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田祥伙伴们的创业故事》纪实作品系列
——对“晓田祥没有打工人,都是创业者”的诠释
编者按:
2021年5月6日,安阳市民营经济研究会公众号重磅推出《半袋绿豆闯天下》(上、下篇)人物传记长文,揭开了晓田祥餐饮连锁公司创始人田松华的创业故事,引起社会广泛反响,尤其田松华在2020年年会上掷地有声的提出:“晓田祥”是所有晓田祥人的“晓田祥”,所有加盟商共享晓田祥品牌。一时间,引起社会热议和聚焦。
截至2023年底,晓田祥全国加盟商600余家。他们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有着怎样的创业故事?即日起,我们将一探究竟,重磅推出《晓田祥伙伴们的创业故事》系列纪实作品,诠释“晓田祥没有打工人,都是创业者”以及满足顾客、富足员工、成就创业的经营理念。
请欣赏《晓田祥伙伴们的创业故事》纪实系列之(12)——
《晓田祥伙伴们的创业故事》纪实系列采写工作启动
赵晓东,N个让人想不到
青青草堂|文 柴妍|提供支持
12600字数| 25分钟阅读
一个上三年级即辍学的顽皮孩子,快快乐乐长大后,开大汽车,娶妻生女,经营两家服装店,浸润幸福中。不料,陪妈妈体检,他却查出肾炎,又不料,遇上庸医,导致他看大病花钱如流水……为给家撑起一片天,他加盟晓田祥,却也让人想不到。 ——题记
目录
01.赵晓东,一个顽皮的孩童,小学三年级即辍学
02.开大车,娶媳妇,当爸爸,一切是那样的幸福
03.为妈体检,自己却查出病患;为看病,无奈卖掉服装店;钱到手,却先去还债
04.即使病魔缠身,他也要为家人撑起一片天;加盟晓田祥,冥冥中的缘分,却也让人想不到
05.他在一个犄角旮旯里开店,生意却很红火
06.为顾客的事儿,他不惜代价
07.没想到,娘的无私无畏毫不眨眼
08.借钱,是朋友间最好的试金石
09.他感恩他的家人,感恩他生命中的贵人
10.没想到,七岁妮儿一番话,让他涕泗横流
11.他开店,骨干经营,共同创业,共享成果,践行“没有打工人,都是创业者”的理念
12.采写感言
柴经理安排下一个采访对象,是晓田祥回隆镇店赵晓东。我不熟悉名字,却熟悉晓田祥回隆镇店。在之前采访关保民、崔国帅、王宁宁时,就知道了晓田祥回隆镇店,他们给予这个店太多的赞美之声、溢美之词,让我如雷贯耳。
这天下午,柴经理因为时间错不开,不能一起采访。她告辞时,竖起大拇指对我说:赵晓东是个有故事的人。
没想到,这个赵晓东,岂止是有故事!我俩这一谈,长达四个多小时。这期间,他说,我写,动情处,两个大男人止不住地,抹泪,哽咽,唏嘘,稀里哗啦的……一抬眼,晚上七点多钟了,一些内容还没问到,我担心他的身体,才互加微信,结束采访,相约回头补充。
采访结束,我的心情一直久久不能平静。第一次接触这样年轻就身患重症的人,却又是这样顽强的人,有时候还是处处替别人着想的人……这时候,就有一种急不可耐的创作冲动,想要早早创作出来,与读者分享我看到的赵晓东,听到的赵晓东,我对赵晓东这个人的所思所想所感。
自我感觉,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创作冲动,煎熬着我,真的就是那样的寝食难安。
01.赵晓东,一个顽皮的孩童,小学三年级即辍学
赵晓东1985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魏县回隆镇南里庄村。他的家族人口多,大家庭有爷爷奶奶和赵晓东父亲六姊妹,小家庭有父母和他及妹妹四口人。
回隆镇种菜的人较多,他们村离回隆镇二里地,村民也多种菜、贩卖菜。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是种菜、卖菜的菜农,靠种菜、卖菜为生。他的爸妈,除了种菜,也从当地集中收菜,然后到濮阳、安阳等地大市场去贩卖。赵晓东说,小时候因为爸妈早出晚归,他经常见不到爸妈的面儿。
赵晓东长大一些,就与村里小伙伴们满街疯跑,农村孩子们玩的各种游戏他都能出奇出新的玩。父母没时间管他,也就任由他疯长,甚至长到虚岁九岁了,才想起往学校里送他上学,所以,他说自己9岁才上小学。他这个年龄这么晚上学,让笔者也有些意外,不禁揣测:这也许跟他的顽皮跟他父母忙于种菜卖菜有关系。
