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又落泪了!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武契奇不是“到了伤心处”,而是对中塞优异的感动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不止塞国家领导人与中国的特殊情感,还有塞尔维亚国内,都充斥浓浓的“铁杆友谊”氛围。
首都的最高建筑物上悬挂巨幅五星红旗,街头更是红旗飘飘,而且,大小标语都有汉语,几乎每个塞尔维亚人能来上一两句的中文,有的对曾经来过中国而感到骄傲。
对此,中国网友直呼:“塞尔维亚人太懂中国了。”
同时也疑惑,中国是如何与处于欧洲东南部的塞尔维亚建立起友好关系?未来,中塞友谊又该如何更上一层楼呢?
认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5月8日,塞尔维亚首都城市——贝尔格莱德,呈现出难得一遇的热闹景象。不止总统武契奇到场迎接,还有列队欢迎的塞尔维亚民众。
原因是中方高层前来访问。
据武契奇讲述,向中方邀请了15次后才得到其访问,而且亲自督办接待中方高层的国宴,光菜单就改了三次。
塞方的这些做法,是对持续五十年之久的中塞友谊最崇高的敬意。但是,这个来自欧洲的国家,为何选择与中国穿一条裤子呢?
这是因为两国有同样的经历——挨过北约的揍。
不要看如今的塞尔维亚,一副小国的扶柳之姿,曾经是称霸东南欧的第三大社会主义强国。
1929年,塞尔维亚王国的土地上,一座新的城池拔地而起,名为“南斯拉夫”。
起初是君主制国家,随着两届腐败政权,一度闹得国内不可开交,直到二战后,南斯拉夫在苏联的支持下,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称“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从此以后,南斯拉夫真正开始了称霸的辉煌史。
虽然南斯拉夫的领路人是苏联,但身处欧洲的地理位置,让它更偏向于西方国家的阵营。而美西方也抱着让南斯拉夫牵制前苏联的目的,给予了很多帮助。
不仅民众接受教育的程度在九成以上,而且国民党的预期寿命达到了72岁。
另外,上世纪80年代末,南斯拉夫每年的GDP增速在6%以上。像我国2023年与2022年相比,GDP增长了5.3%,以此作对比,可以看出南斯拉夫是地区性强国。
可是,南斯拉夫有如此繁荣景象,都是在西方世界的支持下。换句话说,只要美国松手,南斯拉夫必定摇摇欲坠。
果不其然,1991年,苏联解体,而南斯拉夫这个制约国也没有存在的意义,所以美国火速撤资并又对其进行封锁措施。
1992年,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解体。
这种仰人鼻息的血泪教训,深种在南斯拉夫的各个加盟共和国心中,可人微言轻,像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等加盟国,在委身于西方阵营下得到了喘息机会。
除了塞尔维亚,既不选择加入北约,也不选择加入欧盟,而且保留着社会主义制度。
不止有旧恨,还有新仇。
起初,在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这个大家庭解体时,其中,塞尔维亚与黑山继承了其联邦主体,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名义宣布独立。
对于美国来说,万一这个南联盟发展壮大,岂不是给以后留后患,干脆“送佛送到西”。
1999年,以美军为首的北约组织,以“科索沃地区独立”而南联盟“犯有种族屠杀”为由,对南联盟实施恐袭。
包括1999年5月8日“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造成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三位记者,英勇牺牲。
2006年,塞黑再次解体,分为两个国家。南斯拉夫被彻底熄灭了最后的火苗,美国目的达成。
然而,中国与塞尔维亚都沉浸在战火中人员伤亡的巨大悲伤中。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奠定了塞尔维亚与中国的深重友谊。
2023年,中国驻塞使馆临时代办田一澍发表讲话:“五八事件是一起外交史上的罕见的暴行,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二十几年过去了,中塞两国人民一同流下的血与泪,已凝结成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守护和平安宁的共同心愿。”
塞尔维亚内务部长武林也表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塞尔维亚最艰难的时刻,中国人民与我们站在一起,坚定地发出正义的声音。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北约犯下的罪行!”
不止是共同抗敌的一个战壕里的友谊,还有二十多年发展路上的相辅相成。
开创美好未来
中国有句老话:“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与塞尔维亚的谚语“山与山不见面,人与人常往来”一个意思。
确立外交关系的20多年来,中塞友谊情比金坚。
都知道,中国有“基建狂魔”的称号,凡是与中国结交的国家,国内发展必有中国基建领域的参与。
比如斜拉式诺维萨德四桥、莫拉契查大桥、泽蒙-博尔察大桥,还包括斯梅戴雷沃钢厂即将衰败之际在2016年得到中国河钢集团的投资,重获新。
一直以来,中国抱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友好援助态度,以求合作共赢。
对任何国家,都一视同仁。
而塞尔维亚是少数的,愿意与中国真心换真心的国家之一。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塞尔维亚第一时间捐钱捐物;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塞尔维亚也是从牙缝中省下医疗防护物资,快马加鞭地赶到中国。
武契奇说:“欧洲的团结只是写在纸上的童话罢了,只有中国才能帮助塞尔维亚人民……如果有一天中国陷入困境,我们除了爱与尊重,还会给予中国最大的支持……”
这次,中方访问塞尔维亚,是对过往外交关系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将有望从设施项目延伸到警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