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需要靠政策来托一把,而且要“更大力度”。
根据各省市的反映来看,可以从中看出一些主流方向:
一是取消限购、限售、限价。
6月13日,广州已经率先在新发布的《广州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有序减少消费限制,优化房地产政策,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降低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即将成为全国首个取消“三限”的一线城市。广州限购政策的全面放开,预示着一线城市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增强。后续北、上、深是否会有大动作,让我们拭目以待。
二是加速开展商品住宅收储。
6月10日,上海闵房集团下属国有企业发布公告,明确将收购新建住宅商品房项目,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使用。这也是2025年一线城市首次实质性收储操作。
此举一方面能有效缓解房企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对于上海乃至全国各省市而言,都具有示范意义。
若能在全国更大范围开展收储工作,或将对当前7.7亿平米、处在历史高位的库存形成一定程度的缓解。
三是现房销售试点。
5月13日,河南信阳发布《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的批前公示》,提到“文件印发后新出让土地开发的商品房,一律实行现房销售”,信阳也成为2025年首个明确全面推行现房销售的城市。
自2022年以来,全国已经有超30个省市发布了推进现房销售试点的相关文件。包括北京、深圳、上海等一二线城市。北京规定2025年后30%新出让地块需现房销售;深圳在土地出让中明确部分地块“竞现房销售”;山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开展现房销售试点……
预计将会有更多城市开展现房销售试点工作,形成预售与现售制度的有机结合。
四是城市更新扩围。
6月4日,财政部公示2025年城市更新行动评审结果,北京、广州、天津等20个城市入围。再加上2024年入围的上海、南京、杭州等15城,已共计35座城市被纳入到城市更新示范行动中来。
据财政部公示,未来几年,中央财政计划补助超过200亿元,支持这20个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其中,东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8亿元,中部地区每个城市不超过10亿元,西部地区每个城市不超过12亿元,直辖市每个城市不超过12亿元,资金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分年拨付到位。与第一批次15个城市获得的中央补助基本持平。
但资金的使用范围扩大了。在2024年涉及的4项,包括如老旧片区更新改造等重点工作基础上,新增了盘活存量用地、规划指标调整等重点工作项目。
至此,中国大陆范围内,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宁夏和吉林尚未有城市纳入城市更新示范城市,或有机会在2026年的下一轮城市更新中,将这些省级行政区都纳入其中。
五是加速推进“好房子”建设。
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建部部长倪虹就明确提出,在“好房子”建设方面,住建部将重点从3个方面抓好落实——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
立标准方面,5月1日,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正式实施。重庆、成都、苏州、唐山、杭州、宁波、福建等多地已出台有关“好房子”建设的相关地方标准。
强科技方面,5月22日,住建部发布通知,开展“好房子”建设惠民实用技术产品征集工作。
抓项目方面,5月杭州推出“好房子”试点地块。6月19日,西安出台通知,提出优先推动基础设施、商业、教育等配套齐全的地块供应,优化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单宗用地面积等条件,建设群众满意的高品质住宅。
预计更多城市将制定适配当地的“好房子”建设标准,在土地端提高优质土地供应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