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对移相功分网络进行了理论分析,本节是将理论付诸实践进行验证。之前我们非常疑惑:能量输出至其余四端口是否是减少6dB?
1、如果矢网测试得到的S21~S51=-6dB,则可验证我们对S参数及驻波等的理解正确。(这里涉及到矢网测量的原理,不懂的话,可以查查资料,自行了解一下)
2、同时看看各端口的相位关系。
ADS中对各段微带线的长度和宽度我们都采用变量表示,主要是为了方便调谐(tuning)和优化(optimize)。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标注了移相功分器各微带线的特性阻抗。可以采用SI9000(下图↓)进行阻抗计算,得到ADS中各微带线的初始宽度。
再利用:L=λ/4得到初始值。(很简单,不多说了 8_8 )
1、S11= -18.6dB
2、S21~S51基本在-6.2dB附近
3、Phase(S21~S51)依次落后90°
仿真结果达到我们的预期。
建模的过程真是一把辛酸泪。
一定要使用参数化建模,一定要使用参数化建模,一定要使用参数化建模
建模的过程太繁琐了,这里直接给出建模后图形。
1、ADS仿真速度快,可以快速找到较优初始值;
2、使用ADS的tuning功能,可以看到每个参量改变对指标的影响以及变化趋势,为HFSS的优化提供依据。
file → import →DXF/DWG →打开之前保存的.DXF文件。
导入的时候可能会导入空气腔在XOY的投影,这里我们并不需要,删除一切多余的边框,仅仅留下移相功分网络。可以看到这里所有的平面都变成了线。在AD中可以使用覆铜命令得到。(这里不做过多介绍)
为了方便将线得到闭合的铜皮,有两个小tips分享一下:
捕捉命令:shift+E
任意角度走线命令:shift+空格
加上SMA端口,得到下图:
实物图如图所示。微带走线部分最好进行开窗处理。但是为了便宜,选择嘉利创加工。嘉利创打样一般都是多板一起拼,所以没办法做裸板。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S11=-22.5dB (比较好)
2、传输系数S21~S51均在-6.5dB附近(还可以)
3、S21~S51的绝对相位偏离设计值还是很远的。
相对相差也不是90°,尤其是phaseS51-phaseS21偏的比较多。
绝对相位偏离设计值原因分析:
1、在HFSS中,SMA接头引入的相移并没有考虑进去;
2、port1还有一截短线也没有在HFSS中考虑;
3、介质材料εr并不是严格的4.2,会有所偏离;
4、绿油的影响:会改变εeff
其实,如果每个相位曲线的斜率一样,不用太在意相位的绝对值。但在这里,由于各条曲线斜率不同,所以需要在中心频点处进行优化。这是我做的不好的地方。
关于移相功分器的分享到这里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有疑问、想法、建议、意见,欢迎私信或者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