赵晓东除了与小伙伴们疯玩,还有一大爱好就是爱捣鼓:鼓捣收音机,捣鼓录音机,捣鼓钟表,捣鼓电风扇,捣鼓自行车,甚至在他10岁的时候,就开始了捣鼓农用三马车。他说,自己10岁的时候,就会开三马车了。那个时候,他也就比农用三马车座位高一点儿,但是,他能攀爬上“司机”位置。当时的农用三马车,靠摇把发动机器,而他年龄小,干不了这个。这时候,他爷爷就帮他拿起摇把摇起来,机器发动着了,他就行使起“司机”职能,手握方向盘,踩离合,挂挡,加油门,开起来就上路了,一切显得那样的娴熟、老练。从这一点上,也看得出爷爷对他的宠爱,甚至是溺爱。
赵晓东还有一项爱好,只要有机会,就黏着爷爷去回隆镇卖菜。小时候,跟爷爷并排坐车;大一点儿,为爷爷开车,关键目的是跟爷爷到镇上喝一碗豆腐脑,解解嘴馋。
小时候的赵晓东喜欢玩耍,逃学,爱捣鼓东西,就像常人说的:捣蛋的孩子,聪明!赵晓东也确实如此。
也是因为淘气,到1997年9月份,要升小学四年级了,他却再也不愿意去那个受束缚的学校了。他辍学了,他自己“解放”自己了。
父母知道后,用了能想到的各种方法逼迫他继续上学。哄劝不管用,就采取暴力,暴力不管用,就用苦力惩罚他。让他去地里用篮子往菜地里㧟粪,鸡粪牛粪的,故意将篮子装的满满的,丝毫“不心疼”他,来来往往的,不准他停息,甚至篮子提手将他稚嫩的胳膊勒的洇出了血。从小倔强的赵晓东,累的满头大汗,累的胳膊上洇血,也丝毫不服软,也决不答应父母继续去上学。
父母看他的倔劲儿,实在“降服”不了他,也只能由着他信马由缰了。
02.开大车,娶媳妇,当爸爸,一切是那样的幸福
辍学在家的赵晓东,在14岁的时候,父母让他跟着邻居到北京工地打工,做安装水电的小工,帮着扛管子,拉电线,楼上楼下的跑。那时候,一个小工,一天10块钱的工钱,工地不管饭,只给5块钱的生活费,累死累活的,还很受束缚。这样的低工资,他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强忍着干了半年多,就甩手回家不干了。
父母知道他喜爱汽车,朝思暮想着开汽车,他17岁的时候,这个愿望实现了。在父母联系一下,他随邻居卢志杰跟大车,在路途,他是个跟车的小跟班儿,车停下,他就跑前跑后地服务师傅,乐此不疲,快乐无限,幸福的很。他快乐的源泉是,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拿上驾驶证,坐上自己的“驾驶”位置。两年多的时间,他们大多数前往浚县、新乡等地送粮食,往返两地,两地往返。
2004年他结婚了,迎来了他人生的另一半,他称之为他人生贵人的爱人石红霞。婚后,赵晓东跟着叔叔在家的农村建筑队当小工,搬砖提泥,跑前跑后,跑上跑下,干了半年多时间。
赵晓东很孝顺,他心疼父母辛辛苦苦将他们养大,又为他盖房子,娶媳妇,起早贪黑也挣不了多少钱。所以说,他从结婚后就不再伸手向父母要钱花父母的钱。
2005年,随着爱女晴晴的降生,他的幸福指数又升高了许多,人生又有了一个转折点。到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他们夫妻就商量着到回隆镇上开个服装店,经营服装生意。这主要是,爱人石红霞曾经在服装店打工,对于卖服装熟门熟路。说干就干。碍于缺资金,他们到镇上只租下一间小门店,也定位在中低端服装上,从安阳柏庄服装批发市场进货,一是试水摸经验,再就是积累资金。一开始,俩人一起去柏庄进货,大多数情况下,爱人在门市经营,他外出采购。爱人的有效经营,服装生意还不错,有时候一天营业额1000多元。干了一段时间后,积攒下钱,于2008年他们在镇上开了第二家服装店,80多平方米,经营比较高档的服装,每天营业额达三四千元。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俩人商量分工,爱人石红霞在镇上经营服装生意,一个人打理两个门市,他则去为别人开大车,跑长途,前往四川、云南等地,过起了开大车的日子。
如果是这样的日子,安安稳稳顺顺当当的过着,他们小家庭的小日子一直在幸福中蒸蒸日上地过着,也许,赵晓东的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生活就是生活,很现实,有时也很残酷,它不允许也许。
03.为妈体检,自己却查出病患;为看病,无奈卖掉服装店;钱到手,却先去还债
生活,有时候很会作弄人,出现诸多意想不到。
