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数据分析感兴趣,希望学习更多的方法论,希望听听经验分享,
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号「小火龙说数据」,更多精彩原创文章与你分享!
2021马上就要过去了,今年,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增长普遍按下了暂停键,从目前疲软的股价上也可窥探一二。正所谓“得流量者得天下”,流量的价值不言而喻,而流量的本质是人。因此对于一款产品,如何全链路服务好我们的用户,便成了大家共识的关注点。而「用户增长」则是将这一整套流程体系化的总称。
根据对《增长黑客》书中内容的理解,用户增长是通过数据的手段,指引产品找到最佳的增长策略。而我们常听到的「AARRR增长模型」,则是通过新增、留存、回流、传播、营销打通增长的整条链路,作为用户增长的方法论模型,在服务好用户的前提下,完成产品价值变现。当然还有衍生出来「RARRA增长模型」。
小火龙认为,用户增长=用户生命周期的管理,如果把用户增长绘制成一张坐标图的话:
- X轴:用户生命周期的各阶段,表征用户在产品中的“年龄”。涵盖:潜客期、新用户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流失期。(图中黄色部分)
- Y轴:用户生命周期各阶段中,产品要做哪些才能更好的服务用户。涵盖:业务策略,以及辅助业务制定策略的数据分析支持。(图中蓝色、绿色部分)
- Z轴:贯穿用户增长始末的核心内容。涵盖但不限于:用户画像、用户增长模型、用户决策心理地图、迭代实验等。(图中粉色部分)
本期小火龙会先和大家分享「潜客期」产品是如何获客的,以及数据分析在其中所产生的价值,其余内容会在后面和大家见面。
「获客期」为用户增长的首个环节,因为只有用户开始使用我们的产品,才有机会谈及用户增长。在这个阶段,目的是尽可能的获取更多优质的用户,因此在制定策略之前,我们要先对自身产品及用户有一个清晰地定位,这里可以参考「商业画布」思维,虽然不完全一致,但是思路是可以借鉴的。
回到用户增长获客方面,我们要重点考虑三个问题:
① 明确产品的「核心价值」
在让用户应用你的产品之前,首先你要清晰产品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它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这样才能倒逼出要获取哪一部分目标群体。
举个我常用APP的栗子「健身软件 - keep」
产品slogan是“自律给我自由”,通过健身教学+饮食指导+装备购买,形成完整的健身解决方案,将“人+健身+场景”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核心价值是带动没时间或者不想去健身房的朋友,随时随地进行轻量级健身。
② 明确产品的「受众群体」
在对自身产品有了清晰认知之后,便要定位我们的目标群体,在何种场合、以何种方式,touch到他们。即「用户+渠道+手段」的结合。
举个栗子「健身软件 - keep」
根据对于产品的理解,keep目标群体定位为“健身小白”。根据市场调研,目前健身市场90后占据半壁江山,达到50%左右,这部分人群目前基本处于职场的初中级阶段。因此,早期的keep采取签约大V网红,在QQ群、豆瓣小组、百度贴吧等投放优质内容;等到规模扩大后,线上增加信息流广告,线下增加办公楼宇间广告,围绕受众群体聚集地进行推广。
③ 了解产品的「市场现状」
在选择渠道投放之前,仍需要对目前产品所处的市场有充分的了解,有助于产品制定推广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政治方面、经济层面、技术层面、市场环境层面、竞对层面等。
在充分了解自身产品及用户之后,便可开始探索如何获客。获客有很多方式,归总来看主要涵盖「付费渠道」和「免费渠道」两大方向,其中每个方向又可划分为N个子方向,分享一下我总结的获客渠道明细,大家可以参考。
虽然获客渠道方式有很多,但也不是随便投放的,需要评估投放的「性价比」,一般会通过:渠道尝试 + 动态ROI进行量化评估。另外,在选择投放渠道时,有两点要引起大家的关注:
关注点一:采用多渠道并存手段获客,动态调控,避免单一渠道
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① 中短期原因:由于单一渠道的用户是有限的,因此获取效率与获客成本是存在「边际递减效应」,随着获客的持续,获取相同用户量级的成本会上升,因此需要平衡各渠道的成本与收益,达到最优值。
② 长期原因:渠道同样存在着从生命周期,相同渠道、不同周期阶段的用户群体同样会有差异,因此要动态平衡渠道拉量的效果。
关注点二:前期优先抓重点渠道进行投放,避免资源平分
在投放的过程中,我们很难面面俱到,在短时间内尝试所有的渠道。因此,这里要采取「28法则」,将80%的精力投入到20%的TOP渠道上。
例如:针对某款新兴产品,应用商店、网盟的ROI长期相对稳定且转化率相比其他大类高,则可以将重点先放在应用商店的细分渠道上,直至产品相对比较成熟后,再尝试其他渠道。
作为数据分析师,在渠道拉量的过程中,我们要对渠道的优劣进行量化评估,主要从「流量规模」和「流量质量」两个角度进行考量。
流量规模
规模相对比较好量化,通过拉新用户量级,即可判断渠道流量的大小。
流量质量
质量用于衡量用户的「性价比」,拉量成本与用户产生价值的综合衡量,是否“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而ROI是量化评估用户质量通用的方式,以下会详细介绍一下ROI是如何计算的。
拉量用户:ROI = LTV/CAC = LT * ARPU/CAC。
其中CAC是投放时已知的,因此重点关注LTV计算即可。这里有两种方式,相互互补,大家可以参考使用:
方法一:对累计收入进行曲线拟合,曲线的最高点则为LTV。
此种方式由于是直接按照收入拟合的曲线,适用于用户收入随着时间推移,趋势相对比较平稳的APP。对于不稳定的APP,则不建议此种方式,波动会比较大。
例如:手游充值,A用户玩了几天卸载了,一分钱没花;B用户仅充了月卡,慢慢肝;C用户是氪金大佬,上来就充值好几千。这种类型,曲线拟合不太友好。
方法二:根据拟合留存曲线,计算LTV。
此种方式由于是按照留存进行的拟合,并乘以用户单位时间收入,因此拟合较为平稳,推荐此种方式。
通过以上方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各个渠道的ROI情况,然后结合流量规模,综合评判渠道的整体质量情况,动态调控。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分享
如果你也对数据分析感兴趣,更多「原创」文章,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