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page  关键词  红书  哪些  数据分析  链接  搜索  获取  小红  服务 

金爵奖参赛片《东北虎》:风格和叙事的坚持是把“双刃剑”

   日期:2024-12-05     作者:yi9w6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s://sicmodule.kub2b.com/mobile/news/4730.html
核心提示:金爵奖参赛片《东北虎》:风格和叙事的坚持是把“双刃剑”金爵奖导演耿军自学成才,自我成长,自筹拍片,从剧情短片《锤子镰刀都
金爵奖参赛片《东北虎》:风格和叙事的坚持是把“双刃剑” 金爵奖

导演耿军自学成才,自我成长,自筹拍片,从剧情短片《锤子镰刀都休息》(2013)到长片《轻松+愉快》(2017),再到入围此次金爵奖主竞赛的《东北虎》(2021),他一直以自己的家乡黑龙江鹤岗为大背景,对东北土地与人情投下别样的目光,可谓特立独行。这种风格和叙事的坚持是把“双刃剑”,既充满熟悉的狰狞,也有难于突破自我的无力。

《东北虎》的情节很难概括,一方面是结构相对松散,一方面是导演刻意为之:轻故事,重感受,骨子里有一股冷幽默与荒谬感。

男主人公徐东开场颓坐在挖掘机闭狭的驾驶舱,窗外白雪皑皑,他自嘲是“人老色衰,经济衰败”,身为中学老师,还要兼职铲车司机;家里有怀孕的妻子,他还和之前女学生鬼混。

另一条线,包工头马千里工程完结了却被承包方欠款,之前借钱给他的三姑六姨大侄子都纷纷上门堵债。徐东因为媳妇怀孕对狗毛过敏,于是就把爱犬“如意”送到马千里的农场,结果被误杀,两人由此结下梁子。而精神病“治愈”后的罗老师也夹杂这两人中间,引起无数纠纷。

整个情节没有提到东北虎啊?对,这就是电影荒诞感的开始。题眼东北虎只是在两三则新闻中隐晦地报道了,动物园中的老虎19岁了,当年狰狞的猛兽之王此刻耷拉着,在雪地上慢悠悠踱步,步履有些无力。

“轴演员”章宇和东北土著马丽饰演的这一对夫妻给《东北虎》带来了张力:章宇演的徐东藏得住内心的波涛汹涌和寂寞悸动,看似木讷的脸庞下处处都是戏;而马丽演的怀孕妻子则是忍耐下他的种种现行捉妖,把东北女子的憨、霸、甜全都拧一块了。如果把徐东的老婆看作是母老虎,而徐东颇有些“虎落平阳”的意味。

但耿军的野心并不在区区一个虎的隐喻。他要的是背后的精神——存在主义织网中的荒诞与笑中带泪。这首先在人设和动机。电影中所有的人物都设置在困境中,而且都无解。

徐东开头那句“人老色衰,经济衰败”再明显不过,但他有情,对狗,对女人,甚至对后来不打不相识的马老板,他抛下狠话“用你的感情交换我的感情”。马老板就是要不回工程款,想走黑道催债,不料对方更大佬,硬生生被猛揍在雪地上,一瘸一拐回到家,发现亲戚朋友早把玻璃都砸坏了,一扭头发现徐东来讨“狗债”。下一秒,冤家对头在墙角支起了小桌,边喝大塑料瓶装的廉价烧酒,边讨论如何完美躲闪砸进来的砖头。

所以剧中人物不仅深陷困境,如缀网劳蛛,越陷越深越挣扎,路越走越远越漫长,存在即荒谬。

耿军也尝试去化解,他用幽默和文学去介入。徐东常和“如意”闲坐在小区木椅上,身后的斜阳把几栋矮楼房切割地明暗分明,比任何油画都精细,白雪在地上铺着,美着呢。但为了媳妇和肚里的孩子,他还是要忍痛送掉“如意”。他去市场,想寻一个善主,结果发现那儿的狗都按斤卖,狗贩子还特别真诚。

徐东老婆又特别敏感,根据他身上几根长发就追到各任暧昧对象处,一一兴师问罪,直接被人呛,“你们家徐东没车没房,我图个啥?”她却说,“他有感情”。

导演还特别安排罗老师这个角色,他是诗人,也是哲人,却刚从精神病院出来。他的口头禅是 “生活都是假象”;梦想着出个人诗集,代表本地诗人,而且诗集在普通书店是没有卖的。所以他拉着徐东在儿童乐园旁边吆喝卖诗集,旁边就是烤山芋的和卖冰糖葫芦的。

荒诞背后也有追求。《东北虎》中最大特色就是对语言的节制。可能是章宇自带西北风还不能完全东北化,抑或是导演自觉地克制,全片并没有我们常看到的来自东北那旮旯的气息。不再是侃侃而谈带着特别抑扬顿挫的东北口音,也少了那些个土得掉渣的切口,东北语言生态在影片中刻意被延宕、迟缓、纠结进行了某种纠正,就像作者之前的创作,长镜头一般的节奏,不急不慢,却耐人寻味。不顺溜是最直接的语言感受。

东北依然还是东北,然而……就像导演最初的剧情短片《锤子镰刀都休息》所感叹的,“都荒废了”。三部片子连着聚焦家乡,一以贯之的热情与悲凉的矛盾存在,但难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耿军在某种程度上还在重复自己。《锤子镰刀都休息》中的口吃“小二”热情洋溢又模糊不清地唱着主的赞美诗,在《轻松+愉快》中他是到处贴广告的牙擦苏,而到了《东北虎》,又恢复了小傻子结巴的角色,冷不丁蹦出来要给马老板送炸带鱼,这也是《锤子》中的一段重要情节。角色重置这方面就更别提耿军的御用演员张志勇,他饰演的马老板依然凝聚了小人物的心酸和弄巧成拙,只不过都是类似模型。

对文人、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反讽也是三部电影中不变主题。《锤子》中远在南方的油腻的哥哥在一堆啤酒瓶后大声朗诵着《再别康桥》,而《东北虎》中的罗老师会提醒小学生,“说不出口的就写在本子上,以后编剧可以用”,他所服膺的是,“文人是弱势群体。我是精神病,有优势不?”

本文地址:https://sicmodule.kub2b.com/news/4730.html     企库往 https://sicmodule.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