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昌
《文学:八个关键词》,根据张炜2019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讲学时的讲义整理而成,是他近年来“用心最深之作”。该书围绕童年、动物、荒野、海洋、流浪、地狱、恐惧和困境的八个关键词而展开。
“童年”阐述的是人生和文学的根柢问题,启发读者认识童年在人生与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动物”阐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展示出人类必不可少的悲悯情怀:“荒野”阐述的是现代人的精神危机问题,确立了“融入荒野”重要命题:“海洋”阐述的是人生和创作的情怀问题,展望的是更加博大、更具活力的境界和胸怀:“流浪”阐述的是生存状态、创作气质和创作风格问题,展示了精神远游的意义和价值:“地域”是星空下的故事,亦即人与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问题:“恐惧”阐述的则是人生的“天敌”问题:集体无意识既是人性的弱点也是现实的无奈:“困境”则是现实环境与人的矛盾,重在启迪如何突破困境。
八个方面的内容既自成一家,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共同构筑起文学与人生厚重的“葵花宝典”,既导航人生与文学之路,又烛照精神和心灵。
“八大关键词”,虽然冠以“文学”之名,但其内涵远远超越文学的限界:以文学为机杼,谈人生、谈精神、谈世界。他传递给读者的不是简单的、具体的写作方式和创作技法,而是人生立场、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如在关于“童年”的论述中,他指出,“一个人精神的成长,其实就是从儿童时代开始的。”某种食物将一个成年人“拖回”童年,“这当然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口腹之欲,更是精神、意识心理层面的综合拖拽力。”在谈到作家文字背后的秘密时,他指出:“这些秘密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精神的。”在谈到文学的根柢问题时,他论证了人生和文学中的“外祖母现象”。论及人与动物关系时,他认为,“一个人与动物结成的心灵关系,即精神的联系到底如何,基本上决定了他是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者和人文主义者。”谈到恐惧,他从弗洛伊德的理论和“集体无意识”理论,作出精神层面的分析。这体现了张炜作为写作者,对精神纯粹性的重视。从这个角度讲,这部书既是文学的,也是思想的,是精神的星辉。
该书切近的思想内涵自有其渊源。作为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通过艰苦的努力,创作出近两千万充满诗性的文字,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辉映。
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在这部书里,他都既无所保留,又十分谦卑地作出了回答。
我们有必要追问:我们拥有过怎样的童年?我们是否种下过不屈和反抗的种子?我们的某些思想和行为,是否属于导致如海潮般诅咒的诱因?我们为什么会与离永恒最近的莽野越来越远?我们的创作为什么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类型化?我们是否真正免除了对自身和对同类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