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page  关键词  链接  搜索  红书  获取  哪些  数据分析  服务  数据 

2025年AI应用百花齐放:美股势起,A股主升

   日期:2024-12-27     作者:0dn1b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s://sicmodule.kub2b.com/mobile/news/10888.html
核心提示:来源:浙商科创海外策略团队12月16日外发报告《2025年AI应用百花齐放:美股势起,A股主升》分析师:王杨 S1230520080004摘要核心

2025年AI应用百花齐放:美股势起,A股主升

来源:浙商科创&海外策略团队12月16日外发报告《2025年AI应用百花齐放:美股势起,A股主升》

分析师:王杨 S1230520080004

摘要

核心观点

我们认为2025年AI应用是核心主线,本篇报告通过分析美股AI应用领域表现,寻找A股AI应用领域机会。

近期美股AI应用表现亮眼

美股AI应用领域牛股频出。

一方面,部分领域自2023年以来呈现持续上涨态势,如广告营销、数据和教育,这三个领域龙头公司的共同特点是AI应用布局较早以及AI提升业务迅速见效。

另一方面,部分领域在此前表现平平,但今年四季度以来表现较好,这类公司主要以B端软件为主,代表性方向有数据分析、电商、金融、财务、CRM等。从驱动因素看,这类B端软件应用经过较长时间业务模式的探索,近期多个领域头部公司业绩出现好转迹象,受此催化四季度股价上涨较多。

美股AI应用的三大催化剂

我们认为,近期美股AI应用大涨的原因主要归于三点,

一是,从产业角度看,AI应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商业模式逐步确立,开始进入快速推广期;

二是,从财报角度看,AI应用领域公司财报频频超预期,AI对于具体业务的业绩驱动逐步兑现;

三是,从渗透率角度看,10%、20%、40%是三个重要的拐点,目前Chat GPT在美国的渗透率已超10%,进入快速提升期。

美股映射视角看A股机会

近三个月:To B端软件

融:AI聚焦服务端,数据支持决策;

CRM:客户信息集成,赋能人才发现;

电商:丰富营销内容,提升推荐效率;

财务:加速审核周期,提升运营效率。

近一年:营销数据教育

营销:丰富素材内容,降低制作成本;

教育:2C个性化凸显,交互体验升级;

数据:助力搜集分析,赋能企业提效。

其他潜在爆发应用赛道

搜索:提高精度和效率,有望2C推广;

端侧:智能眼镜引领,拓展生活场景;

医疗:(维权)集成,辅助精准决策;

游戏:降低开发门槛,助力平台创作

风险提示

AI产业进展低于预期。美国通胀持续超预期。

近期海外AI应用发展势头迅猛,多领域技术应用落地为部分行业带来深刻变革。具体而言,AI技术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营销、教育、金融、医疗、制造、安防等多个领域都实现了相应的技术落地。这种多行业的广泛渗透,标志着AI技术正从实验训练走向实际应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 

我们认为,近期美股AI应用大涨的原因主要归于三点,一是,从产业角度看,AI应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商业模式逐步确立,开始进入快速推广期;二是,从财报角度看,美股AI应用领域公司财报频超预期,AI对于具体业务的业绩驱动逐步兑现;三是,从渗透率角度看,10%、20%、40%是三个重要的拐点,目前Chat GPT在美国的渗透率已超10%,进入快速提升期。

