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全自动驾驶的列车里,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这种大片的既视感,马上在武汉就可体验。武汉地铁5号线计划年内开通,这是武汉首条全自动驾驶列车的地铁线。
7月15日上午,记者随车探访5号线联调联试。5号线全自动运行,不仅仅是“无人驾驶”,还有不少高科技元素保障出行。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FAO系统,可实现目前世界上最高级别(GoA4)的自动运行。目前5号线各系统的联调联试,具备测试环境的913个测试项实际通过率97.84%,超过预期95%的测试目标。
亮点一:驾驶室变身观景台
从徐家棚站登上5号线列车,记者发现,车头没有传统的驾驶室,采用与客室一体化设计,更像一个宽阔的观景平台。列车运行控制盘上绿色、蓝色、紫色的光线交织,科技感十足。站在这里,列车行驶情况一目了然,当列车钻出地下隧道,进入高架段运行后,“柳暗花明又一村”,观景效果更好。
据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车辆部工程师刘健介绍,5号线从去年7月进入调试,全自动运行的调试内容,比常规线路多很多。列车采用四动两拖六辆编组,长度约为140米,高3.8米,宽3米,最高运营速度为80公里/小时,每列车定员载客约1896人。
地铁5号线列车采用全新的变频空调系统,可实现最大程度的节能降耗,并且配备具备杀菌、消毒、净化空气等功能的等离子空气净化器。车内的照明系统,具备自动调节照度功能,有效提升乘坐舒适度。
当天上午10点多,列车抵达5号线终点站中医药大学站,自动折返。在终点站停站后,会自动清客自动关门,从站台自动发车,到折返线换端,最终实现转圈的运营。
亮点二:智能化确保列车全自动运行
5号线如何实现全自动运行?全自动运行系统根据运营计划,自动为列车上电、远程唤醒列车并进行上电自检、静态测试及动态测试等,全部检测成功后方可允许列车自动打开空调、照明等设备并出库运行。
列车的站间运行、站台精确停车,开关门、发车离站,至终点站清客后折返重新载客运行等过程均自动完成。根据中心运营任务,列车执行完控制中心下达的载客运行任务后,自动关闭列车空调照明等设备,并运行至停车场列检库自动进行精确停车和休眠,列车在停车场内也可以实现自动无人洗车、无人自动转线等作业。
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通号部工程师陈宇介绍,列车运行过程中如发生故障或异常事件时,控制中心可以远程重启车载系统快速恢复功能,如车载系统无法远程恢复使用,控制中心还可以远程人工控制列车降级限速运行至车站,人工干预处理减少对运行秩序的影响。
亮点三:“黑科技”全方位织就安全网
刘健介绍,与常规地铁列车相比,车辆增设脱轨及障碍物检测装置、带远程复位功能的断路器、列车智能运维系统等设备。
为确保乘客安全,列车车门、站台门均具备防夹功能,车门及站台门关门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会自动打开,并再次尝试关闭,可自动开关3次;具备车门站台门间间隙探测功能,如关门后,车门站台门间遗留乘客或物品,系统将禁止列车发车,保障乘客及物品安全。
列车运行过程中,如乘客晕倒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乘客可通过列车紧急呼叫装置与控制中心服务人员通话,中心服务人员会及时通知车站值班人员上车提供帮助;列车运行过程中如发生火灾等,全自动运行系统会将火灾系统及对应区域的视频图像自动推送至控制中心,提高中心应急处理响应速度。
确保驾驶安全方面,列车设置障碍物脱轨检测设备,实时检测轨道上的障碍物情况,当检测到障碍物时,列车立即实施紧急制动停车;如发生脱轨,系统自动联动临线列车及后续列车紧急停车。
恶劣天气下,可采用雨雪模式运行,系统自动降低列车运行速度、加大列车安全距离、降低牵引制动力等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如发生重大灾难性事件,如地震、战争等,控制中心可控制全线列车紧急停车。
为保障运营维护人员安全,正线及车辆段采用全封闭管理并设置作业人员防护开关,如需进行维护作业,需激活人员防护开关,此时系统自动建立安全防护分析,防护分区内列车立即停车,防护分区外列车不允许进入防护分区内,实现对维护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
武汉市轨道交通5号线工程起于南三环站,止于武汉火车站,线路全长33.57公里,南北纵贯武昌全镇,是武昌区域内第一条骨干线路。建成通车后,可以分担过江客流,有效缓解武昌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改善青山区的交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