专业在当今社会中不是热门,他们的就业率很低,这就需要他们选择第二学位。繁重的课业使他们压制了进行体育活动的愿望。这足以说明当前就业难给学生带来的压力远大于体育对他们的吸引力。
3.1.2锻炼形式往往受其它因素的干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5.8%的学生认为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这是现实存在的现象,影响了他们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有44%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养成健身习惯。有42.8%的学生认为缺少体育指导,有51.8%的学生表示,学习任务较重,抽不出时间去锻炼。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出现,使得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大,使他们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习专业知识和考取相关的证书上,从而忽视了体育锻炼。还有23.4%学生表示没有掌握锻炼方法,对他们的体育活动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学生想锻炼,但苦于没有同伴和他锻炼,也影响了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大学生基本上很少。从体育消费角度来看,经济危机使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已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3.2 全民健身运动丰富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3.2.1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
大学学校体育面对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恰恰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主体,大约占体育人口的70%左右。学校体育要开设很多体育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传授体育运动知识、技术、技能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能力。而且这些体育项目又正好是人们在全民健身锻炼中,必不可少的运动项目。因此,大学体育是更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路径,在全民健身活动进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2.2全民健身运动形式的多样化
全民健身运动形式在大学校园里逐渐呈现多样化。主要以团体活动和个人比赛为主。在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如拔河比赛,广播操比赛,太极拳比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踢毽子比赛等等,形式多样,人人参与,推动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3.2.3全民健身路径的普及是促进大学生进行锻炼的一种手段
更好的吸引大学生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就是要在大学校园里安装全民健身路径,吸引大学生或者指导大学生进行锻炼。全民健身路径是一组练习力量、腰腹、平衡的体育器材组成的健身小乐园,具有新颖、占地少、投资少、简单易建、科学实用的特点,寓健身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包括单杠、双杠、平行梯、肋木及新设计的仰卧起坐平台、太空漫步机、转转轮、摸高器等几十种设施,全长100米~250米。目前主要建于体育馆周围,公园广场绿化地带边沿及生活小区。路径设置有10个男女均可进行锻炼的运动项目,锻炼者花上10~30分钟完成这些项目,并长期坚持,可以使身体在力量、耐力、协调性、柔韧性、平衡能力等各项素质及四肢、躯干等全身器官得到锻炼。另外健身路径各运动项目都设置有指示牌,对其功能、锻炼方法及评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便于锻炼者科学健身。器材以彩色玻璃钢或木头为材料,美观大方,与户外自然环境协调,在这种环境中锻炼身体使人们心情舒畅,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4.结论
校园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于开展,在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前提下,使大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和体质水平有不同的提高。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对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催化剂。在大学校园里普及全民健身路径,丰富了对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是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开展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高慧林.学校体育教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的适应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48-49.
[2]廖辉.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隐性冲突与对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1):66-67.
[3]谭宏彦等.全民健身运动新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6(3):11-13.
[4]周君华等.新时期我国成人体育的发展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4(9):47.
