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一键订阅
编者按
今天又是一个“世界读书日”。不知不觉,这已经是新冠疫情爆发后的第三个读书日,世界并没有如乐观者预期一般恢复正常,也没有像悲观者预期一般陷入绝境,投资和生活都仍然在继续,阅读也在继续——由于无法方便出行,甚至可能比疫情前更多。
在本期巴伦春季书单中,我们再次向读者推荐20本近期出版的好书,其中有王国斌的《投资中国》和王立新的《理性之外:偏差与修正》等投资新作,也有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5周年新译本)》和伊曼纽尔·德曼的《宽客人生:从物理学家到数量金融大师的传奇(收藏版)》等经典再版。欢迎读者留言推荐您在近期读过的好书,我们将选择五位留言读者各赠送一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5周年新译本)》。
《投资中国》
作者:王国斌
出版社:湛庐文化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简介:“投资中国”是一个国内投资界十分常见的口号,但是想要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却极为困难,尤其是在市场低迷期间,几乎每一天都有无数负面信息扑面而来,冲击和动摇着投资者的信念,就连那些曾经表白“时间的玫瑰”的投资者,也终究成为了择时的信徒。
在这本书中,泉果基金创始人王国斌通过大量数据和案例,剖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前形势和未来趋势,描绘了中国资产管理充满机会的未来图景,强烈表达了他“投资中国”的坚定信念。王国斌是前君和资本联合创始人和东方红资产管理创始人,浸淫资本市场多年,在疫情最困难和市场最低迷的时候,尤其适合再读这本书。
《理性之外:偏差与修正》
作者: 王立新 / 杨宇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简介:基金正在日益成为个人投资者重要的财富管理渠道,过去十年,国内的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但是,基金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往往情绪占上风,“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怪圈一直未被打破。
本书从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角度,采用实证分析和实验分析两种方法,对基金个人投资者行为特征、心理因素、群体分布等进行了透彻分析。对个人投资者来说,通过本书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改善基金投资行为偏差。点拾投资创始人朱昂强烈推荐,他认为这是一本“每个基民都要看”的书。
《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世界顶尖投资者是如何在市场和生活中实现双赢的》
原名: Richer, Wiser, Happier: How the World's Greatest Investors Win in Markets and Life
作者: [英] 威廉·格林
译者: 马林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简介:成功的投资者往往会将投资原则践行到自己的生活之中,这让他们即使在投资领域之外也会显得特立独行。在这本书中,作者威廉·格林通过对沃伦·巴菲特、查理·芒格、约翰·邓普顿和霍华德·马克斯等40多位投资大师的采访,以及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接触,为这些投资大师总结出了他们在市场和生活中共同的智慧:长期主义的践行者、擅长忍耐的纪律奉行者、冷静又坚韧的投资者。
自出版以来,本书英文原版长期占据美国亚马逊股票投资类图书畅销榜单,跟其他投资书不太一样的是,这不仅仅是一本能够帮助你作出更好投资决策的书,也是一本能够让你懂得如何更加平静生活的书。
《交易员、枪炮与金钱》
原名:Tradeer,Guns and Money
作者:[澳]萨蒂亚吉特·达斯(Satyajit Das)
译者:张振华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简介:现代金融产品往往以其复杂的设计、层层的嵌套,令投资者、避险者乃至政府监管部门一头雾水,却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大把钞票。作者结合其在全球金融衍生品行业三十多年的从业经历,以内部人士的视角将行业内幕、亲身经历和盘托出。
本书内容妙趣横生,文笔幽默辛辣,作者萨蒂亚吉特·达斯是金融衍生品方面公认的国际专家,在金融市场上有超过30年的经验,他既是衍生品和风险管理行业许多重量级教材的作者,同时又善于以简单和非技术性的语言准确表达复杂金融交易的机制。
《投资的原则:30年投资经验与教训》
原作名:Delivering Alpha:Lessons from 30 Years of Outperforming Investment Benchmarks
作者:希尔达· 奥乔亚-布莱姆伯格
译者:胡睿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简介:一直以来,投资界惯用alpha策略,美国投资人希尔达· 奥乔亚-布莱姆伯格在此书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揭示了如何重新认识alpha策略以应对现在的投资环境,包括宏观条件、政治因素、资本市场发展等。
作者希尔达· 奥乔亚-布莱姆伯格是美国知名投资人,美国Strategic Investment Group创始人之一,她曾在世界银行退休基金投资部门任职达11年之久,还被瑞·达利欧赞誉为30年内最伟大的投资人之一,达利欧年轻时曾在她麾下工作,并得到了她的赏识和栽培。
《宽客人生:从物理学家到数量金融大师的传奇(收藏版)》
原名: My Life as a Quant : Reflections on Physics and Finance
作者:伊曼纽尔·德曼(Emanuel Derman)
译者:韩冰洁
出版社: 华章经管|机械工业出版社
简介:华尔街有很多来自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转行的高手,可是大部分人并不清楚他们到底在做些什么。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伊曼纽尔·德曼曾经写过一本经典自传《宽客人生》,讲述了自己从追随李政道这样的诺奖物理学家,到华尔街研究量化模型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对于将物理学应用于金融的反思。
作为华尔街最著名的“宽客”之一,德曼最终的结论是:纯粹的思考与优美的数学能推导出物理定理,但它并不适用于金融,我们不能用理解物理的方式来对人类世界进行建模。在量化投资方法大行其道的今天回看这本书,仍然能获得不少启发。
