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考察材料与集团202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汇编 第 14 页 共 14 页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考察材料 一、*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情况 *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是傣、哈尼、拉祜等多民族地区,幅员面积45385平方公里(是我市幅员面积的3.7倍),林业用地313万公顷(相当于我市林业用地的6.2倍),占幅员面积的70%,集体林地占林地总面积68.1%;活立木蓄积2.25亿立方米,树种以思茅松、咖啡、橡胶等为主,森林覆盖率高达64.9%,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XX年,该市国民生产总值124.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亿元。林产工业以思茅松为主原料,生产胶合板、刨花板、木地板,已形成10万吨/年以上的生产规模,其中景谷林业为上市公司。 (一)林改工作的主要思路 *市集体林改从XX年4月全面启动试点,XX年初全面铺开,共涉及所辖的9县1区103个乡(镇)999个行政村13478个组46万农户191万人口,涉及集体林地3033.8万亩,归纳其林改工作的主要思路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先行主体改革,逐步完善配套改革”。 “先行试点,逐步推开”。XX年6月,林改试点在景谷县民乐镇翁孔村展开。市委、市政府在对试点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市上四大家举办了林改研讨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庚即,召开全市林改工作动员大会,扩大试点工作,在21个乡(镇)中进行试点。在试点的同时,对全市进行宣传发动、现状调查、纠纷调查等改革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完成21个试点乡(镇)确权发证工作,占全市林改面积的20%;完成10.6万农户45.18万人口的主体改革任务,发放林权证10533户。 “先行主体改革”就是明晰产权改革。其步骤是围绕“机构建设、宣传培训、调查摸底、争议处理、制定方案、确权勘查、落实责任、县级自查、输机发证、建立档案”等工序进行。针对林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不同情况和具体问题,全市统一了操作办法。如:自留山按林业“三定”时期划定的稳定不变,核实四至界线进行林权登记,换发林权证;责任山在林业“三定”划定并已承包到户、权属清楚的原则上稳定不变。如原划定不合理,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2/3以上成员同意,按林业“三定”时的人口基数或现有合法人口基数,制定增减方案,重新划分。此外,对尚未承包到户,已租赁承包经营、生态公益林、“天保”工程集体林、流转集体林、自然保护区、国防林等不同类别都制定统一的林改办法。 “逐步完善配套改革”就是在完成明晰产权改革的前提下,政府实行和制定一系列综合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林改成果巩固。配套改革围绕“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四个体系”来进行。“一个平台”就是建立林业信息平台,实现市与县(区)、乡(镇)的林业联网,对林权、林地、林木实施动态监督管理,收集、发布林业产业项目招商、林地收储、林权流转交易、林权证抵押、市场交易行情等信息,宣传林业政策,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两个市场”就是建立林权交易市场和木材及林产品交易市场;“四个体系”包括森林资源管理保护体系、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林业经营体系、森林资源流转体系。目前,全市建成了2个市场和1个林业服务中心(下设林权登记管理中心、木材及林产品检疫检验中心、林权抵押贷款服务中心、林业调查评估中心、林业科技与法律服务中心、拍卖大厅等),制定出台了《*市农村集体商品林承包金管理办法》、《*市集体林木、林地流转管理暂行办法》、《*市商品材生产管理和木材生产计划分配暂行办法》及《关于集体经济林确权、流转问题的若干意见》等配套改革政策文件。 (二)林改工作的作法和主要经验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机构健全。市委书记、县(区)委书记、乡(镇)书记、村支书等“四组书记”亲自抓林改,任各级林改领导组组长;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组成林改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从市级各部门抽调42名精兵强将专职从事林改工作。林改办下设立督导检查组、政策法规组、纠纷调解组、宣传组和综合组等工作机构,指派专职技术总负责和工作进度调度员。构建起“市级指导、县(区)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农民参加、部门服务”的工作格局。 二是制定方案,明确思路。市上在总结试点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深化集体林改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县(区)、乡(镇)、村组也都有相应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报批后组织实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社一策”,确保林改工作协调一致。 三是资金配套,人员保障。市级财政按每个乡镇10万元、每个村1万元预算安排林改工作经费。XX年为980万元,XX年为5518万元,市委、市政府要求“硬抽人、抽硬人”调集精干队伍搞林改,市林改办从市直部门抽调42人,县乡两级抽调人员9332人从事林改工作。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专门下发了《关于严肃深化集体林权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纪律的通知》,确保人员到岗到位,安心从事林改。 四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实行了“召开一系列宣传培训会,组建一支林改宣传队,印发一封公开信,制作一批宣传标语,办好一份《林改简报》,发放一本林改工作指导手册,开办一张林改报纸、广电、墙报宣传专栏,开设一个林改宣传网站,出动一批林改宣传车,演出一台林改文艺节目”的“十个一”林改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郁的林改氛围。 五是依法改革,民主决策。严格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合同法》等法律规定,阳光操作。坚持“一确保、两个2/3、三公示、四公开、五签名”的作法,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参加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依法依规,依靠群众搞林改。对有争议的山林,在纠纷调处前禁止确权发证,禁止森林流转,禁止下达采伐指标;对群众不了解政策的不实施,情况不明的不动手,群众思想统一达不到2/3以上的不表决;林改改什么、怎么改由群众说了算;公榜有异议的不审批;程序有缺项的不审批等等。 六是法律规范操作,确保质量。制发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业务技术操作法律规范》,下发了《关于仔细抓好林改队伍培训的通知》,把林地勘界、确保发证和法律规范管理作为具体操作的关键环节。 七是调处纠纷,构建和谐。出台了《林权改革权属争议处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争议处理的工作原则、机构、程序和机制,统一制作了调解卷宗、调解申请书、调查笔录、调解协议书、调处登记表和统计报告六个范本式样。纠纷调处把握“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的原则,做到“户户纠纷不出组,组组纠纷不出村,村村纠纷不出乡,乡乡纠纷不出县”,把矛盾和问题处理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 八是加强督导,稳步推动。坚持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质量,制定了严格的质量考核办法,实行林改责任终身追究制。市委把林改工作列为专项督查的重点,各级成立督导组,保证林改稳步推动。 九是建立制度,落实责任。各级林改办内部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市级四大家班子挂钩联系乡,县级四大家班子挂钩联系村,并建立了市、县、乡林改办、工作队和技术人员工作责任制,工作经费乡村包干、技术承包等责任制;严格实行“一周一进度”,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促进“的调度制度。 十是及时总结,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