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page  关键词  红书  哪些  数据分析  链接  搜索  获取  小红  服务 

新的一年,哪些书最受期待

   日期:2025-02-02     作者:ae3fp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s://sicmodule.kub2b.com/mobile/news/16348.html
核心提示:伴随全民阅读风尚,全国各类图书展会、博览会遍地开花。但要问业界:哪个“会”最能集齐图书全产业链上的相关单位?答案,一定是

伴随全民阅读风尚,全国各类图书展会、博览会遍地开花。但要问业界:哪个“会”最能集齐图书全产业链上的相关单位?答案,一定是北京图书订货会。

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落下帷幕。这个素有“中国出版风向标”之称的全球华文图书盛会上,最新的行业数据、动态、产品,以及全国的从业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面对用户消费习惯改变、营销模式更迭、渠道分化、技术变革等业态环境变化,要在图书行业稳步前行,需要更敏锐的观察性。

这期阅读,我们以北京图书订货会的所见所闻为窗,从与业内人士的交流中,看看新的一年,哪几种好书最受期待。

跟上信息技术的节奏

数字时代,出版业正在被科技重塑。

本届订货会上,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强调,与会者要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出版流程,“我们出版人要跟上时代节奏,才能办好事情。”

实际上,在去年8月的上海书展上,邬书林就曾指出,过去三十多年间,人工智能对出版业的影响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国际出版业的实践表明,其应用强化了出版功能,改变了出版流程,改进了出版工具。

上海书展后不久,英国《书商》杂志发出一则应景的报道:一家新兴出版公司声称可以收取1200到5000美元费用,提供涵盖自动化校对、封面设计、元数据优化及翻译的人工智能服务,将出版一本书的时间从通常的6到18个月缩短到2至3周。更早一些,甚至施普林格·自然曾于2019年出版了第一本完全由AI生成的有关锂离子电池的工具书。

此外,出版业对信息技术的期待,已经从做书、编辑书,拓展到精准营销。

平台投流费高、图书推广难是困扰行业的普遍问题。为此,数传集团在订货会期间推介了新媒体图书营销AI解决方案——“书船”。

“我们利用AI进行极低成本、高效的营销物料批量化生产,覆盖图书营销策划方案、广告宣传文案、各电商平台文案、营销短视频与直播规划等63项物料。原本需要人工花费2到3天时间准备的物料,现在仅需1到2个小时即可完成。”数传集团执行总裁施其明称,通过智能化的AI投流决策,已经可帮助出版机构实现1∶3.5的投入产出比。

高效生产的背后,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大数据能够让读者更精准、便捷地找到需要的书。

本届订货会,是社交电商小红书第一次受邀参加图书行业盛会。小红书电商图书行业运营皮娅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新书《地中海饮食计划》是一部养生食谱类书籍。在出版社几乎没做主动营销的情况下,该书上线小红书第一天就卖出1000册,第二天卖出500册,第三天又卖出500册。对于一部非知名作者的图书来说,这是个意外成绩。

出版社找到皮娅,表示不明所以。而在皮娅看来,基于现代人普遍重视健康生活的“外因”,以及小红书主要用户为一二线城市女性的“内因”,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她还提示,随着小红书用户年龄上升到育龄,一些育儿书、教辅教材将会是平台新的增长点。

电商平台的价值,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渠道了。

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出版发行营销创新交流会现场,主持人代表传统出版商,向淘宝天猫文教行业总经理陈捷达发出提问:未来,淘宝还能为出版行业带来什么?

这是个有深意的问题。随着小红书、抖音等内容式电商平台崛起,算法和内容的重要性凸显。倚靠“人找商品”模式销售的淘宝、京东等货架式传统电商,似乎优势不再。

“用户会主动在淘宝搜索产品。图书运营由数据驱动。我们也可以帮助出版单位找到市场的真实需求。”陈捷达认为,目前出版社的选题、运营等流程多是依靠编辑团队的市场嗅觉,难免遇到信息的偏差、滞后等问题。他表示,淘宝愿意开放部分真实数据与出版机构共享,帮助图书更好地走向市场,锚定读者群。

传统行业渴望转型升级

如今图书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图书产品?带着问题观察订货会,我们就会发现,读者期待的,似乎早已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已。

有时,人们希望书是艺术品、收藏品——

北京至一科技展台,一群出版社编辑手捧图书,围着一台巨大的数码印刷机,现场打样有着独特刷边图案的特装书。

特装书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限量发行吸引着小众读者的目光,成为藏书者争相追逐的珍品。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也为了控制成本等考虑,出版社往往倾向于做特装书中最好下手的“刷边书”,即在书口上下功夫。精美的刷边书彰显了独特审美,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有时,人们希望书是手工艺品——

顺势所趋,本届订货会首次设立文创展区。国家图书馆文创展位在显著位置,其文创团队联手天猫平台打造的“妙手匠心——修复互动体验套装”引人注目。

这套面向大众读者的修复研学产品定价168元,包含一张古籍残页、一套专业修复工具,以及详细的古籍修复步骤教学视频。据国图创新市场部经理阮芳介绍,每一张古籍残页不尽相同,均有约百年历史,它们都来自从市场回收的残损古籍。国家图书馆文创团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活化了古籍资源,开发出了互动性、知识性极强的优质产品。