2010年11月的一天,赵晓东看妈妈状态不太好,就关心地问妈妈,妈妈说感觉身上难受。第二天,赵晓东就带妈妈去了魏县中医院检查。医生一番检查后,告诉他说没啥大碍,服些药就行,他的心里安稳了。因为时间充裕,也想到自己年纪轻轻就一直血压高,就顺便进行了检查。这一查,却查出他患上肾炎。他有些懵,当娘的更是不知所以然。医生告诉他,这个病尽管不严重,是个慢性病,但是需要及时诊治。关系到肾的事儿,他不敢掉以轻心,当娘的更是担心,全家人催他赶紧去看。
为了看病,他们夫妻很是坚决地将两个服装店转让,获得10万转让费。
他们拿到这个钱,没有直接去看病,而是先跑到安阳柏庄服装批发市场去还账。那时候做生意,大都先赊后卖,隔一段时间结算一次。这一次查出这样的病,他转让了服装生意,于是,与爱人石红霞开车到柏庄市场,一家家一户户地上门结账。商户们得知他这个情况后,都大感意外,甚是感动,在结账时,纷纷将零头儿三百五百的给免去了,也是对他做人诚信的一个回报。
有人得知后说:你赵晓东的心真大!他说:我欠人钱,心里不安生。
还完商户的钱,他开始与爱人一起,去安阳,去北京,去淇县,去石家庄,去南京,只要听说哪里有好的治疗手段,他们就去哪里诊治。一番番检查,诊治,做肾彩超,看肾动脉也不狭窄,但是,他的血压高却查不出原因。在一家医院,通过尿检,才查出来他有尿蛋白,肾功能不全(肌酐250),已经呈现肾功能损伤症状。根据专家介绍,从肾炎发展到肾功能不全(肌酐250),大约需要三四年的时间,而肾炎是可以治愈的。这个结果,是庸医所为,是庸医给耽误的。
而从开始看肾炎,北京一个多月,淇县两个多月,石家庄两个多月,南京一个多月,陆陆续续几个月的时间,最后,肌酐没有控制住,却由肌酐250上升到了肌酐800。这是个可怕的数字,它标志着赵晓东的肾小球坏死,最终发展成为尿毒症!到后来,一个好心的专家语重心长地跟他们说:你们就不要再乱花钱跑着看了,接下来只有两条路:一是透析,二是换肾。
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无情,如晴天霹雳!
从2010年11月发现肾炎,到2013年5月做换肾手术,两年多的时间,赵晓东陆陆续续花费50多万元。他说,当时为了看病,向亲朋借钱借遍了,只要听说哪里看得好,就往哪里赶。到医院,人家让交多少就交多少钱,真的就花钱如流水,让他这个很是“大心量”的农家子弟,看的心惊肉颤。
但是,只要有一线希望,赵晓东和他的家人们就会勇往直前,向着希望的方向。
04.即使病魔缠身,他也要为家人撑起一片天;加盟晓田祥,冥冥中的缘分,却也让人想不到
赵晓东仗义,人缘好,关心他的人也就多。
赵晓东与爱人石红霞去柏庄服装市场还账过程中,有一位商户很关心他们今后的生活,就很热情地向他们推荐了晓田祥柏庄镇店,对他们说:“那里的麻辣诱惑生意好的很,干这一行也不用跑远路进货啥的。” 赵晓东听后,感觉这的确是一个出路,他很感激这位商户的推荐,于是,与爱人前往品尝晓田祥麻辣诱惑。
到门店,他们不仅看到了火爆的生意场面,也品尝到这份麻辣诱惑确实不错,让他两口子一下子有了新的方向。饭后,他们开车直接去了安阳晓田祥老槐树店。这是2012年9月,赵晓东决定加盟晓田祥,看病的同时,也为家人们撑起一片天。
赵晓东说,某种程度上,冥冥之中像是与晓田祥早就有很深的缘分,真的。他说,我当时对安阳并不熟悉,但是,开着车,也没有打听,就直接找到了老槐树,再一转弯儿,也就看到了穿晓田祥工装的员工,下车一问,旁边就是晓田祥老槐树店,像是由上天的引领上天的安排一样。他谈起这个过程,至今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这就是上天安排让他端这个碗,吃这碗饭,受益于晓田祥,受益于田总。
但是,他加盟晓田祥并不顺利。
他进到老槐树店,打听田松华田总,发现田总正在与一家磁县县城加盟商签合同。他不自觉地扭头看一眼合同,发现在柏庄听说的是一万,现在看到的是五万,心里不由地咯噔一下,一下子感觉到了经济压力。
他向田总说明要在回隆开办晓田祥门店,田总不了解回隆,就问是不是县城?当得知是一个偏远乡镇,几乎是一口回绝了他。
我关心地问赵晓东:“你跟田总说你的情况了吗?”他说没有。我思忖着,如果他跟田总讲了,田总的菩萨心肠绝对会帮他安排的。
赵晓东无奈回家后,思前想后,意识到自己身患的是一个富贵病,花钱如流水的病,也是个花钱没个头儿的事,如果自己没收入,隔一天透析,还有今后…他不敢想,今后小家庭生活如何维持?