《噪声与洞见:构建价值投资体系的关键》
作者:二马由之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简介:对普通人来说,价值投资极其复杂,但实际上又大道至简,贵在知行合一,考验的是投资者的综合素质。本书作者二马由之是“弱者哲学”的信奉者之一,不过他认为,就算是弱者,也需要成为一个强大的弱者才能在市场中生存下来。
这本《噪声与洞见:构建价值投资体系的关键》便是一本帮助个人投资者成为强大弱者的修炼手册,作者以冯柳的弱者体系为基石,结合“巴芒理论”、霍华德·马克斯的周期理论及作者自己的投资实践,讲述了普通投资者的投资之道。
《基本面量化投资策略》
作者:董鹏飞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简介:基本面量化是人工智能时代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投资策略,它规避了传统主观股票投资追涨杀跌的人性弱点,防范了过度数据挖掘导致的量化模型崩溃,成为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投资方法。
这本书运用量化分析方法,回测了中国股票市场从1998年年底到2020年年底共22年的数据,展示了常用且有效的53个单因子以及31个多因子投资策略的实证结果,一步步演示如何构建基本面量化投资策略。
《侯说巴菲特》
作者:侯跃 卢克宇
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
简介: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的投资经验和成功案例撰写的一本阐释巴菲特成长、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全新作品。这本书以独特体认和原创方式解读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和价值人生,对价值投资者如何从“知易行难”到“知行合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书既追溯了巴菲特投资策略的理论渊源,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解析,也从浅出入手逐步深入,既有故事感又有理论性,还从“跨文化”视角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与中华大儒家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以利于中国投资者从自身文化出发理解价值投资。
《疯狗浪: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剧变》
作者: 乔纳森·布里尔(Jonathan Brill)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简介:这是一本指导你如何在剧变中生存并获利的手册。它提供了大量的工具和技术,同时推动企业掌握适应变化的能力。
企业首先要具备适应变化的“意识”,知道疯狗浪的强大破坏力以及为何它能使公司沉没,并了解将引发下一波疯狗浪的全球十大潜流。同时,企业要学会更早地发现疯狗浪并找到自身的脆弱之处,及时做出应对策略。在思维改变之后,企业也要做到 “行为改变”。培养组织内部各个级别的员工,让他们学习面对剧变的工具,这些工具将帮助企业为可能出现的未来做好准备。最后,“文化变革”将阐述如何让团队拥有管理风险所需的习惯和纪律,使之更有效地工作,并从新的发展中获取价值。
《上市风云:我亲历的中概股上市潮》
作者: 雷建平
出版社: 华章经管|机械工业出版社
简介:自2017 年11 月以来, 中国科技公司在中国香港和海外掀起了一波上市潮,这本书的作者在现场见证了小米、美团、爱奇艺、哔哩哔哩、拼多多、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贝壳找房、知乎、老虎证券、富途控股等几十家科技企业上市的经历,本书便是作者当时对企业创始人及合伙人采访的记录,在中概股风雨飘摇前景迷茫的现在,再回看当年这些企业上市时的盛况,也许会产生一些沧海桑田的感觉。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5周年新译本)》
原名: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作者: (美)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译者: 辛弘
出版社: 华章经管|机械工业出版社
简介:这是一本无可争议的经典,“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正是在这本书中提出了知识社会中“管理者”的全新定义,打开了组织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无限空间,这本书集中体现了他最具高度和深度的管理智慧,每个人都可以常读常新,并受用终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5周年新译本)的出版,是为了纪念并致敬德鲁克最经典的作品,历时4年钻研,5遍修订,经几十位企业家、译者、德鲁克研究专家组成的多元化团队字斟句酌,还原细节,打造了这一更完整、更准确的全新译本。
《皮凯蒂之后:不平等研究的新议程》
原名: After Piketty: The Agenda for Economics and Inequality
作者: [美]希瑟·布西 / [美]布拉德福德·德龙 / [美]马歇尔·斯坦鲍姆 编著
译者: 余江 / 高德胜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简介:很少有人会想到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会成为一本现象级的学术书籍。这本书汇集了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众多优秀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对于《21世纪资本论》的重要意义及其不足的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本书既为经济学如何融合其他社会科学更全面地研究不平等问题设定了新的研究议程,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平等,并更好地回应不平等,本书对当下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苏联解体亲历记》
作者: [美] 小杰克·F. 马特洛克
原作名: Autopsy on an Empire: The American Ambassador's Account of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译者: 张敏谦 等
出版社: 新经典文化 |上海三联书店
