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记者钟清兰 实习生刘迁怡 李紫菲
“春耕已经陆续开始了,一想到有野猪出没,农田可能会遭到破坏,我的心就凉了半截。希望政府部门加大对野猪的猎捕力度。”“我看到新闻报道,外地推出了一些猎捕野猪的措施,我觉得可供相关部门参照。”近日,赣南日报社民生热线8333666和赣州市“五型”政府建设扩大社会参与加强社会监督平台(赣南日报社问政赣州平台)陆续接到多名农户反映,称村里有野猪出没,庄稼地里种植的农作物被野猪糟蹋,经济受损。
村民
驱赶野猪难有效
家住兴国县高兴镇丁丘村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居住的村子临近山林,在水稻、花生、红薯等农作物快要成熟的时候,野猪就从山林中跑出来,毁坏庄稼。“野猪晚上出来,在水稻田里乱踩、打滚,或是将红薯、花生等刨出来啃吃。”刘先生说,为了驱赶野猪,村民们经常半夜起床,拿盆敲打发出声响,或者燃放鞭炮,用尽各种办法驱赶,但都没有什么效果。
记者了解到,随着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大,赣州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野猪环境适应能力强,天敌数量少,因此种群数量有所增加。家住赣县区田村镇村岭村的刘先生称,去年他家种了2亩多水稻,即将收割时被野猪糟蹋了大半。“眼下又到春播春种的时候了,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出台措施,不要让农民辛苦种植的庄稼被野猪损毁了。”刘先生说。
狩猎队
装备原始捕获难
近年来,为有效应对野猪致害,赣州市各地依法组建了护农狩猎队,但由于作业方式原始、缺少经费,猎捕野猪较为困难。
“我们猎捕野猪主要靠猎狗和刀,猎狗将野猪围困住,众人上前用刀制服,去年我们猎捕了80多头野猪。”兴国县护农狩猎队队长邓宗贤说。
邓宗贤介绍,队员们进入密林猎捕野猪比较危险,不仅要面对凶悍的野猪,还有毒蛇、毒虫,以及非法狩猎的陷阱等。“有一次我差点被野猪撞倒,手机都摔坏了。”对于去年的一次惊险经历,邓宗贤仍记忆犹新。当时,一头野猪被猎狗困住,邓宗贤上前用刀刺杀,这头受伤的野猪突然朝他冲了过来。邓宗贤在野猪冲过来的瞬间转了一个身,没有被野猪直接撞上。虽然这头野猪最终被成功捕获,但狩猎队的一条猎狗不幸殉职。
邓宗贤告诉记者,由于猎获的野猪不准卖、不能吃,还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狩猎成本过高,狩猎队很难坚持下去。
部门
迎难而上控危害
为科学有效解决野猪致害扰民问题,市林业局通过完善机制、成立队伍、依法开展狩猎活动等途径,控制野猪数量,降低致害损失。
“赣州市林区面积大,18个县(市、区)均有野猪分布,为科学调控野猪种群数量,我们积极向上争取猎捕限额数量,为依法开展野猪狩猎活动提供支持。”赣州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负责人说,2021年至2023年,省林业局连续3年足额下达赣州市野猪猎捕限额数量,为开展野猪危害防控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该负责人介绍,2021年下半年以来,赣州市各地陆续成立专业护农狩猎队,共组建队伍24支,有队员435人,全市护农狩猎队伍体系基本形成。自成立专业护农狩猎队以来,赣州已猎捕野猪828头,防控成效居全省前列。市林业局还组织各地狩猎队参加全省、全市野猪危害防控业务培训班,并邀请湖南湘潭狩猎协会到赣州开展联合狩猎活动,现场实战教学野猪狩猎技巧,赣州市狩猎队伍工作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崇义县成功列入全省三个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县之一,筹措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野猪危害防控工作;全南、宁都、兴国、石城4个县共争取专项资金80万元,用于深入推进野猪危害防控工作。
“为尽量减少受野猪致害的经济损失,我们正着力推动各地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业务,以理赔的方式减少农民损失,提高农民抵御风险能力。”该负责人说。
去年5月,赣州市建立了由市林业局、公安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局、财政局等17个部门参与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包括野猪危害防控在内的各项野生动植物工作。
建议
外地做法可借鉴
尽管林业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野猪危害防控依然面临猎捕工具落后、猎捕枪支难解决、补偿资金难落实等问题。邓宗贤告诉记者,外地有一些做法,如由政府收购被猎捕的野猪以补贴狩猎队经费,可供借鉴。
记者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我国多地对依法依规猎获野猪的狩猎队予以奖励。如抚州市资溪县政府出台文件,猎获野猪由乡镇核验,报县林业局核准后按15元每斤收购,就地无害化处理。另据《江西日报》2月14日报道,九江市修水县探索出一条“摸清底数-持证猎捕-猎获有赏-受损有赔”的新路径,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奖励,同时,保险公司量身推出了野生动物损害救助保险,农作物与家禽家畜都纳入保险范畴。另外,针对捕野猪容易造成猎犬伤亡的问题,该县正在积极联系保险公司,为猎犬购买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