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砖砌排水沟施工方案工艺流程:定位放线测量f沟槽开挖一基底处理、砌筑f防水一灌水、通水试验 -回填土1、定位放线测量定位原则:根据地下原有构筑物:管线和设计图纸实际情况,充分研究分析,合 理布局,充分考虑现行国家规范规定的各种管线的间距要求,现有建筑物、构筑 物进出口管线的坐标、标高和确定堆土、堆料、运料的区间和位置。定基堆点:按照交接的永久性水准点,将施匸水准点设在稳固和通视之处,距离 沟边10m左右,沿沟槽方向定出沟槽中心线和检查井的中心点,并与固定的建筑 物相连。新建排水沟及构筑物与地下原有管道和构筑物交义处要设置明显标记, 核对新旧排水沟的底标高是否合适。测量放线:根据导线桩测定沟槽的中
2、心线,在沟槽的起点、终点和转角处,钉一 较长的木桩作为中心控制桩,用两个控制点控制此桩,将检查井位置相继用短木 桩钉出。根据设计坡度计算挖槽深度,放出上开口挖槽线,测定检查井等附属构 筑物的位置。2、沟槽开挖槽底开挖宽度等于排水沟结构基础宽度加两侧工作面宽度,每侧丄作面宽度应不 小于300mm。用机械开槽或开挖沟槽后,当天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时,沟底应留出200mm 左右的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前用人工清底。沟槽土方应堆在沟槽的一侧,便于下道工序作业。堆土底边与沟槽边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得小于,堆土高度应小于。堆土时严禁掩埋消火栓、地面井盖及雨水口,不得掩埋测量标志及道路附属的构 筑物等。沟
3、槽边坡的大小与土质和沟槽深度有关,肖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表的规定。表沟槽边坡坡度土壤类别坡度(高:宽)槽深0槽深槽深亚粘土1:1:1:粘土1:1:1:干黃土1:1:1: 砖土和砂砾土1:1:1:人工挖槽深度宜为左右。人工开挖多层槽的层间留台宽度应不小于500mmo槽底高程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设基础的重力流排水管沟沟槽,允许偏差为10mm非重力流无基础的排水管沟沟槽,允许偏差为土20mm。3、基底处理地基处理应按设计规定进行,施工中遇到与设计不符的松软地基及杂土层等情况, 应会同设计人员协商解决。挖槽应控制槽底高程,槽底局部超挖宜按以下方法处理: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的疏干槽超挖深度小于或
4、等于150mm时,可用含水量接近 最佳含水量的挖槽原土回填夯实,其压实度不低于原天然地基上的密实度,或用 石灰土处理,其压实度不应低于95%。槽底有地下水或地基土壤含水量较大,不适于压实时,可釆用天然级配砂石回填 夯实。排水不良造成地基上土壤扰动,可按以下方法处理:扰动深度在100mm以内,可用天然级配砂石或砂砾石处理。扰动深度在300mm以内,但下部坚硬时,可换填块石,并用砾石填充空隙和找平 表面,填块石时应由一端顺序进行,大面朝下,块与块相互挤紧。设计要求采用换土方案时,应按要求清槽,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换土回填, 回填材料,操作方法及质量要求应符合设计规定。砌筑:砂浆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
5、合设计规定;砂浆的配合比应采用质量比,并经试验 确定;搅拌机拌合砂浆,拌合时间宜为人工拌合砂浆应采用“干三湿三” 法拌制;已经拌合好的砂浆应在初凝前使用完毕;每50m3砌体应制作试块一组, 不足50m3按每一砌筑段留设试块。砌砖:砌砖前应检查垫层或平基尺寸,高程及中线位置,垫层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要求 后,方可开始砌砖。垫层或平基顶面应先清扫,并用水冲刷干净。砌砖前应根据中心线放出墙基线,摆砖摺底,确定砌法。砖使用前应浸水,不得有干心现象。砌砖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宜采用“三顺一丁”砌法,但最下一层和最上一 层砖,应用丁字砌筑。砌砖时,砂浆应满铺满挤,灰缝不得有竖向通缝,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
6、厚度 应为10mm,允许编差为2mm。砌筑直墙应挂线。砌筑240厚墙体需单面挂线,超过240厚墙体应双面挂线。砌 体表面应平直,随砌随找平。砖墙的伸缩缝与底板伸缩缝应垂直贯通、缝的间隙尺寸应符合设讣要求,砌筑整 齐,缝内挤出的砂浆应随砌随刮干净。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与墙体同时砌筑。当砌筑间断时,应砌成斜槎。接茬砌 筑时,应先将斜槎用水冲干净,并使砂浆饱满。4、防水污水沟槽及井室的内外防水在设计图纸无要求时,一般采用不少于两层水泥砂浆。I抹面的砖墙,应随砌随将挤出的砂浆刮平,进行砂浆抹面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砌体表面粘结的残余砂浆应清除干净,将砖墙表面洒水湿润。抹面水泥砂浆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