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被历史选中”引发的社交网络狂欢。
“不如让历史淘汰我吧。”比亚迪朋友圈广告下面出现了这样的调侃。
2017年2月28日0点至3月1日24点,比亚迪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唐100的上市,在微信朋友圈投放了一条视频原生广告,主角是李奥纳多,文案只有一句话,“看到这条推送的人,你不是被大数据选中,而是被历史选中。”
比亚迪微信朋友圈广告
这条广告下的回复精彩纷呈。比亚迪的簇拥者十分激动,“宝马奥迪也常选中我,但是比亚迪比较实惠(咧嘴笑)”、“看中这款车很久了终于出新款了”、抑或简单直接的霸气表态“好的,我买。”
与此同时,另一拨吐槽派也在回复中整齐排队,“求不被选中”、“不如让历史淘汰我吧”,“我跟历史什么仇什么冤?,朋友圈的段子手纷纷上线,这两种鲜明的观点让这条朋友圈的广告在当晚成为了话题中心。这条广告投放的对象主要为一二线城市22岁以上的比亚迪的目标用户。比亚迪的任务是利用朋友圈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快速的知道新车的信息。
但这种反差也提供了一个探究朋友圈广告的视角。如果说社交网络是一种“获取认同与自我展示”的地方,那么经过消费者行为轨迹、地域、年龄等数据模型推送的朋友圈广告,多多少少也可以代表你的消费段位和你在朋友心中的“阶级”——这便是为何,人们都爱在奢侈品大牌广告下面点赞留言的原因,虽然他们很可能只是潜在消费者……
比亚迪新能源车的广告,却逆转了这个思维。客观来说,它的品牌形象在行业中不属于豪车品牌第一梯度,广告本身也没有太多创意可以言,但是却能够带来声势浩大的社交网络“围观”,这是如何做到的?
虽然你可能不服气,但是还是要说“被历史选中”了
“被历史选中”这个文案也曾一度引起过平台方的讨论。一个担忧是这样的说法是不是过于严肃,以及会不会无法满足消费者的社交网络炫耀心理——“你才被历史选中了呢”。后来的效果发现,这正是因为这样的看起来严肃的文案,激起了用户的调侃,而且形成两种不同的舆论反差,让这个广告瞬间吸引了大量关注。要知道那个视频里除了小李子在走路和汽车的细节画面,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内容了。
也许这个文案是引部分人吐槽的,也是让部分人兴奋的。它是符合社交网络的语言环境,让人有参与互动的欲望的文案。
比亚迪这次投放目的是推广新推出的“唐100”新能源电动车。与任何新品广告一样,它的初衷在于信息传播的广度以及话题度。比起让大家点个赞,随便留言一句”哇,收到了玛莎拉蒂的广告”,让大家基于某个话题进行讨论,或许更可以帮助它放大这轮广告的投放效果。
而且比亚迪还选择了李奥纳多,他也自带话题体质,被“收录”于各种表情包之中。你看,当他用自己的新浪微博宣布自己成为比亚迪这两款车型的代言人时,中国网民的回复全都是关于他颜值变化、身材于奇怪姿势的调侃……虽然画风跑偏,但却不妨碍比亚迪把这两款车上市的消息传递,再加上一条带着“调侃”意味的文案,让这条广告推送获得了超乎常规的关注。
据悉,比亚迪为新款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唐100”投放的这条微信朋友圈广告,点击互动率高出汽车行业平均值10倍,评论率更是高出行业均值25倍。根据腾讯指数发布的舆情监测分析,这则广告上市后,声量迅速达到峰顶。而比亚迪品牌的整体声量也被广告带动到近期的最高点。
吐槽也好,点赞也罢,社群效应放大了传播效果
相对于微博,微信朋友圈的渠道似乎更有一种“社群效应”。
简单来说,微信朋友圈可以让你和你的朋友一同吐槽或者“舔屏”某一条广告或者品牌。加上微信朋友圈的回复设置,一旦你在这条广告下点赞会留言之后,你的好友做出同样回应你也会收到提示——品牌如同拉了一个群,来让你讨论自己刚刚推送的这条广告。
在比亚迪的案例中,你同样可以看到这种“社会效应”正在发挥作用。当带“梗”文案、小李子和比亚迪的组合引起你和你的朋友关注或吐槽,那么基于这个广告的讨论则会成为一则话题,而且讨论对象也是你所熟悉的人,在这样的讨论环境之中,无论是否愿意,用户多多少少都会记住比亚迪和这则广告在传递的信息。
无论是传统的电视广告,还是现如今的微信朋友圈广告,其本质仍然是注意力经济。只是眼下注意力被社交网络撕碎,用什么办法让消费者在如此庞大的信息世界之中记住自己的品牌与产品,是商业公司所犯难的问题。比亚迪也似乎用了许多力气——请来了李奥纳多,突破地用了接地气的文案,忍受吐槽接受赞美——在这轮朋友圈广告的投放之中获得了大量关注。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界面营销频道微信公众号:“看你卖”(kannim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