2.1 催化之一:商业化进展 

2024 年是AI应用端商业模式验证时期,伴随着AI底座大模型多模态能力的持续提升,AI应用端行业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单一功能,逐步扩展到营销、教育、金融、医疗等多个领域。产业链角度,已经形成了包括硬件制造、软件开发、数据服务、应用推广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为AI应用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2025 年是AI应用端开始大规模推广的初期,尤其是教育和广告营销领域效果显著。首先,AI应用已经开始向各行各业逐步渗透,形成“AI+X”的广泛应用模式,与各垂直行业深度结合。其次,AI从效率和客户粘性两个方向对传统行业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尤其在教育和广告营销领域已经率先实现了突破。具体而言,游戏广告营销领域,AppLovin开发了AXON 2.0将广告和定位人群相互匹配的时间缩短到了微秒级别;教育领域,Duolingo2023 年推出 MAX 订阅,经过一年的发展,到2024Q2其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了1.0亿,同比增长40%,付费订阅用户数达到了800万,同比增长52%。因此,从近一年美股AI 公司中可以看到,教育和广告营销领域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较快,股价涨幅也相对居前。再者,2025年AI应用的创新和布局速度将快速提升。根据IDC分析,到2025年,全球将有30%的企业将采用自主型AI,即能够自主学习和决策的人工智能系统。

2025 年是AI应用催化剂密集落地时期。通用大模型端, Open AI正在推进Chat GPT-5 的研发进程,大模型的多模态能力以及逻辑能力的提升将会对下游AI应用产生直接的推动效果。应用端,据彭博社报道,OpenAI 计划2025年1月推出代号为“Operator”的新型人工智能代理工具,或将为下游应用打开新的大门。端侧应用领域,AI眼镜方面,2025 年meta 计划发布其首款带显示屏的智能眼镜,有望将AI眼镜推向更广的人群;AI手机方面,苹果计划在2025年推出支持中文的Apple Intelligence功能;AI PC方面,联想等诸多品牌计划在2025年发布多款AI PC产品。

2.2催化之二:财报季验证

       结合前期美股密集披露的三季报,AI应用部分领域和公司的财报业绩逐步兑现,对AI应用行情起到重要驱动作用。

      统计AI下游应用财报,可以发现,2024年以来整体盈利同比呈现提升态势。进入10月底至11月底,美股密集披露三季报,部分AI应用领域和公司在披露的财报再创新高,包括CARDINAL HEALTH、Innodata、Duolingo、Shopify、Palantir、Applovin等。这些AI应用公司的业绩增长态势,打开了市场对AI赋能应用并兑现至公司业绩的想象空间。 

根据2022年10月专题研究《掘金渗透率拐点——拥抱新成长系列》,渗透率是划分产业所处阶段的重要抓手,其中渗透率10%、20%、40%是三个重要拐点。 

10%或意味着产业由导入期迈向成长期。大众通常将10%的渗透率视为产业由导入期至成长期的拐点,例如美国著名分析师Harry S.Dent, Jr就曾提到“一项新技术或者一个新兴产业,在渗透率达到10%之前被称之为导入期,发展相当缓慢,而一旦越过10%这一阀值,发展速度将加快,进入成长期”。就背后驱动力来看,一则,在渗透率未达10%之前,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往往尚处在开发阶段,未来前景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二则,根据美国学者杰弗里·摩尔的“创新扩散理论”,在潜在市场中,有一批消费者在市场中担任意见领袖的角色,是新兴产业的早期采用者,获得他们的认可,是推动产品在普通大众中渗透的关键一步,而这批早期采用者在市场中占比约13.5%,所以当渗透率突破10%时,新兴产品已被大部分早期消费者所接受,处于即将迈入向最大占比的普通大众渗透的阶段。 

40%或意味着产业有成长迈入成熟期。和10%相似,40%的渗透率则通常被作为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临界。就背后原因来看,一则,根据“创新扩散理论”,随着新兴产品以及技术被早期采用者接受,第一批跟进者将出现,这批早期跟进者在市场中占比约30%,所以当渗透率突破40%时,即意味着新兴产品已被早期采用者和早期跟进者所接受,即将向考虑较多的晚期跟进者渗透;二则,就市场空间来看,渗透率超越40%后,从量层面来看,新兴产品仅剩一倍增长空间,因此未来业绩增速必然将面临下抬的现实。

3美股映射视角看A股机会

我们认为,近期美股AI应用的积极进展,为A股的AI应用领域投资提供了借鉴意义。基于此,我们分别梳理了美股近三个月、近一年两大口径下表现亮眼的AI应用领域和公司。具体来看,从近一年表现看,广告营销、教育和数据分析等表现强势;从近三个月表现看,To B端软件领域,包括金融、财务、合同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表现强势。