第二天,他又与爱人开着他的五菱之光来到老槐树店,田总还是说不在乡镇开门店,在县城才能发展。
一来二往,因为隔一天他还要去透析,所以,他就无奈的隔一天往安阳跑一趟。他们进店后,只要田总不松口,他和爱人也不再说啥,进店就帮着干活儿;有时候,田总要去外地辅导加盟商开业,赵晓东也跟着去。这不仅仅是粘着田总,还是要去现场感受感受晓田祥那红火的开业氛围。
就这样,他们这样一种坚持,深深感动了田总,认为这两个人有决心。田总就和他们俩,去魏县、大名县等地看市场。无论怎么样,田总还是希望他能够去县城开店。赵晓东还是固执地想在回隆镇开店,田总就顺路看了回隆镇。田总在从回隆镇返回安阳的路上,道路难走,不小心还将车搁浅在路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摆脱困境,因此,他更是打消了允许在回隆镇开办晓田祥店的念头。
对赵晓东来讲,他也想去县城开店,但是主要考虑没资金,投资也比较大,离家也远,感觉还是守家带地的好。
赵晓东说,他们就这样“僵持”差不多两个月。后来,田总隐约知道了赵晓东的情况,心生不忍,就答应了他在回隆镇开店。
05.他在一个犄角旮旯里开店,生意却很红火
让人想不到的是,赵晓东不仅坚持在镇上开店,而且还将店选在一个犄角旮旯里。
赵晓东说,因为经济压力的原因,镇中心门店租赁费高的原因,就选择了回隆镇一个服装市场。这个市场好地方也没房源,只有市场最里边有几间房,这几乎是个死胡同的地方。他看了房子周边,还是选择了这里,确定了一间60平方米的店面,房费一年才1万元。
赵晓东是一个有心人。实际上,他看中的不仅仅是这里房费便宜,更看重最里边有个卫生间,而这房子临通道,是一个必经之路。他说:我通过观察发现,这么一个大市场里,甚至整个镇上大街也只有这里的一个卫生间,几乎是唯一的,这里又是必经之路,一定会带来人流。
开店前,他找田总出主意,想办法,指路子。田总分析市场后,让他在镇中心和周边村房墙上做广告,教给他一个既经济又实惠的办法。赵晓东说,田总安排他多制作一些1.5m长的广告布,印上宣传语,再买上几条烟,到镇上及周边村子路边墙上挂横幅,遇到房东了,送上一盒烟。这样的宣传还真起效,很快就带来了效益,店里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收入一天比一天高,一天售卖1200元左右,到春节时,最高峰达到了2500多元。
然而,春节过后,门店收入一下子降落到一天七八百元。
为了吸引顾客,他开始下大本钱搞活动,搞促销。店庆的时候,他组织开展“品小吃抽奖”活动,奖品有洗衣机、电动车。在2013年那个年份儿,吃一份麻辣诱惑,吃一碗米线,就能抽奖,还可能抽一个大奖,所以说,一下吸引了很多人,一时间顾客盈门。
到2013年的春节,门店仅有的8张桌子,每天营业额达到5000多元。因为门店面积小,赵晓东在2014年对门店进行了改造,拆除了假山墙,调整了布局,增加了4张桌子,营业额一直上升,春节期间12张桌子一天买八九千元。就这样,还是受当时厨房条件限制,因为是无明火厨房,店面使用8kW电磁炉煮高汤,较小电磁炉煮面,出餐速度慢,在那个状态下一天营业额达到八九千元,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刚开店,他和爱人及他父亲在店里帮忙,另外雇了一个人,母亲在家帮着带儿子。两口子有时候一个多月时间都见不到孩子。当时的晓田祥餐饮还不像现在这样省心,各种料水儿需要自己熬,还要卤香菇、卤鸡块等等各种活儿,都是他夫妻在晚上闭店后再去做。
在刚开始的日子里,他一边在店里忙着干活儿,一边去医院做透析,在忙忙碌碌的日子里,在往往返返的过程中,日子就这样反反复复的过着,尽管累,但是,因为内心充盈着希望,他们的日子也是快乐的充实的。
06.为顾客的事儿,他不惜代价
在刚开始开店的日子里,在店面的经营过程中,赵晓东父子俩想法不一样,看法不一样,于是,他和父亲经常发生冲突。
