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两年美国和印度还如胶似漆,印度大开国门,欢迎美企入驻,尤其是今年,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如火如荼的当下,印度也要分一杯羹,为美国摇旗呐喊的同时,真诚的表示,他们未来将会是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中心。
以美国电动汽车巨头的特斯拉为首,印度几乎到了唯其马首是瞻的地步。眼见特斯拉进入印度市场是铁板钉钉,不料今年4月份特斯拉CEO马斯克却高调前往北京,近日又宣布不再与印度市场进行接触,马斯克的态度昭然若揭。
换言之豪言壮志发表要在印度市场大展拳脚的马斯克,即将彻底告别印度,他拒绝接触印度带来的风向,便是其他跟随马斯克的中小美企也纷纷转变了意向,这无疑给印度总理莫迪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遥想与美国蜜月之期还在昨日,怎么一眨眼之间陌生如路人?即便莫迪如何思考,也无法看穿如马斯克之流的资本是最现实、也最讲究利益的。
印度近几年一直声称自己半导体制造业的中心,要利用国家的人口红利打造出世界新能源汽车中心。
如此豪言壮志,让人们依稀感觉到印度想要变革世界的野心。他们看似也做出了言行一致的决策,比如在今年印度政府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出了针对性的政策,与此同时,进口关税也进行相应的调整。
可见他们为了吸引美企的注意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功夫不负有心人,特斯拉CEO马斯克与印度取得了联系,并与其约定,于四月份访问印度,就在莫迪做了充足的准备迎接马斯克的时候,他转头却去了北京,十足十的给了莫迪一个难堪。
而马斯克之所以这么选择,不是因为印度的诚意不够,而是印度的市场太吃人。
过去几年,印度的半导体制造中心以及芯片技术确实吸引了如英特尔、苹果这样的巨头公司,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战爆发的时候,出于政治考量,许多美企转向印度的市场。
在他们眼中,印度是中国的替代品,因为这里有与中国相似的“人口红利”,拥有着潜力巨大的低廉劳动力市场。
苹果公司甚至在印度设立生产线,可他们却高估了印度的实力。生产苹果这类高科技产品,并且维持生产线正常运转以及高质量品牌,需要有实力的人才以及品质管控。
但印度先不说有没有批量的人才供应链,他们本国内贫富差距巨大,很多地区甚至温饱都无法维持,同时基础设施差,生产工人的生活条件与资金完全不对等,根本无法驾驭这种高科技的生产和品质把控。
因此在生产期间,苹果公司的产品出现了大量品质不合格、产品毁坏、后期保障无法维护的现象,以至于苹果全球的口碑都遭到了直线下滑,对苹果后期的发展影响巨大。
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印度本土的富豪们,他们一手垄断了印度的资源,同时强迫外企为自己让利,从而掌握核心技术。
所谓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如此霸道的作风,只会让慕名前来的企业被分食殆尽。诸如前些年的一些互联网中企,他们同样选择了印度市场。
可在发展期间他们不仅备受印度排外情绪的歧视,甚至预付资金也被莫名其妙的拖延,发展期间被各种各样的规则限制,遭到违约金处罚。并且他们还陷害中企逃税,诸如小米企业被罚了近五十亿的资产,这几年在印度的发展几乎是功亏一篑。
如此看来,所谓印度市场看起来更像是个庞氏骗局。印度的猖狂行为也让他们的国际口碑进一步遭到了破坏,硬实力不行,软实力也不行,如何包装都成了虚假营销。
但偏偏印度总理莫迪对国家有着十足的信心,时常将自己对标中国,企图将自己国家打造成第二个亚洲科技新能源强国。
但印度没有想到的是,我国之所以能够将“中国制造”声名远播,靠的不仅仅是人口红利,还有我们国家早在建国三十年就快速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全可以自产自销。
因此我们的人才培养与品质把控都有相对完备的体系和规则,对于企业的管理也有相应的政策,人民的素养较高的情况下,我们对外所收的能源费用相对比较低廉。因而打造中国制造的口碑是多方面的因素,绝非单一的“人口红利”。
如今我们完备的市场体系不仅吸引了外来的企业,同时广阔的市场空间也让外企在我们这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我们也借着这个机会实现对外的商品输出和文化输出,其中蕴含着我国人文文化和内涵的产品遍布全世界,厚积薄发中逐渐实现了产业升级。
即便出于地缘政治的原因,许多美企开始仍是倾向于印度市场,但是当马斯克在向印度表达自己的决意时,准备让印度先进口一批新能源汽车,观察印度市场的风口时,印度总理莫迪却拒绝了马斯克的要求。
莫迪提出,他希望特斯拉在印度先建立工厂,这个提议让马斯克大为震撼,试问市场都没有反应的前提下,建立工厂如果亏本了谁来买单?
印度只会呵呵一笑,当然是你们特斯拉自己负责啦。于是这种无理的要求更落实了印度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形象。那么相较于口碑良好、市场环境稳定、市场监管完善的中国,马斯克自然而然的放弃了印度,选择了我国。
市场好不好,企业的选择是试金石。但印度野心仍未消,始终认为中国是他们的拦路虎,从不思考自己内部的原因。
因此在7月8日到9日,印度总理莫迪声势浩大的前往俄罗斯访问。此次访问外界很多人纷纷揣测,在经济形势逐渐紧张的当下,印度是否打算要与中国撕破脸,寻求俄罗斯的支持。
在议论声中,俄印两国确实如猜测所言,强化了经济贸易合作关系。可印度即便真的与俄罗斯的关系又进了一步,那么印度又有什么底牌能够与我国进行对垒?
除非印度能够真正肃清本国内的弊端,诸如诟病良久的种族制度,真正实现印度底层人民的社会福利,并且普及教育,缩小贫富差距,才能推动完备的工业化,并且建立健康、透明、良好的市场监督制度,所谓屋子打扫干净再请客,才能迎接真正的外资,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参考资料:1.知名外企负责人接连访华,马斯克被曝最早4月也要来 .观察者网.2023.4.1.2.特斯拉在印度建厂还有戏吗?特斯拉多头分析师这样看 .上官新闻.2024-07-123.外媒:马斯克推迟访印,原计划会见莫迪并宣布特斯拉南亚布局项目 .环球网.202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