结合美股AI应用进展,我们对A股相关领域的公司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3.1  近三个月:To B端软件 

当前AI在To B端中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客户关系管理、财务分析、合同管理等企业运营软件中产业进展较快。我们认为,企业级应用发展较快的底层逻辑,可以归纳为运营成本的降低、匹配客户的效率提升两个方面。

3.1.1 金融:AI聚焦服务端,数据支持决策

就当前金融领域 AI 应用落地的情况而言,AI 更多集中在为已有金融软件提供客户服务、数据分析与营销支持等方面。

就美股进展而言,Intapp的DealCloud平台为投资银行和私募股权公司提供了客户关系管理和交易跟踪的解决方案,其推出的Intapp Assist for DealCloud 将生成性AI带入专业人士日常工作的工具,帮助他们专注于战略性工作而非手动任务,从而帮助这些机构提升模型,继而达到更高的胜率,并且在整个交易生命周期内确保合规性。DealCloud作为关系管理和业务发展的中心枢纽,允许公司跟踪客户互动,管理交易,并利用数据辅助战略决策。

对应到A股层面,等金融软件To B端公司取得积极进展。

同花顺:公司构建的同花顺AI开放平台,可面向客户提供智能语音、智能客服、智能金融问答、智能质检机、会议转写系统、、智能医疗辅助系统等多项AI产品及服务,可为银行、证券、保险、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高校、政府、运营商、医疗等行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恒生电子:升级了金融大模型LightGPT,并发布了多款应用产品,包括推出WarrenQChat和ChatMiner两款大模型工具。WarrenQ上新了AI写作、语音速记、小程序、招股书/公告深度问答四款新功能,并持续深入私有知识库问答、智能投顾/投研chat助手等金融业务场景。此外,恒生推出了金融智能助手‘光子’,光子可以为金融机构的投顾、客服、运营、合规、投研、交易等业务系统注入AI能力,成为金融从业人员的AI助手。

客户关系管理方面,CRM的重点在于客户基本资料的共享集成,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美股方面,Salesforce 在 2024 年 10 月 29 日发布了 Agent force,能够使用高级推理能力来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例如解决客户案例、确定销售线索和优化营销活动。这些代理可以由数据、业务规则、预构建的自动化或通过来自其他系统的 API 调用实现。目前Agent force已用于多家公司来扩大员工队伍并改善客户体验。

对应到A股层面,该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3.1.3 电商:丰富营销内容,提升推荐效率

AI 目前在电商领域的应用体现在营销、数据分析等环节赋能,继而提升效率并改善用户体验。电商领域,美股代表公司是Shopify。近期Shopify开放了一系列AI功能,并升级了聊天Sidekick。新任CTO Mikhail Parikhin 曾在微软必应担任高管,他不仅专注于人工智能与搜索引擎技术的结合,还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和数据分析能力。

就AI赋能电子商务软件开发而言,一方面,在营销层面,AI大模型通过分析社交数据,可以识别出潜在客户,并为他们定制个性化的推广内容,从而提升转化率;另一方面,AI大模型可以预测用户的即时需求,并优化配送路径,从而缩短配送时间,提升用户满意度。 

对应到A股层面,等取得积极进展。 

焦点科技:公司旗下中国制造网平台推出AI麦作为全流程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结合AI技术在外贸营销领域的多场景运营模式,为外贸企业提供智能化的决策辅助和策略参考,让技术赋能生产力,提升中国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中国跨境贸易的数智化发展。 

值得买:公司对外宣布全面AI战略,构建了由“1个消费大模型、2个数据库、3个引擎、4类应用”组成的产品矩阵,并基于AI产品矩阵提供的能力和工具重塑业务,大幅提升效率和质量。此外,公司已陆续和月之暗面、智谱华章、讯飞星火、MiniMax等通用大模型企业达成合作,输出自身产品和能力,不仅增强通用大模型垂类能力,还将自身智能体“小值”接入到合作伙伴大模型产品中,提升其在消费决策端内容的专业度和精准度。