开业不久,天气冷起来。赵晓东主张装空调,他父亲却不让,认为小本生意,没必要花那个钱。但是赵晓东认为,如果店里冷的与店外冷的一个样,跟地摊有啥区别?谁还来呢?客人就餐图的就是有个好环境。于是,尽管父亲嘟囔,他还找熟人租赁一台价值5000元的柜机空调。没想到,时间不长,隔壁服装店着火了,一下将他店里的外挂机焚烧了。父亲要找邻家赔,赵晓东劝说:他们着火了,啥也没了,也赔不了钱,不让父亲去索赔。日子要继续,赵晓东就从店里凑了5000元现金,去朋友那里又运回一台空调。他父亲看到他这样“折腾钱”,立马甩手不干了。从他父亲观念看,挣一块钱就要全部装到自己口袋里,而赵晓东呢,挣一块钱,还想着再添一块钱投进去,希望发展壮大。
安装空调后,店里暖和了,进店吃饭的人多了,生意忙不过来了,他父亲才认识到儿子的想法是对的。
通过赵晓东的讲述,感到他在经营方面是一个怪才,没想到,他将一个小门市,做出大营销。
赵晓东所关注的卫生间,日常由商户共同管理,平时上锁,一个商户一把钥匙,商户轮流打扫卫生,抽排污等费用均摊。他的生意红火后,周边商户让他多出钱,他二话不说,只要保证他的客户使用,需要多少拿多少。有了这一把“钥匙”,他的门店生意确实很红火。
为了改善门店面积小,客容量低的问题,赵晓东也在想办法解决。有时候,家长带着孩子进店消费,小孩子吃饭慢,无法翻台,其他客人站着等待用餐,让他干着急。赵晓东为了吸引小孩注意力,让他们自动地“吃饭快”,就置办了三台儿童摇摆车放在店门口。只要他看到客人带孩子吃饭,他就抓一把硬币送给客人,让孩子坐摇摆车玩乐去,孩子高兴,客人有座位,皆大欢喜。
一个热热闹闹的门店,就是那样的吸引人。
07.没想到,娘的无私无畏丝毫不眨眼
赵晓东的生意稳定下来,但是,他的病情却没有像他期望的逐渐好转的预期发展。无奈,他只好听从专家规劝:换肾。
他和家人商量,确定了去郑州第五人民医院。2013年3月,他要去郑州做换肾前检查,以及做肾源配型。这时候,赵晓东妈妈护子心切,提出来为他换肾。父亲也要给他换肾。妈妈却极力反对,因为父亲是重劳力,今后的家全靠爸爸,不能让爸爸捐肾。
这个时候,面对这样的选择,无论是父亲要捐,还是母亲要捐,赵晓东都不忍。他含着泪对爸妈说,他要在社会上寻找肾源。娘却很坚决的说:母子配型不仅好配,排异也会最低。赵晓东还是不想让娘为他捐肾,很坚决。
人都说,无私者无畏。他母亲,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妇女,出于母亲保护儿子的本能,她力排众议,在全家一片静寂中,平时不当家的母亲,这时候作出重大决定:谁都不要再争,她为儿子捐肾!她是那样的意志坚决,那样的决绝果敢,那样的义无反顾!
国家规定,直系亲属捐肾,医院需要弄清楚捐赠者和被捐赠者的基本情况,相关亲属的意见。赵晓东母亲为了简单省事,就对医生说她一个人,没有其他亲属。可见母亲的坚决,赵晓东说。
2013年3月,赵晓东与母亲去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做配型检查。在换肾方面,直系亲属费用低,为了节省开支,母亲也不让其他亲友陪同。赵晓东与母亲王改芹肾源配型成功后,医院还要对亲属换肾走一番审批程序。
两个月的等待很快过去了。5月26日,医院为赵晓东和他母亲王改芹做了换肾手术。手术很成功。还是为了省钱,他母亲在术后住院仅9天就出院。他则在ICU住了13天也就出院了。
听着赵晓东上面的叙述,我的心揪的紧紧的,神经高度的集中,到后来,听说他们出院了,我悬着的心才松弛下来。
我担心地问赵晓东:你母亲捐肾后,现在身体怎样?有没有造成不良影响?他说:这也是令我欣慰的地方,俺娘给我捐肾后,身体一向挺好,健健康康的,每天还是为了这个家庭忙忙活活的操劳着。
赵晓东换肾后要靠药物维持,每月花费也不少,就这样,11年时间坚持了下来。
我问他现在的情况,赵晓东说,都还不错,已经习惯了。
他提醒我说:孙老师,让你看看我的胳膊,你别害怕。他撩起衣袖,一眼看到他左臂上暴突的青紫色的大泡泡,像鸡蛋大小,扭曲地在胳臂上趴着,不由地让我倒吸一口凉气,看着让人心疼不已!