基金项目:
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外事专项),项目编号12IN31
关键词:社区居民;社区体育;全民健身;健身操舞;现状;成都市1前言
通过对成都市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操舞锻炼的现状调查研究,以此来针对社区体育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推动全民健身操舞锻炼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健身操舞在成都市乃至全国更广泛地开展做出点滴贡献。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成都市所辖9区部分全民健身操舞锻炼者相对密集的社区居民为主要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大量阅读书籍和网络搜索,获得研究内容的相关资料。
2.2.2综合比较分析法
进行对比教学根据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结合实际,进行较全面地比较和分析研究对象。
2.2.3统计法
根据所拥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得出相关结论。
2.2.4逻辑推理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推导。
3结果与分析
3.1全民健身操舞在成都市社区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
通过相关调研得知,全面健身操舞在成都市社区开展过程中对于锻炼环境的关注度、对于教学过程中的运动强度、动作内容的选择以及运动损伤的相关防治措施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推广过程中急需调整和补充。
3.1.2性别偏差问题
当代社会体育参与价值取向与参与内容方面的性别差异是颇为显见的。在这日益丰富多样的体育价值取向与参与内容中,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也日益显现。但针对全民健身操舞这项运动来讲,应该从健身理念的推广和动作设计的编排上加以创新和探索,使得更多的男性锻炼者也积极地参与到当中。
3.1.3内容资源匮乏问题
从成都市社区全民健身操舞开展现状的调查中得知,社区居民进行健身操舞锻炼主要体现在以群体形式为主。针对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借鉴和吸收较少,同时针对特殊人群相应症状调节的操舞类内容缺乏开发和采用。如秧歌类的健身操舞、太极类的健身操舞、针对经络的健身操舞、八段锦健身操舞等既传承了传统体育文化,又能对特殊人群产生一定针对性锻炼的全民健身操舞都可以引入到锻炼过程中。
4促进成都市社区居民全民健身操舞进一步良性发展的措施
通过对健身操舞在成都市社区居民中的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和健身操舞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优势分析发现,健身操舞在发展中应该取长补短,采用“扬弃”的精神借鉴吸收相关素材形成健身操舞独有的表现方式,这就需要从健身操舞的锻炼意识、锻炼知识、锻炼能力几方面下工夫,进一步关注健身操舞的科学锻炼加快健身操舞的良性发展,为健身操舞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打下坚实的基础。
4.1增强成都市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操舞锻炼的科学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城镇居民参与健身操舞锻炼的科学锻炼意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操舞锻炼的安全性和成效性的认知程度。
4.2增进成都市社区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操舞锻炼的科学健身知识
4.2.1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使其“因材施教”
影响参与健身操舞锻炼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教练员业务水平中还尚待提高,健身操舞的内容丰富多彩,种类各式各样,选择哪一类健身操舞进行健身锻炼?自身体质、体能以及外界环境对健身锻炼有何影响?人的遗传、环境、营养、工作性质、疾病、精神因素与科学健身之间的关系怎样?这一切有待于健身操舞教练员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其在锻炼中根据不同的锻炼对象,精选锻炼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有计划,按步骤地“因材施教”。
4.2.2重视和加强健身操舞健身的科学研究
健身的科学化是提高健身操舞锻炼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吸引城镇居民参加健身操舞锻炼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广泛地动员社会的一切力量,一方面从健身操舞健身方法与手段、健身操舞器材用品、体质监测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生产和咨询服务,加快科研成果向健身操舞健身实践的转化,提高健身操舞健身服务中的科技含量。
4.3提高成都市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操舞锻炼的能力
4.3.1增加健身操舞健身的竞赛和表演活动
比赛和表演既是健身操舞的突出特点,又是推动健身操舞在城镇居民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动力之一。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健身操舞表演和比赛,尤其是开群众性的健身操舞观察和交流会,使健身操舞通过观察和交流相互学习,达到提高健身操舞科学锻炼的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4.3.2采取多途径重视健身操舞社指导员的培训
社会指导员是社会体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传播者,其作用的发挥对大众体育的进一步深化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经过专业培训的健身操舞指导员数量不多,健身操舞指导员质量不高是阻碍健身操舞健身在城镇居民全民健身运动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3.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场馆利用率
现阶段,我国体育场地(馆)产权分属各异,经营方式多样,实际使用率普遍较低,管理水平不高,高级管理人才极其缺乏,市场拓展能力不足,品牌企业和品牌服务还不成熟,经营和维护成本偏高,绝大多数依靠政府投入维持。
5结论
健身操舞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开展是可行的,良好的,它很好的贯彻了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的实施,并在成都市独特有利的文化背景衬托下通过不断的借鉴吸收推陈出新形成独特的锻炼方式和自身优势,将成为成都市社区居民所喜爱的主要健身活动之一。
参考文献:
[1] 肖国良.21世纪初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1).
[2] 戚白云,赵先卿.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3] 陈国成.全民健身意识不良现状分析及相应对策探讨[J].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4] 魏亚妮,等.四川省全民健身供给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
[5] 宋允清,等.广东省少数民族全民健身活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3).