3.1.4 财务:加速审核周期,提升运营效率 

       财务分析层面,AI对于财务流程中的数据输入与自动化财务操作,能够节省时间并降低成本。美股方面,Bill Holdings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消除了工作流程中的数据输入,平台专门用于自动化财务操作,以简化发票、费用管理和账单支付等关键任务。此外包括“Sync Assist”功能允许与第三方会计系统无缝集成,这使得企业能够节省时间并降低成本,进而驱动业绩增长。 

      对应到A股层面,该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税友股份自主研发的“犀友”大模型算法成功通过国家网信办算法备案,标志着公司在财税垂直领域的大模型算法在技术落地应用场景上取得关键进展。该大模型基于财税垂直领域的行业知识,实现财税知识理解、生成、规划、决策等功能,提升财税业务场景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3.2 近一年:营销数据教育 

     近一年,美股AI应用中,广告营销、数据与教育领域表现强势,涌现出了Duolingo、Applovin、Innodata 等一批牛股。

3.2.1 营销:丰富素材内容,降低制作成本

我们认为,AI营销领域能够率先落地,一方面,受益于多模态AIGC的技术进步,覆盖了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在内的多种广告营销素材的创作需要,能够大幅降低制作成本;另一方面,受益于服务模式上的创新,AI技术使得广告投放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缩小了广告和用户的距离,扩大了营销的想象空间。

      美股方面,AppLovin自2023年上半年起推出了AI广告引擎模型AXON 2.0,并基于此研发了智能广告软件方案eDiscovery。该方案能够在几微秒内高效地在需求和供应之间进行大规模广告拍卖,从而显著提升了广告投放的效率和精准度。2024年第三季度,其营收达到12亿美元,同比增长39%;净收入4.34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00%。

      对应到A股层面,该领域等取得积极进展。

     易点天下:2023年推出了首个AIGC数字营销创作平台KreadoAI,提供“AI数字人、AI模特、AI工具、AI创意资产”四大解决方案,覆盖全球150+多国籍数字人。其对外以AI赋能营销,打造出海增长新引擎,对内提升自身经营效能。易点天下完成了市场洞察-营销策略-素材生成-预算分配-数据反馈的AI化营销链路闭环,实现智能营销全链路覆盖,并发布了“AI+BI+CI”出海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案例方面,易点天下帮助、腾讯等多行业客户切入新市场,通过AI技术提升效率和品牌声望。

      蓝色光标:实施了“All in AI”战略,在与包括微软,谷歌,亚马逊,字节跳动,百度,智谱,月之暗面等国内外主流MaaS及云厂商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营销行业模型,构建了AI时代营销应用的数据底座,工作流底座和创作底座,发展出包括小红书,b站,抖音洞察等国内业务AI营销工具矩阵,meta, Instagram, YouTube, TikTok for Business分析助手,广告投放分析助手等全球化业务AI营销工具矩阵。根据2023年报,蓝色光标创造了近300个AI营销案例,AI驱动的收入达到1.08亿,预计2024年AI驱动的收入将增长至5-10亿人民币。

天下秀:推出了AIGC工具灵感岛,充分发挥集团最大社交营销中文语料库优势,希望将AI技术运用到数据服务、内容服务等领域。灵感岛企业版SAAS平台在AI图片生成、数字人克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天下秀旗下虚拟生活社区品牌“虹宇宙”推出了B端服务,已向众多IP、品牌、机构、地方政府等客户提供覆盖数字营销、数字场景、数字会议、数字文旅、数字发行、数字演出等各类需求的元宇宙技术服务。

3.2.2 教育:2C个性化凸显,交互体验升级  

       AI 应用在教育领域,一方面可以在降低人力教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补齐个性化教育的不足。具体而言,AI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的发展,适应系统可以精准记录、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遗忘曲线、专注力、知识薄弱环节等,并据此推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学习路径。AI 技术可以在维持现有教育投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化,发掘普惠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平衡点,从而实现教育公平、低成本因材施教。

