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塞尔维亚的国民议会选举落下帷幕,在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的250多次电视讲话,以及数次的线下造势活动等帮助下,前进党取得了大胜,赢得了独立组阁所需要的半数选票,但这个选举结果却令塞尔维亚反对派极为不满。
当地时间12月24日,上千名示威者冲进贝尔格莱德政府大楼,与警察发生暴力冲突,示威者砸碎玻璃,并向警察投掷石块,冲突一直持续到当天深夜,最终至少35人被警方逮捕。
武契奇为这场暴力冲突定了调,称这是一场未遂的“颜色革命”,并感谢“有关国家”提供了具体情报,塞尔维亚总理称,这个“有关国家”是俄罗斯。
实际上,“颜色革命”是西方颠覆别国政权的惯用手段,比如乌克兰的“橙色革命”,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之春”,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等,具体操作手法就是扶持别国的反对派或反动分子,以舆论造势蒙骗民众,利用暴力冲突逼迫政府妥协,满足其不合法利益,但这并不算完,执政党当局一步的妥协,只会换来变本加厉的逼迫,最终政权被颠覆,反对派上台,沦为西方国家的代理人,倒向西方并出卖本国利益。
顾班长觉得,“颜色革命”相对于热战而言,可以说是兵不血刃,美西方以最小的成本获取了最大的收益,它的实质是干涉别国内政,塑造阵营对抗。
为什么西方把矛头对准塞尔维亚呢?这事很好理解,塞尔维亚是中国的“铁杆朋友”,两国的友情可以追溯到南斯拉夫时期,早在2016年,塞尔维亚曾发表声明,强调发展对华友好关系是塞尔维亚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塞方将毫不动摇地奉行一个中国原则,中方也报之以李,疫情期间对塞尔维亚提供了大量援助,在去年科索沃局势紧张之际,中国派出多架运20,为塞尔维亚送去了大量武器装备。
在对俄关系上,作为斯拉夫族群的一员,双方在经济、军事和外交上也有着广泛的合作。
正是由于塞尔维亚与中俄的铁杆关系,美方多次针对,尤其是借助科索沃局势拿捏武契奇政府,这次塞尔维亚爆发的“颜色革命”,很难讲背后没有美国的影子。
顾班长这样说,还有一个根据,早在今年上半年,塞尔维亚数千名抗议者涌向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游行示威活动,要求内政部长加西奇、安全情报局局长辞职,甚至把矛头直接对准总统武契奇,导火索是塞尔维亚爆发的两起枪击事件,最终,武契奇宣布辞去塞尔维亚前进党主席职务,并承诺提前举行国会选举。
如果枪击事件能引发暴力冲突,那么美国才是“颜色革命”的沃土。
如今塞尔维亚国会选举的结果,明显不是反对派或者说是西方想要的,因此再度爆发“颜色革命”有一定的必然性,所幸的是,武契奇当局应对得当,破坏了反对派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