现在的赵晓东,大腿股骨头更换了一个,另一个也由于长时间摩擦,两条腿不一般长了,走起路来踮脚。虽然看着他青青瘦瘦的,但是,精神状态还是不错的,也还令人欣慰的。
看着赵晓东这样的坚毅,这样的坚持,深信他有着这样超强的毅力和忍耐力,他一定会坚持下去,健康地生活。
我深信不疑。
08.借钱,是朋友间最好的试金石
赵晓东在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人情冷暖,尤其在他生病后借钱方面,让他体会到:钱这东西,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人的本性。他说,向朋友借一次钱,就会知道这份友情是否经得起金钱的考验。是啊,很多时候,金钱是考验友情的试金石。
他去郑州做换肾手术前,两年多时间东奔西跑的上医院诊治,花费50多万元,已经向亲戚朋友借遍了。2013年3月份去郑州,又一次大规模的借钱,他也好,父母也好,出门借钱,遇到诸多尴尬,遇到诸多脸色,让他们一辈子不会忘。有的亲戚朋友听说他们又来了,就躲着他们走;有的亲戚朋友为了给他们面子,也借给个三百五、千儿八百元的,甚至在心底里就没有想着他们今后会还。但是,也有真朋友,最仗义的朋友,一借就是一两万元,尽管这样的朋友不多。
去郑州之前,赵晓东最担心的就是费用不够,就专门到安阳跟田总见面,说了做手术借钱的事儿。田总安慰他,给他定心丸,坚定的说:咱不缺那俩钱儿,你只管安心做手术,把病看好。田总让他将银行卡账号留下,只要他需要,随时给他转账。这个时候,他才长舒一口气,有信心且安心地踏上去郑州的行程。
这一次在郑州做手术,因为是直系亲属配型,费用相对较低,所以,没有想象的花那么多钱,借的钱还剩下不少。回家后,赵晓东要将剩余钱还掉,他父亲也同意,但是,父子俩却在还钱的观点上不一样。赵晓东主张先还亲戚邻居的,后还朋友的。父亲认为要先还借给大额钱的朋友的,后还亲戚邻居的,亲戚邻居三百元五百元的,没多少钱。赵晓东却说,既然朋友能成万的借给咱,说明他们对咱放心,暂时先不还,他们也不会有意见;而亲戚邻居三百五百千儿八百的,那是他们的心头肉,一定要还。所以,根据赵晓东的意思,还是先将这些人的钱还掉了。
为了尽快挣钱,减轻家庭负担,赵晓东出院后,在家休息半个月就去了店里。因为换肾了,免疫力没有了,最害怕的是术后感染,尤其是肺感染。按照医嘱,术后必须休息三个月,且不允许去公共场所,才可能度过感染高峰期,不然的话,如果感染了,就会更危险,甚至会致命。
但是,为了生存,不至于太拖累家庭,他在家里是待不住的。为了防范感染,赵晓东戴着三层口罩去店里干活。他要为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考虑,要为这个家考虑,要为自己今后的路考虑。
他是那样的毅然决然。
赵晓东幸福的小家庭
赵晓东夫妻与田总李总合影
09.他感恩他的家人,感恩他生命中的贵人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赵晓东说,他的人生不幸是患上重病,但是,他又是极幸运的,他有那样好的家人,他有那样帮助他的贵人。
在采访中,赵晓东多次提到,是他患病拖累了家人,他的不幸,也就造成了家庭的不幸,是他的不幸打破了整个家庭的幸福和宁静。
他父母尽管辛苦,但是,每天在经营着他们的菜地,经营着他们的贩菜生意,不富贵,但是幸福。父母为他和妹妹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给了他们幸福的童年,快乐的少年,又为他们成家娶妻嫁夫操劳。尤其是母亲,在他28岁的时候,又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没齿难忘,又难以回报。
赵晓东说,为了他们这个家,父亲赵关成无疑是压力最大的。为了节省钱,在去郑州做肾配型的时候,父亲和爱人将赵晓东和妈妈安顿好后,两个人即刻返回又忙着经营他们的店面。为了这个家,他父亲平时店里忙时,在店里帮忙,不忙的时候,就去开三马车给人拉土挣钱,每天没日没夜的劳累。
母亲王改芹,他们在镇上卖服装时,在家里帮父亲侍弄菜地,干家务,看孩子,还为儿媳妇洗衣服。为他配型捐肾后,仅住院9天就出院,回家后就帮他们带孩子,干家务。母亲的伟大就在于,她始终是默默无闻的付出着,付出着。赵晓东说,他看着娘疲惫的身影,心疼不已。
谈起爱人,赵晓东深情地说:爱人石红霞,是他生命中的贵人。赵晓东说,做起晓田祥餐饮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爱人在店里操持,忙里忙外的,有时候,一干就干到夜里十一二点。他对爱人石红霞十分的感激。他说,她是他们家的老黄牛。爱人不爱说话,老实,憨厚,能干。爱人在店里是全才,操作师,收银员,配菜,打扫卫生,啥活儿都干。她给他很大的担待,她给他无私的爱,她是他生命中的贵人。尤其是,爱人与他母亲关系好,结婚20多年,婆媳从来没有吵过嘴。透过赵晓东的夸赞,足见婆婆的包容,儿媳的贤惠,是那样的令赵晓东幸福和感动。