美股方面,Duolingo作为领先的语言类在线教育软件,推出了接入AI 后的 Duolingo Max 订阅服务,提供 Explain My Answer 和 Roleplay 两项新功能。一则,Explain My Answer 让客户可以跟 app 吉祥物聊天,回复由人工智能生成,客户获得有关其答案正确或错误原因的简单解释,并可以获得更多示例或者说明;二则,Roleplay 功能允许学习者在交互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体验中练习与多邻国角色的对话技巧。

对应到A股层面,国内AI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快速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豆神教育:公司通过与智谱华章成立合资公司,发布“超拟人”AI 导师,并上线智谱GLM4Voice 实时 1v1 作文指导等多项功能,实现了技术、资本到产品的多方面突破。豆神教育的AI应用能够为每个学生创建数字分身,提供精准教学、个性化辅导、自动化评估与即时反馈,真正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精准化

3.2.3 数据:助力搜集分析,赋能企业提效

      全球数字化转型支出保持快速增长,以AI为代表的新型分析技术基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实现效率和生产力的提高。在此背景下,数据分析服务行业需求量激增,实时云端数据处理中AI驱动趋势凸显。

美股方面,Innodata 作为全球领先的数据工程公司,提供整套大型语言模型来进行代码审查、输出评分、数据采集等工作。具体而言,公司在主营的数据工程服务方面,通过其Digital Data Solutions (DDS)部门提供AI数据准备服务,包括收集或创建训练数据、注释训练数据、训练AI算法以及AI模型部署和集成服务。

      对应到A股方面,数据处理公司领域中,等取得积极进展。

3.3 其他潜在爆发应用赛道

3.3.1 搜索:提高精度和效率,有望2C推广

      在提高搜索精度与效率方面,我们认为 AI 搜索有望成为后续能实现商业化推广的 To C端AI应用。美股方面,微软推出了Microsoft Copilot作为AI助手;Google Bard是作为谷歌推出的AI聊天机器人辅助搜索;Elastic 推出生成式 AI 技术在搜索领域的应用,使得用户搜索内容的结果从以前的关键词模糊反馈转变为可对话式的精准反馈,极大地提升了用户搜索效率和内容结果的价值。

      针对A股的AI搜索引擎领域,(维权)等取得积极进展。

3.3.2 端侧:智能眼镜引领,拓展生活场景

       AI 端侧应用是将AI直接部署在终端设备上,如智能手机、电脑、智能手表、智能家居设备等,使其能够完成复杂的推理和决策任务。

美国的端侧AI发展较为领先,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苹果的iPhone 16和meta的AI眼镜。其中,iPhone 16中引入了“端侧大模型+云端大模型”的方式,为用户带来更丰富的智能体验;meta与Ray-Ban联合发布的AI眼镜,已在全球销售超过100万台,使用过程中通过AI助手对话,实现语音控制功能,其在市场上的表现超出了预期,端侧应用是日常生活使用最多的场景之一,AI大模型让AR眼镜有望摆脱娱乐工具的身份,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市场空间具有较大潜力。

从国内布局情况看,多家大厂重点布局AI眼镜。国内AI眼镜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主要包括等。国内厂商近期发布多款重磅产品,比如Rokid 发布最新AI眼镜Rokid Glasses,其重量仅49克,能捕捉视觉、声音、位置等多个维度的信息,可以提供翻译文本、物体信息标记、实时导航等诸多功能。除此之外,华为、小米、百度等厂商也纷纷推出自己的AI眼镜。博士眼镜已经和星纪魅族、雷鸟创新、界环、Rokid、华为等品牌展开合作。与此同时,宝岛、宝视达、BOLON、雅视、Gentle Monster、LOHO、依视路等多家知名眼镜品牌都已纷纷入局。

