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申报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保护传承与漫漫申遗路
1988年西夏陵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列入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2011年启动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2012年西夏陵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7年:获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升级加速;2021年:跻身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学术支撑与国际宣传并进。2025年:作为中国唯一申报项目冲刺世遗,文本突出其“见证消逝文明”和“多元文化交融”的普世价值。
20世纪70年代系统开展考古工作以来,遗产地政府高度重视西夏陵的保护管理工作。西夏陵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列为银川市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之成立专门保护管理机构。西夏陵是中国最早编制文物保护规划,实施保护工程的遗产之一。20世纪90年代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与中国干旱地区土遗址保护技术领先的敦煌研究院开展合作,持续开展西夏陵土遗址保护技术的探索与实践,至今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工程措施。
西夏陵的申遗工作于2011年11月启动。2012年西夏陵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对其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年,西夏王陵被正式确定作为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了完整的提名文件,标志着申遗工作进入关键阶段。2025年7月11日,西夏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60项世界遗产。
见证中华文明多元融合
西夏是十一世纪初以党项羌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银川市)称帝建国,于1227年被蒙古所灭,在历史上存在了189年,经历10代皇帝。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最鼎盛时期面积约83万平方公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新疆东部及蒙古共和国南部的广大地区。前期与北宋、辽平分秋色,中后期与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据西北两百年”。
西夏灭亡后,元朝没有修撰西夏史。由于史料匮乏,西夏文神秘难解,西夏历史扑朔迷离。西夏陵,则成为解开西夏历史之谜的一把钥匙。
西夏陵是具有独特建筑形制和重要文化内涵的一处陵墓遗址群,也是宁夏申报的首例世界文化遗产。考古研究发现,西夏陵大量吸收借鉴中原王朝陵寝制度。考古专家韩兆民、李志清在《宁夏银川西夏陵区调查简报》中写 道:“从王陵墓区所在的地理位置来看,是依山面河,互为形势。这反映了西夏王陵 墓区的择地,深受唐宋山陵葬仪及风水堪舆的影响。”
在布局方面,西夏陵沿袭唐宋帝陵主要特点并加以创新:保存了包括陵门、角阙、献殿、陵塔在内的陵城,陵城外神道、阙台等构成要素,以及“神道—陵城”的轴线对称布局;去掉了北宋帝陵中的成对乳台, 替之以碑亭,并将碑亭制度应用于每座帝陵和部分高等级陪葬墓中。
陵区出土的文物生动揭示了西夏神秘而灿烂的历史以及与中原文化交往、交融的过程。考古学家们通过考古研究发现,在西夏陵多座碑亭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碑石残块,包括西夏文和汉文。两种文字的石碑并存,显示出党项族和汉族文化在西夏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西夏陵出土的建筑构件集中展现了西夏取材中原地区建材形制、材质基础上所作的创新,其工艺水平可与中原相媲美;出土于各陵园碑亭的力士驮碑石座不同于中原文化常见的龟砆座,是西夏人融合唐宋佛教石刻艺术的风格创造出来的;陵区出土的钱币、丝绸、珠饰、金银饰等随葬品,见证了西夏时期活跃的商贸交流活动,揭示出西夏在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中的跨区域交流活动的枢纽特征。
西夏陵介绍
西夏陵是中国西北地区11至13世纪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年)的陵墓遗址群,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坐落于具有重要自然地理分界作用的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
西夏陵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直接为中国历史上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不可替代的特殊见证,实证了西夏王朝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
西夏陵,位于银川市以西、贺兰山东麓是西夏时期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
西夏陵内含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5.03公顷的北端建筑遗址,32处防洪工程遗址等四种类型的建筑遗址,并与峰峦叠嶂的贺兰山势,共同形成了雄伟壮丽的陵区景观。
同时,还包括陵区出土的7100件馆藏文物,与遗址上的大量建筑构件残件。
西夏陵的布局结构和陵寝制度,继承了唐宋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
西夏陵出土的建筑构件,造型粗犷豪放集中展现了西夏取材中原地区,建材形制、材质基础上所作的创新。
现藏于宁夏博物馆的鎏金铜牛,出土于101号陪葬墓,集塑形、铸造、鎏金、抛光等多种工艺于一身达到了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
西夏陵每座帝陵陵园均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占地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坐北朝南,平地起建。高大的阙台犹如威严的门卫,耸立于陵园最南端。碑亭位于其后,这里曾停放着用西夏文、汉文刻制的歌颂帝王功绩的石碑。碑亭后是月城,南墙居中为门阙,经门阙入月城,这里曾置放有文官、武将的石刻雕像。有的帝陵还圈有外城,有封闭式、马蹄形式和附有瓮城的外城。基本格局在仿宋陵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现代快报/现代+ 综合 央视新闻、新华社、澎湃新闻、人民网、国家文物局、西夏陵景区官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