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白班800,夜班1600关键还是日结,殡仪馆这样的丰厚待遇高额工资,谁看了能够不心动呢?
换言之火葬场的工资待遇也不会低到哪里去,一些网友还戏称只要钱到位,我宁愿天天上夜班,接着有人回复道:“好事全让你给占了?”
调侃归调侃,话说回来这种工作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那么究竟是哪种尸体不敢烧?
中国未普及火葬前的传统葬礼
中国的传统葬礼历史悠久,每个传统葬礼风俗都各具特色。
那么在火化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我国都有哪些葬礼风俗呢?
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下,在火葬场还没建立之前的中国葬礼风俗吧!
我们来看看江西龙虎山的悬棺崖葬文化。
这是一种极富创新精神的墓葬方式,古人在陡峭的崖壁上挖掘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洞穴,里面黑洞洞的,让人望而生畏。
为了防止雨水侵蚀和细菌滋生,他们会在石缝中打进木桩,将棺材牢牢地固定住。
悬挂在半山腰的棺材随风摇曳,悬空于万丈深渊,景象颇为惊心动魄。
也有的人会将崖壁掏空,在里面凿出一个足够放棺材的洞穴。
这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足以看出古人殡葬所付出的劳动强度有多的大啊!
再来看看东北地区鄂伦春族的树葬文化。
这个族群的人们非常崇尚自然,对树木怀有着深深的敬意。
他们认为,人死后的精神就应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获得永生。
于是,族人们会在参天大树的树干上凿开一个洞口,小心翼翼地把逝者的棺木放置其中。
最后再用树皮和枝桠将洞口封闭。
每当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与逝者的灵魂低语。
接着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西藏的天葬文化。
是的你没有听错,这是西藏最具有代表性的丧葬习俗,当然有人会说这会不会太残忍了,但是西藏的人们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这种葬礼最能体现生命的循环。
等待进食的秃鹫和路过的大师
这是世界上最独特的葬礼之一,也是藏传佛教的一部分。
除了这种葬礼,西藏还有水葬,火葬,塔葬(高僧丧葬)土葬等。
按照规定,天葬必须在晴朗的日子举行。
天葬师会搭建一个高高的木制平台,将去世之人的遗体切成小块,然后放置在平台上。
稍后成群的秃鹫就会齐刷刷的飞过来,它们分享这场盛宴,用尖喙和利爪啄食残肉,只留下一堆白骨。
秃鹫也被藏族人民看作是天界的精灵。
当然最为普遍的就是土葬了。
在过去的时代,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这种方式来安置他们的亲属。
按照中国传统观念,死亡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所以死去的人应该回到自己的家乡,与家人团聚在一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火葬逐渐取代了其他的葬礼方式。
但是,每一种传统的葬礼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尊重。
言归正传火葬场究竟不敢火化哪种人?
谨慎对待,生命无价
每个行业中总会有一些特别的存在,就像殡仪馆里,除了负责搬运和清洗尸体的工作之外,还有一些负责火化的工人。
这些人每天都要面临生死,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但他们却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虽然大部分人的印象里,火化工是一个高收入且非常稳定的职业,但实际上这个行业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它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更需要具备极高的责任心和耐心。
而且这个职业也有一个独特的规定,那就是只要没有“证明”,不管给出多少报酬他们都不会接受,这就是所谓的“死亡证明”。
我们都知道,人生下来就需要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那就是身份证。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也需要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证明——死亡证明。
这是为了确保我们的生命权和人格尊严得到尊重,同时也是为了让法律和社会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我们。
而在火葬厂工作的人员也知道这一点的重要性,所以在接收每具尸体之前,他们都需要查看是否有死亡证明。
如果没有任何手续或者手续不齐全的话,他们是绝对不会同意将其烧掉的。
这是对他们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对我们社会基本秩序的维护。
有些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定要看死亡证明?”
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因为它关乎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和权益保障。
就比如,曾经在山东平度发生过这样一起让人震惊的案件:一名男子骑摩托与大货车迎面相撞,当场死亡。
由于其面目全非,身上没有任何证件,一时间难以确认身份。
正当警察充满困惑时,有名路人指认死者就是村里一位叫郑建照的汉子。
郑建照的妻子也表示确定死者就是自己的老公。
于是郑家人在伤痛中将尸体火化了。
然而就在当晚,郑建照本人活生生地出现在了家中!原来他当时在外地的一个建筑工地值班,根本就没有出事。
那么问题来了,被火化的尸体到底是谁?经过调查,死者被证实就是村里另一位名叫钟绪胜的男子。
而钟绪胜的妻子则表示,老公当天一早就骑摩托出门了,直到晚上也没有回家,再到看见的时候就成骨灰了?
可想而知钟家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她们反而会觉得这根本就是谋财害命。
最后她只能表示,丈夫和死者的相貌可能有点相似,当时情绪激动没有认清,才出现这样的错误。
更糟糕的是,尸体在草率火化后已无法再提供线索,严重影响了警方的调查进程。
本可能扮演关键证人角色的尸体,现在却什么也给不了了。
其实在车祸现场,由于惊恐和伤痛,误认尸体的情况时有发生。
任何一个生命的消逝,都有可能牵连到其他更多的生命。
这也导致了火葬场必须设置“死亡证明”这道关卡,以避免更多悲剧发生。
无论是出于道德还是法律的角度考虑,每一个从事火化工的人都应该遵守这个规定。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守护每一位逝者最后的权利和尊严。
那你知道火化场的人除了害怕死者没有死亡证明,还有一个是他们最害怕的。
有人调侃说:“火葬场员工不害怕已经死的人,最害怕的是没死的人!”
是的最害怕的就是正准备火化检查,突然尸体说了起来,跟你四目相对,这谁能受得了?
火葬场的工作人员会在接待死者的家属后,仔细核对其信息以确保死者身份正确。
同时这也能够防止“假死”现象的发生,即通过医生的鉴定确定是否为非自然死亡。
据某老年医学专家介绍,老年人突然丧失意识和呼吸并非一定是真正的死亡,有时只是暂时性的生命迹象减弱,如若未经医疗人员验证便将其认定为已故,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这一环节还有助于规范操作流程,避免因疏忽而造成误会。
只有确认死者的身份信息无误,火葬场才敢放心启动下一步骤。
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会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即使家属有特殊情况或要求,也不能随意违反操作规程。
例如有些家属可能会希望尽快完成火化,但为了确保亡者的权益和公正性,工作人员仍会坚持确认身份无误后才开始后续步骤。
在实际操作中,工作人员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火葬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未经许可擅自处理遗体。
也就是说,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都应该由法定机构负责处置。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实行强制火葬政策,如何保证公平公正、减少纠纷成为了相关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从源头抓起,重视每一位亡者的身份确认,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
无论是生死界限分明的生命历程,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各种问题,我们都应始终关注个体的权利和尊严。
即使死去,也应该得到妥善安放和平静告别,让生者安心前行。
结语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们的存在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然而,正是这份渺小的存在感,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珍贵。
面对死亡,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如何才能真正珍视并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