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
那么到底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中年男人会提起手中的刀呢?
2023年6月14日,延安市出现了一起极为诡异的刑事案件,可谓是惹的众说纷纭。
两天前的12号,42岁的李某持水果刀将50岁的高某某捅伤致死,凶手已经在逃窜当中。
半夜小区入室杀人,这样的警情可以说是十分恐怖了,保不齐那一天就会发生在你我头上,一度搞得人心惶惶。
好在犯罪嫌疑人已经于当晚向派出所投案,凶手也已经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终结了人们内心的恐惧。
但这样模棱两可的话术,反倒是激起了网友的好奇心,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打算,更是在一夜之间冒出许多知情人士。
高某某和李某到底有何信息?
案件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种案件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现象?
一、互联网上的蛛丝马迹
最初,在互联网上声称死者正值中年,是人缘极佳的社会好青年。
在人们的臆想下,也就建构出了一个完美受害者形象。
完美受害人是指人们希望从各个角度看这个受害人就是一个完全无辜的,不存在任何不合理的、违反日常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行为。
如此一来的话,那个凶手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随机狂了。
如今流传最广的,死者高某某的身份,却与最初的形象完全不同,甚至迎来了一波180°的大逆转。
坊间传闻中,高某某的真实身份是坪桥的工头老板,人很有钱。
既有说身价千万的,也有本地的网友称其为身价上亿的富翁,更是其父亲的知己朋友。
与这种身份对应的,42岁的李某又转换成了以下克上的捍卫自己权益的“正义之士”。
李某的身份也变得蹊跷起来,甚至以讹传讹变成了退伍军人。
其中衍生的众多猜想,也是建立在后者的基础之上的。
就连案发现场也由最初的当街杀人,演变为了入室自我防卫,也像不入流的电视剧一般,搞起了爱情纠葛。
可以说是光怪陆离乱象丛生,搞得人是丈二的和尚摸不清头脑。
不过这里已将可能性一一排列,并给出评价,并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案发情况。
二、错综复杂的案发现场
首当其冲的就是《恶徒李某,在大街上刺杀社会好青年高某某》。
当街杀人可谓是罪大恶极,再加上又是半夜,可以说是十分合理。
但仔细一想就会知道,这种说法根本立不住脚。
如若李某想要完成对高某某的深夜当街暗杀,首先就要满足三个条件。
其一,李某需要是蓄谋已久,而且是四下无人的时候动手,就连路过的行人都要计算在内。
其二,确认高某某不会发出额外的行动,即一击致命。
其三,李某想要隐藏自己的犯罪行为,并妄图无罪脱身。
可现实却对其进行了一一打脸。
警方的通告是在小区内部,并非寻常街道;
高某某是捅伤致死,而不是当场刺死;
最后,李某选择了主动投案,并不是潜逃在外。
以此三项就要已经完全排除了第一种可能性,也即证明了李某并不是寻常那种一条路走到黑的恶人,更不是杀人惯犯。
因此,也就只剩下了唯一的可能:李某刀杀高某某为事出有因,而且两人真的如网友所说存在明显的阶级差异。
其两种诱因就呼之欲出了,与之对应的还有相应的两个案发地点。
一种为李某闯入高某某家中讨债杀人。
讨债可以分为多种,穷人欠富人钱可以有很多办法,而富人欠穷人钱就只有一种方式:长时间欠薪。
这种以下克上单杀欠薪老板的剧情,看似很鼓舞人心,也很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愿望。
但是仔细一想,就知道不太可能。
首先,富人的行踪往往是飘忽不定的,每天晚上睡的地方都可能不一样;
其次,更何况工程项目上的人,那是出了名的爱按摩,常年不着家那都是常态;
最后,就算身为员工的李某,得知了老板那晚就在家中,但又要怎么突破高档住宅小区的层层封锁,又是如何能在杀人之后,还能跑到公安机关自首投案呢?
排除一切不可能之后,剩下的那个就算再不合理,也成了唯一的答案。
另一种则为高某某因奸情闯入李某家中,结果原配捅伤致死。
众所周知,深夜是诞生的高频时间段,再看通告中的23时,就显得有些暧昧了。
对于高某某来说,以高额的财力想要向下兼容,简直不要太容易。
李某和妻子所居住的小区,房子不论是租的还是买的,以上亿家财来说想要搞一套附近的房子,甚至是同小区的房子都不是一件难事。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高某某觊觎李某妻子的话,是完全有搞定附近住房问题的。
倘若两人已经产生了奸情的话,搞一套房子来当做两人爱巢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一切要素齐全,事情就这么顺利成章的发生了。
高某某在喝醉之后,以为他们家里没有人,妄图和李某妻子缠绵(或强行占有)。
在遭到严重拒绝的情况下,由于脑袋不清醒,还是来到李某家门口,并作势要进去。
李某妻子打算闭门不开,但由于其动静太大,不得不亲自出面劝退。
但高某某还是冲进房子里,也将李某惊醒。
两人甚至发生了一些冲突和争斗,但李某根本拿醉酒的高某没有一点办法。
主场作战的李某,拿起了家里的水果刀,在愤怒之中将高某某捅伤至死。
直到清醒之后,他才选择了主动投案,减轻自己的罪责,但高某某已经是无力回天,而李某也因为自首而落网。
(推理故事纯属虚构,并无冒犯之意,如有雷同权当神机妙算)
三、猜想都有据可依?
从最开始的当街杀人,再到劳动人民讨薪,又到可信度最高的奸情杀人案。
背后都少不了自媒体的推波助澜。
先是知情人士不断在评论区,透露真真假假的相关信息。
然后就是那些自媒体们,为了赚取利润一拥而上,以最快的速度赶工出热点文章,而其中更是会引经据典,创作出一篇又一篇的文章,牵引着路人的情绪。
当街无差别杀人想法,当然是利用每个人的恐惧心理,通过各种有的没的的证据,伪造出一个完美受害人,以便让读者充分代入情绪。
而讨薪案件,更是无数劳动者忧心的话题之一,创造一个被击杀的黑心老板形象,也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同,并不负责任把黑锅扣到不会说话的死者头上。
这种说法和最后一种一样,都可以说是居心叵测。
至于奸情案件,则是为了满足读者八卦和猎奇的心理,吸引路人的目光和评论。
不过,那些自媒体都有一个特征,讲人们感兴趣的事,也说人们好奇的故事。
但在一切故事背后,都透露着一种现象:即现实中存在的无差别恶意、不讲理欠薪,以及感情中的欺骗,那些读者在其中寻找的是自己的影子。
那些写文章的人什么时候才会停下来呢?
可以是人们已经对此类时间习以为常,不再好奇,甚至自己都是受害者。
也可以是,这类事件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极为罕见,甚至已经消失之时,那些文章也自然而然不再又大量读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