赵晓东说,他生命中的另一位贵人就是晓田祥品牌创始人田松华。赵晓东说,从一开始接触田总,就感觉到他身上散发着热情、真挚、无私、慈祥的光,特别愿意与田总在一起,愿意与他同行,也从他身上学到好多东西,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在开第一家店后,田总就隔三差五开车去回隆镇,去看他,去帮他,去为他排忧解难。
为客户负责,田总很认真,选店,加盟,都是替顾客着想。刚开店的时候,田总经常去回隆镇给他指导,不仅给思想,还要具体干,手把手教。尤其让他想不到的是,他2018年在魏县县城开晓田祥理想家园店的时候,因为经济拮据,他向田总张口借钱,田总一下子借给他10万元。他说,田总的无私大爱,让他感激涕零,让他终生难忘。
提到田总,赵晓东眼里总是闪亮着感激的光芒。他说,田总不仅是老板,是兄长,更是他的贵人,物质上受益于他,精神上也受益于他,还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经营的思想。总之,田总让他受益终生。
10.没想到,七岁妮儿一番话,让他涕泗横流
赵晓东怎么也想不到,尽管年代不一样,但是,小孩子与小孩子会有那么大的差距。他所说的“小孩子与小孩子”是指他与自己的女儿,同样七八岁年龄的时候,他是一个满街满地疯跑的野小子,他的妮儿(女儿赵一晴,他昵称妮儿)却在七八岁的时候,就成为他的贴心小棉袄了!
赵晓东在反反复复出门看病的时候,他的妮儿才7岁,却经常在放学后到店里帮忙。他感觉女儿很乖巧,很懂事,这么小的孩子,不仅帮大人干活,就连他要给闺女买个小玩具啊,买个小零食啊,闺女就会很认真的说:爸爸,我不乱花钱,留着你看病吧。说到此,赵晓东眼红了,哽咽了,眼睛湿润了,就一个劲地抬手擦眼泪。我问他:“这么小的孩子,你给她买啥,她会不要?”赵晓东使劲地点点头说:是,是。
节假日的时候,店里客人多,生意忙,七八岁的妮儿就帮着收银,递东西,收拾碗筷,跑前跑后。
赵晓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对闺女说:妮儿,你想要啥,爸就给你买,别人有啥咱也要有啥,除非爸……
女儿晴晴在店里干活,从来不跟爸妈伸手要钱买东西,就连很宠爱她的爷爷奶奶给钱给买东西,她也不要。
春节前,学校放假了,一日,妮儿晴晴拉住赵晓东悄悄地对他说:“爸爸,我去店里干活,到时候给我买个芭比娃娃,行不行?过年了,再给我买身新衣服吧。”看看年幼懂事的女儿,赵晓东心疼地满口答应:“中,爸爸一定给你买!”
那时候的小女孩,能拥有一个芭比娃娃,就是一个很大的梦想,何况是新年穿身新衣服?赵晓东心想,无论如何,一定要满足孩子这个愿望。
临近春节前的店里,客人很多,确实很忙。妮儿晴晴很是信守承诺,一整天一整天地在店里干活,从来没有出门玩耍过。
日子在一天一天的过着,突然有一天下午,女儿晴晴对他说:“爸爸,我不要芭比娃娃了,也不要新衣服了,让我出去玩会儿吧。”
这时候的赵晓东,又一次悲从中来,涕泗横流,且横流不止,一边哽咽着,一边不住地抬手擦拭着,擦拭着。我也忍不住地哽咽,落泪,思维一下子停顿在那里,拿笔的手,也写不下去了。只可惜,柴经理今天有事儿,也就没人给递纸巾,两个大老爷们无声地哽咽着,哽咽着,时间就像是凝固了一样,那样的安静,那样的安静。
过了一大会儿,赵晓东才又说:听到妮儿这句话,我忍着痛,让妮儿给她同学打电话,又给她50块钱,让她出去玩儿。
赵晓东说,这之后,店里再忙,他跟爱人说啥也不让孩子来店里帮忙了!他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正是玩的时候,怎能让孩子像大人一样,背负这样沉重的包袱?!他感到女儿懂事早,已经体会到家里条件生变,生活不易等等。
我关切地问:“闺女现在怎样了?”他说:“妮儿很不错,很争气,已经上大学了,现在是大二学生。”
这个时候,才难得看见赵晓东那消瘦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1.他开店,骨干经营,共同创业,共享成果,践行“没有打工人,都是创业者”的理念
说到赵晓东如何为家庭撑起一片天,他历数了开店的经历,经营的创新,没想到,这是一项与晓田祥公司“没有打工人,都是创业者”较为切合的具体实践。
回望他的开店经历,经营创新,让笔者不胜唏嘘,不胜慨叹——要知道,他是在身体承受病痛,既要辗转各地医院看病,又要经受心灵重压的状况下,所进行的一番创业历程。赵晓东从2012年9月份到安阳找田总要求加盟晓田祥,到田总前去考察,中间出现反复的变化,到田总同意他加盟并在回隆镇开店,历时两个月。2012年12月9日,赵晓东第一家晓田祥回隆镇店开业;历经2013年5月换肾手术后,2015年7月,第二家店晓田祥魏县双井镇店开业;2017年9月,第三家店晓田祥临漳县砖寨营镇店开业;2018年10月,第四家店晓田祥魏县理想家园店开业;2020年8月,第五家店晓田祥魏县中医院店开业;2021年12月,第六家店晓田祥魏县人民医院店开业。
赵晓东加盟晓田祥12年,平均两年开一家店,关键是在这期间,他还做了一个换肾手术!