有时,书则是某个游戏,或是动物明星的周边——

中信出版社展台,一册还不是正式出版物的“假书”,引来许多游戏玩家、网络主播打卡,社交平台曝光率极高。该书大有来头。前不久,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红透半边天,《影神图》是游戏官方授权的衍生出版物。去年11月,官方还未出正式消息,就有网友通过查询国家版本数据中心,发现《影神图》的出版信息。据悉,该书还在调试阶段,将于农历年后开启正式发售工作。

对于来自四川的新华文轩来说,开设熊猫书店的意义与其说是卖书,不如说是“卖萌”。这家“网红”书店围绕熊猫主题,不仅收集了大量相关图书,还卖玩偶、水杯、钥匙扣等系列产品。新华文轩副总经理胡巍透露:“一间2000平方米、12个员工的熊猫书店,单日可以创造30万至50万的营收。”对于许多线下书店来说,这几乎是一个月的营收数据。

这些事实都在告诉我们,传统出版渴望转型升级。其中一条重要路径,就是跨界融合,横向拓展生态圈。只是这条“图书+文创”的路并不好走。

于传统出版单位而言,有效挖掘、运营IP功夫不一定到位。记者在现场发现,出版社的文创集中在冰箱贴、背包等常见产品;有的尽管用心打造了形象IP,却不如熊猫、悟空有市场号召力;还有的推出非遗联名产品,遗憾文化有余,创意不足。

文创重在创意,没有强卖点的文创往往会滞销。而能瞄准市场需求、又融合文化内涵的创意想法最是难得。这也是为什么首次亮相订货会的杭州紫金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宋书房),引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动上门谈合作的原因。这家文化公司展台琳琅满目的宋韵产品,折射了IP开发的魅力。

内容才是核心竞争力

去哪里买书?以往线下书店占据主流,而今,从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到小红书、抖音等社群类电商平台;从旗舰店、官方店之类企业店,再到网络大V之类的个人账号,选择五花八门。

本届订货会出版发行营销创新交流会上,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坦言:出版行业已经进入存量竞争状态。

存量市场通道之下,机会不再来自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增长,而是同行份额的争夺。于是,抢占更多的渠道,成为越来越多出版商的选择。

互联网带来了更多渠道,也引发出一系列“蝴蝶效应”。

记者在走访各大出版社相关从业者时,听到的共鸣是:订货会的订货功能弱了,更像是个业界年会。

和主要面向读者的上海书展不一样,北京图书订货会虽然也向全社会开放,但本质上是行业会。

浙江人民出版社副社长金继发告诉记者,直到21世纪初,书店人还会拿着现金来订书;出版商则会带着一大兜纸质名片、纸质书目手册,分发给书店人勾选、订货,第二天再收回来做统计。当信息交流越来越通畅迅捷,看货、订货完全可以“走线上”。订货会也渐渐成为同行们见见面、聊聊天的地方。

不过,毕竟是“业界年会”,大家也能在现场结识些新朋友。例如,2023年的订货会上,浙江文艺出版社和一家2022年开业的重庆一書书店结缘,敲定了莫言获“诺奖”后首部作品——话剧剧本《鳄鱼》的首场正式新书活动。

一書书店每周只售卖一本书,并围绕这本书展开活动。《鳄鱼》的活动以剧本围读会的形式举行。不过,浙江文艺出版社发行人员李博坦言:“活动形式新颖、贴切书的调性,但这种线下渠道对卖书多少影响不大。”

最新数据显示,从不同渠道码洋结构比例看,实体店占比仅13.99%。这意味着图书市场86.01%的码洋产生于线上。

电商平台为了吸引消费者,加大折扣力度,会迫使出版社的发货折扣一再降低。在去年618大促前,全国近百家出版社联合声明,反对京东开出的“全品种图书价保二到三折”等促销方案。理由是当折扣低于三折,出版社面临亏本。

具有文化价值的图书,如何避免陷入“折扣战”?

国际上已有经验:德国立法规定,新书出版18个月内,不得打折销售,以维持产业生态平衡。浙江古籍出版社图书策划编辑祖胤蛟曾告诉记者,目前国内还处于行业自觉阶段,有的出版单位硬气,能和渠道商谈判,约定书的价格底线,破规者将被列入“黑名单”永不合作。

不少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直播带书虽然流量转化效果显著,但平台投流费用高、压价狠,成本账难摊平;综合类博主不太喜欢带书,图书类博主则对货品挑剔,选择权不在出版社手上。

为了重新夺回图书市场的话语权,许多出版单位纷纷自行培育主播带货,以开辟自有渠道。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与探索,出版社自播已经走上了专业化、理性化的道路。

内容,才是图书的核心竞争力。正如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总经理陈栋建议:“出版社借力直播电商是行业趋势,但不能陷入自娱自乐的陷阱中,如果没有好的内容,所有的直播电商都是无源之水。”

数据显示,2024年整体图书零售市场中,实体店、平台电商以及垂直及其他电商依然呈现负增长,唯有内容电商保持正向增长,但是增速有所放缓。

显然,“卷”渠道只是过程,未来的出版行业终将“卷”回内容。

我们相信,只要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求存在,书的意义就在,出版业也就不会消失。它只是会不断升级,淘汰旧的,迎来新的。

本文地址:https://sicmodule.kub2b.com/news/16348.html     企库往 https://sicmodule.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