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关键词  效果  自动  数据  直播  应用  信息  设置  提升  哪些 

思园已饱和 树葬去哪里?

   日期:2024-12-09     作者:siuyiphk    caijiyuan  
核心提示:思园已饱和 树葬去哪里?去哪里  广州在全国最早开展树葬海葬 市民为先人选择这两种生态殡葬方式免收骨灰处理费  昨天,广州
思园已饱和 树葬去哪里? 去哪里

  广州在全国最早开展树葬海葬 市民为先人选择这两种生态殡葬方式免收骨灰处理费

  昨天,广州再迎来祭祖潮,全市37万多市民到各祭扫场所扫墓,比去年同期少了12万人。民政部门预测,今天拜祭人流将达到今年最高峰。

  清明期间,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祭拜先人。稀缺的土地资源和高昂的墓价,使人们更关注“死后的世界”。从上世纪80年代就在全国率先开展树葬和海葬的广州,已有越来越多市民选择草葬、花坛葬、壁葬、海葬、骨灰还林等绿色环保的生态型殡葬方式。

  文/记者周祚 通讯员文燕媚

  图/记者黄澄锋(除署名外)

  广州市目前八成的骨灰都寄存在骨灰楼内。2004年,市火葬场烟囱被拆除,火葬业务开始转到新殡仪馆火化车间后,广州市火葬场只剩下了骨灰寄存和祭奠功能。现在这里寄存的骨灰楼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众水平的,一年保管费为50元,另外一种是根据家属的要求,档次更高的骨灰楼,保管维护费一年有150元、200元、250元三种。大部分的骨灰楼里,7层高的骨灰架已经排放得密密麻麻,基本上难觅空间。

  从市殡葬服务中心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广州目前每年最少也有1万多新骨灰要存放或下葬。如何解决先人的“住房”难题?广州市民政部门的有关人士表示,国家鼓励新的殡葬方式,诸如海葬、树葬等。公墓只是国家殡葬改革的一个过渡形式,现行骨灰的处理形式不是殡葬改革所提倡的,只是由传统而来。民政部门呼吁市民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为逝世亲属选择殡葬方式,并建议不妨选择“海葬”、“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等环保丧葬方式。

  树葬海葬 政府埋单

  “我母亲的骨灰一直在骨灰堂里放着,平时孩子们也不经常去。”市民张佳明今年决定将已逝6年的母亲选择树葬,“这样也算是回归自然,入土为安了。”

  1988年,广州在全国率先推出骨灰海葬,20多年来共有上万位逝者加入。次年,广州在北郊白云山永泰村后面的马鞍山,建起供群众埋葬先人骨灰和植树的“思园”,规模当时在全国是最大的,成为广东殡葬改革的一个创举。之后广州的这两个经验纷纷在全国推广。每年5月,广州市民政部门均在白云山“思园”开展骨灰还林活动,10月在番禺莲花山对开水域开展骨灰撒海活动。20多年来,广州市成功举行了50次骨灰还林活动,共有3.9万多人参加,2万多份骨灰还林,节约土地约8万平方米。

  树葬时,在树与树之间土地埋入先人骨灰,姓名刻在附近壁墙上。自2009年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免除了参加骨灰还林、撒海活动群众的骨灰处理服务费,其中参加还林的每具骨灰服务费100元全部减免,参加撒海的每具骨灰的280元服务费也是全部减免。

  思园一棵树下葬了几位先人

  目前广州每年处理“骨灰还林”约1500宗,“骨灰撒海”约500~600宗。在一个简单而庄重的悼念仪式后,参与先人骨灰还林的家属按照顺序领取骨灰后,在指定区域撒入预先备好的土坑内,再仔细地培上泥土,让先人回归自然。整个过程不烧香烛、纸钱,不留标记。记者在现场发现,不少家属为了今后能够准确地找到先人骨灰埋葬的位置,纷纷拍照留念,不少市民还一步一步地仔细数出台阶数量,将方位清楚地记在纸上。