[6][7][8] 汪晓赞,等.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1 全民健身背景下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适应时展的需要
时代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我们国家的经济文化快速发展,高校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计划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制定的。在全民健身理念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以适应今后的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去培养人才。学生在学校学好技能和理论,并且把学的东西运用到社区锻炼和生活当中,带动身边的人一起锻炼,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人人了解运动,人人参与运动,这就需要改革要紧紧跟随我国颁布的重要纲要和重大文件实施。总的来说,进行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让传统武术的优秀文化融入到当代生活当中,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
1.2 多元发展的需求
普通高校的武术教学在技能和理论两方面,教师更侧重于技能教学,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教师往往会忽视武术对培养人体育精神的作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强调,高校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体育思想的培养和教育,学好技能的同时,也不忽视理论的学习。全民健身时代背景下,为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那么高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也因此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将会越来越具有针对性,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才能使学生多元化发展,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落后
现今,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理念一直在沿用传统教学理念,仅维持当前的教学现状即可,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而武术相比球类运动更加难以使学生接受,武术运动本身的特点就不太具有娱乐性,再加卜教师传统的武术教学理念,武术课就变成一节非常枯燥乏味的课程
2.2 重技术教学,轻武术理论知识传授
目前,普通高校的武术教学比较注重武术技能的教学,缺乏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只能片面地学习武术的“形”而体会不到武术内在的“神”,所谓形神兼备就是指不仅具有外在的姿态而且还要具备内在的神韵。缺乏理论的学习,就会对武术了解单一。武术作为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它除了可以展现它优秀的健身价值,更应该能体现出它的文化内涵。武术课中缺少理论知识学习,是高校武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2.3 课程内容不够丰富,缺乏新颖性
当前的教学大纲以三路长拳为主再加r.}}}初级的器械套路,另外开设的还有二十四式太极拳和四十二式竞赛太极剑套路,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一般的学生学着学着就会失去兴趣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练成多高的水平,也不是为了拿武术冠军,而是通过武术套路的练习,了解更过的中国传统文化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选不卜其他课程,被迫选修的武术课,这种被动地学习,再加卜武术项目的运动特点入门较难,教学内容繁琐,就会不由自主让学生感到无味,缺乏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的动作和套路
2.4 缺乏武德的传授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仅仅进行技术的教授,很少向学生进行武德的传授。这种纯技术教授的方式和武术课的考核方式也有很大的关联,大多数高校武术的考核方式,以本学期学习的一整套套路或者器械进行技术考核,考核内容并不牵扯到武德,就连武术最基本的抱拳礼,很多学生也只是能做出来造型,并不了解其中的内涵。所以,考核方式是限制武德传授的一个重要方面。
3 全民健身背景下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策略
3.1 创新教学理念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太适合当前教学发展的需要。在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要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发展,能够让学生脱离课堂后,在社区、在家里也能进行武术锻炼,这样对武术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手段,对带动周围人群锻炼起到很大的效果,由此也能够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和兴趣爱好等一些方面,制定良好的教学计划,要清楚教学目标,这样不仅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参与武术的热情。再者,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不同的,从教师入手,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最先进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理念。
3.2 加强武术理论的学习
目前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大多数教师以教授学生的武术技术动作为主,忽略了理论的学习。武术作为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除了发挥它的健身养生价值,也要注重它的文化内涵,对武术运动了解的更深,就越能看到它的健身作用,所以武术文化的学习至关重要。学习武术,我们要先学习武德的内涵,继而学习武术的攻防含义,俗话说: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由此我们可知武德在整个武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去健身去锻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武术理论的学习,教授学生可以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
3.3 丰富武术教学内容
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要改变期末考核的方式,注重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变,真正让学生去学习武术的本质内涵,武术的健身价值,武术锻炼在我们今后生活中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武术,传承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内容太过复杂,不易于学习,学生本身对武术课的积极性就不高。因此,直接影响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教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例如增加一些武术的器械套路,像刀、棍和九节鞭这类的器械。在练器械的过程中,器械本身的发出的声音就会让人感到很有成就感,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武术。同时,还应教授一些离开学校后也能经常锻炼的内容。在今后的生活中,也可以使用器械进行身体锻炼。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竞赛,设立奖品,竞赛的内容简单化。高水平的武术比赛,一般都是四段套路,那么把套路简单化后,可以进行一段或两段的武术套路竞赛,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4 注重对学生武德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