我问他个人的精力能达到吗?赵晓东说:开第一家店、第二家店都是和爱人石红霞一起经营管理,这期间我还要住院、看病,当然就忙得不可开交。我这个人,相信缘分,信任他人,从开第一家店起,我就在有意识地观察培养店长人选,目的是让老员工骨干员工独当一面去经营。于是,从开第三家店时起,我只管选址、投资、建设,选拔店里骨干员工承包,由承包人全权经营管理,然后双方利润分成。
听后,我很惊讶:你推行的类似事业合伙人制呀,这对你的快速发展,员工成长很有利啊。
是的,他目前拥有6家店,其中4家店由骨干员工承包经营,既发展了事业,也锻炼了员工,更是省去了他很大一部分精力。
他贯彻公司规定,鼓励工作三年以上员工外出独立开店,享受公司加盟费打折优惠。尤其在招新人时,他就明确告知公司政策,由此吸引新人加盟,成为晓田祥人,扩大晓田祥队伍。
赵晓东目前有员工36人,从开店到现在,他自己员工直接投资加盟晓田祥的,就有七八个人,个个的事业发展红红火火的。
事业共享、合作共赢的机制,让赵晓东的店发展良好,先后荣获公司特殊贡献奖,市场开拓奖,拾金不昧奖,标兵销售奖等各类奖项。
在我采访过的十多个加盟商中,做到六家店的,赵晓东是第二人。他也是学历最低,经历最曲折,因病患受罪最大的一位,这也充分说明他的经营智慧、管理才能,是多么的浑然天成!
12.访后感言
行文至此,按说该收了,但是,总感觉意犹未尽,有不说不吐不快之感!不过,如果您不愿意往下看,此段可以忽略不计,就不必继续阅读!
笔者感慨,釆访、撰写赵晓东对抗病魔为家人撑起一片天的创业故事,不单纯是一个自强不息战斗不止的感人故事,他这么一种与病魔抗争的顽强精神,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家人撑起一片天、与员工共享劳动成果的豪情,扎实令我钦佩不已,钦佩不已!可能,只有晓田祥人,才会有这样无畏的逆流而上的气魄……
在采访过程中,我看到他曾有很多次硬撑着不让眼泪流下来,可是,在他讲到爱女赵一晴时,他的一直止不住的,再也管不住的眼泪们却情不自禁地往外跑,稀里哗啦的,让人唏嘘,让人心疼。
忘了是哪位哲人说过的:哭,不是因为软弱,而是因为坚强了太久。
我采访、创作赵晓东的创业故事,没想到是我的一次“痛苦”的经历。在采访的稍后几天时间里,只要一想到他的故事,我的心绪就好长时间不能平复,真的就难以想象他是怎样硬挺过来的!
正如莫言《大风》里的一句话:生活里的风,从春刮到冬,大风难预料,小风天天有。成年人世界里的大风,往往来得毫无根由,却将人步步紧逼、层层压垮,令人气息奄奄、挣扎不能。
人生这场苦旅,不可能永远春风和煦,有些风雨必将落下,有些日子注定晦暗。我们能做的,就是逆风来时,弯腰以待;狂风去后,挺身抬头。无论未来如何颠簸,迎风而上的人,才有机会穿过命运的风暴,把苦痛通通留在身后。
但愿,各位读者不把这一段感言当作“画蛇添足”的废话。
青青草堂创作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