  广州市骨灰植树园“思园”占地约150亩。市殡管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种有13439株树,大部分是马占相思树种,经过18年的生长,全部长成了参天大树。每一棵树就代表了一个长眠于此的先人。记者遇到了一位在此祭祀去世父母的市民李先生,他和几位家人将两束花分别绑在两棵相邻的树下,然后默默悼念。他抚着其中一棵树告诉记者,这下面埋着自己父母的骨灰,旁边这一棵下面是母亲的妹妹的骨灰。“当初一听说有这种方式,我们立刻就心动了。这样的拜祭方式非常好。魂归云山是父母最好的归宿。我们每年只要有空就来看看,这棵树就像我们的亲人。”

  不过有几位市民向记者抱怨,由于思园已经饱和,他们的先人葬的那棵树下,往往都有其他市民的先人的骨灰,祭祀时,像是把别人的祖先也拜了,感觉怪怪的。由于骨灰还林和骨灰植树完全不留标志,有些人还忘记了自己先人葬在了哪棵树下,难以拜祭。

  目前“思园”已经接纳了约2万具骨灰在此还林,其容纳量已达到饱和状态,相关部门正对开辟新的骨灰还林场所方案进行调研,曾计划将“思园”扩大到白云山北麓,但该设想遇到重重阻力,至今无法实现,新的还林点至今“难产”。

  生态殡葬不止树葬海葬

  花坛葬:

  经济环保

  不需续费

  据介绍,广州目前在多年墓园均推出了花葬、草葬等新的生态殡葬方式。如新塘中华墓园就主推了他们的花坛葬。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花葬是一种经济、环保的新方式,不在葬区单独设立墓碑,而是采取集体刻名的方式,只要一次性缴纳1090元,之后就没有任何费用。新塘中华墓园的花坛墓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规划安放1000个骨灰盅。“首批骨灰是在去年重阳节集体安葬的,共52具,目前暂没有新增,但长期接受登记报名”。花坛葬采取集中安葬的方式将骨灰撒在土坑里或者放在可降解的环保骨灰盅内埋到地下,上面可种花草,不留坟头、不立碑,并在纪念碑上刻先人的芳名以作纪念,而埋下的骨灰三个月之后便会自动降解,三年过后可重新放入新的骨灰盅,实现循环使用。

  草葬:

  所占面积小节约土地

  此种葬法是把亡故亲人的骨灰埋葬在草坪下,“草坪葬”的整片墓区全铺设草皮,种植鲜花,墓碑设计由立式改为卧式。在新塘墓园,已经有近700位先人骨灰选择了草坪葬。但目前新塘墓园的草葬墓区已经饱和,不再接受此项业务。在增城正果万安园和花都长安墓园均有此项业务。

  草葬较一般墓园的墓地来说,只是所占面积缩小,墓碑也较小,安葬一具骨灰价格在5500元左右,仍需交一定的管理费。在国外,葬也是最流行的殡葬方式,在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我们在影视剧中均可以看到一片片只竖着一个十字架,地面一块方形小墓碑,全是绿油油的草坪,环境怡人的墓地。

  壁葬:

  以墙代墓节约土地资源

  广州也有一些市民选择了壁葬的方式,壁葬是将骨灰封入壁葬格内,壁葬格外面有封挡的石材,石材外表面可以雕刻碑文。这种葬法的形式是以墙代墓,在一堵墙上设立一层一层的小格子,将骨灰盒(坛)封存于墙格中,然后将墙格封闭,刻上碑文。用以“壁葬”的一堵墙能容纳上千个骨灰盒,非常节约土地资源。相比其他葬法,选择壁葬的市民仍然不多,壁葬区大部分格位都是空的。

  贴心提示:

本文地址:https://sicmodule.kub2b.com/tnews/2394.html     企库往 https://sicmodule.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标签: 骨灰 先人
 
更多>同类生活信息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生活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