      AI+医疗领域,美国相对成熟的方向之一是AI辅助决策精准医疗,即通过AI技术对海量医疗数据深度分析,协助医生进行更为精准的诊断。在这个领域美国优秀的上市公司比较多,例如Tempus。Tempus将深厚的医疗专业知识与领先的技术能力相结合,在多个疾病领域提供下一代诊断,利用数据和分析的力量帮助个性化医疗。11月人工智能医疗公司Tempus斥资6亿美元收购基因检测公司Ambry,将扩大遗传性癌症风险的检测能力。      

      AI 技术赋能辅助决策、精准医疗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利用AI算法技术帮助医院自动识别文字含义及上下文关系,建立对应的医疗知识图谱,用于辅助诊断、用药提示、科研挖掘等;其二,通过AI算法构建的图像识别方式辅助医师检查;其三,在AI算法的支持下,大量医药企业正通过临床经验结合标志属性去挖掘发现更多的肿瘤标注,加速新药研发过程。由于AI大模型的技术限制,目前仅有电子病历等技术要求相对低的场景进入商业化成熟的阶段。

      A股目前类似美国AI辅助决策精准医疗的公司较多,其中是其中的代表。

具体而言,卫宁健康与发布由卫宁健康与深信服联合打造的一体化平台新一代WiN-AI 卫信云,以AI技术赋能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久远银海紧跟人工智能的新变化,打造“银海闻语”民生领域大模型与AI+行业应用;润达医疗和华为云联合宣布,致力于依托杭州数字产业集群优势资源,携手在区域下辖拱墅区共建医疗大模型应用创新中心。

3.3.4 游戏:降低开发门槛,助力平台创作

      AI 游戏领域,美国目前相对较为成熟的方向是游戏创作平台,即通过 AI 技术降低游戏的开发门槛,并通过平台分享游戏成果。在这领域目前美国的代表公司是 Roblox,是世界最大的多人在线创作游戏平台。在这里,每天都有数百万人来创建、玩耍、工作、学习和与其他人联系,体验由其全球创作者社区打造的体验。在9月Roblox开发者大会上,CEO官宣了3D基础模型,仅用文本提示便可生成3D物体。未来目标,便要瞄准10亿玩家,AI视频游戏时代并不遥远。

目前AI赋能游戏制作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辅助设计:利用StableDiffusion等工具,根据文本描述快速生成多个复杂游戏场景和角色形象;(2)实景扫描:对名胜古迹进行实景扫描,借助AI技术生成游戏画面;(3)动作捕捉:AI结合动作捕捉技术;(4)程序化生成:利用AI技术自动创建游戏场景和元素;(5)NPC:引入行为树、决策树、状态机等相关技术,使游戏中的NPC可展现出复杂行为模式;(6)反作弊:利用AI技术实时监测玩家行为,快速识别并防止作弊行为。AI 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游戏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提升了游戏的可玩性和互动性。目前由于AI大模型的技术限制,AI技术对游戏体验的提升大于游戏开发的提升,后续仍有增长空间。

A股目前类似美国AI游戏开发平台的公司主要是掌趣科技与悠米共同开发“AI 游戏创作平台”,旨在降低开放世界游戏的开发门槛,实现个人及小团队也可以开发大规模的开放世界游戏,并通过该平台分享游戏成果,实现AI+UGC;巨人网络已正式完成游戏AI大模型GiantGPT的备案,GiantGPT是专注于游戏业务的垂类大模型,结合高质量自有数据与互联网公共数据训练,并针对角色演绎、情景推理与长期记忆等基础能力进行深度优化,在巨人自有游戏业务场景应用表现显著优于国内外的闭源通用大模型。

4、风险提示

      AI 产业进展低于预期。

      美国通胀持续超预期。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为科创&海外策略团队设立。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科创&海外策略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的后续解读,内容仅供浙商证券研究所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应当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和解读,浙商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视其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订阅者如因摘编、缺乏相关解读等原因引起理解上歧义的,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浙商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浙商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廉洁从业申明:

本文地址:https://sicmodule.kub2b.com/news/10888.html     企库往 https://sicmodule.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