简介: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方悄然降下,俄罗斯三色旗取而代之。作为美国驻苏大使,《苏联解体亲历记》作者小杰克·F·马特洛克目击了苏联解体的历史过程。马特洛克在苏联11年,对苏联问题了解得透彻而明晰,他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大国欲坠的势头,并以清晰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苏联的最后岁月。
作为苏联最后几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马特洛克站在第一现场带领我们回溯那动荡多变的年代。透过亲历者的叙述,切尔诺贝利、东欧剧变、八月政变、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不再是教科书上定义模糊的名词或符号,而成为生动的事件和活生生的人物。
《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
原作名: The Gates of Europe: A History of Ukraine
作者: [美] 浦洛基
译者: 曾毅
出版社: 新思文化 |中信出版社
简介:乌克兰地处欧亚大草原西缘文明的断层线上,诞生于东方和西方的相遇,许多个世纪以来都是通往欧洲的门户。当从希罗多德时代开始,乌克兰大地见证了两千年来帝国的起起落落,经历了世界秩序的多次变更,不同的文明在此接触,塑造出乌克兰独特的边境身份。
直到今日,乌克兰仍是东西方力量冲突的焦点。若不理解两千年以来塑造东欧的复杂力量,就看不清当前牵动世界的动荡。哈佛大学乌克兰研究院院长浦洛基以同情的理解,写下欧洲之门所经历、所见证的两千年,为理解东方与西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补足了拼图上缺失的一块。
《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
作者: 李晓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简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主要大国之间的博弈日趋复杂、多变且合作竞争并存,其另一个特征便是大国间力量对比的消长,本书从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的角度展示了一幅未来世界经济秩序的战略图谱。
作者在这本书中对美国霸权、美元体系的金融逻辑与金融权力、美国经济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从新的战略高度探究了一条在兼顾“以开放促改革”的同时,突出未来中国应强调“以改革促开放”的可持续性崛起之路。
《货币权力:货币创造如何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 [英] 安·佩蒂弗
译者: 远读重洋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央行“印钞”,却忽视了商业银行在货币创造方面的作用。英国经济学家安·佩蒂弗在这本书中揭示了银行家如何通过创造信贷而成为货币的主要生产者,以及他们如何在监管放松的条件下,利用手中创造货币的权力,造成了经济的混乱。
作者佩蒂弗呼吁全球金融体系加强监管,同时她对一些流行的经济政策进行评析,如银行部分准备金制度、货币供应国家化、追求平衡预算等,对跨境资本流动征税,重建凯恩斯提议的国际清算联盟等,对于我们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硅谷密码:科技创新如何重塑美国》
原名: The Code: Silicon Valley and the Remaking of America
作者: (美)玛格丽特.奥马拉
译者: 谢旎劼
出版社: 灰犀牛 |中信出版社
简介:哪些人缔造了硅谷?哪些人塑造了美国的科技创新?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幕后故事。它是一段长达70年的史诗,讲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一个青翠的小山谷如何打造商业传奇,以及那里的人如何一次次顶住“硅谷已死”的传闻,不断推动科技创新。
与以往解读硅谷密码的著作相比,这本书主要有两点不同:其一,它探讨了联邦政府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二,硅谷传奇不只是商业天才的故事,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高校研究人员、工程师、风险资本家、富有创意的设计师、世界各地的移民等,最后影响了千禧一代的年轻人。
《彼得2.0》
原名: Peter 2.0: a Human Cyborg
作者: [英] 彼得·斯科特-摩根
译者: 赵朝永
出版社:博集天卷 | 湖南文艺出版社
简介:彼得是一位机器人科学家,他在2017年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元病(MND),俗称“渐冻人症”。他被告知这一疾病将损害他的大脑和神经细胞,导致所有肌肉萎缩,并在大约两年内夺走他的生命。
彼得不愿失去挚爱的一切,基于他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了解,以及他对这一领域未来发展的见解,他决定将这次绝症视为一次机会,把他对机器人技术的迷恋付诸实践,将自己改造成世界上第一个赛博格(电子人)。这项改造需要经历一系列极其复杂和危险的手术,手术完成后,作为人类的彼得1.0正式转变成作为赛博格的彼得2.0。
《没有工作的世界:如何应对科技性失业与财富不平等》
原作名: A WORLD WITHOUT WORK:Technology,Automation,and How We Should Respond
作者: [英]丹尼尔·苏斯金德
译者: 张文婷 / 舒蕾
出版社: 灰犀牛 |中信出版集团
简介:历史上每一次科技进步在本质上都为人类创造了更美好的生活,然而科技也确实裹挟着我们进入了一个工作越来越少的世界。作者认为,科技性失业将真实存在,因为之前的技术变革是互补型的,而这次的技术变革是替代型的,它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丹尼尔·苏斯金德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自下而上的教育;成立针对科技巨头政治、经济权力的监督机构;以及自上而下的政府层面的解决方案,即提供有条件的基本工资(CBI)。
编辑|彭韧
版权声明: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
【巴伦封面2022合辑】优惠倒计时8天
【巴伦封面2022合辑】现已全新上线,合辑包含《巴伦周刊》12个月封面文章的中文翻译数字版,全年至少50篇文章。文章内容涵盖宏观趋势预测、市场热点解读,公司价值分析等,是巴伦重磅的精华内容,每周你都能获取最新的投资指南和投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