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page  数据  小红  红书  考试  论文  数据分析  关键词  哪些  搜索 

男孩喝饮料险丧命,这些零食正变成孩子的“隐形杀手”

   日期:2024-12-18     移动:https://sicmodule.kub2b.com/mobile/quote/7372.html

吃喝从来没有小事,尤其对孩子,更要严格把关。

男孩喝饮料险丧命,这些零食正变成孩子的“隐形杀手”

1

近日一则江苏常州小男孩喝碳酸饮料的视频上了微博热搜,刷屏家长的朋友圈。

视频里,11岁的男孩明明身高140cm,体重却超过了160斤,尤其是脖子乌黑乌黑。

这可把明明妈吓坏了,赶紧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原来孩子得了“黑色棘皮病”。

黑色棘皮病是一种极少见的皮肤病,以皮肤角化过度,色素沉积及乳头瘤样增生为特征,主要是由于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造成。

虽然碳酸饮料不是明明生病的直接因素,却是背后推波助澜的一大黑手。

据明明妈说,明明近半年特别爱喝碳酸饮料,每天当水喝,平时还特别喜欢甜食,但极少运动,所以体重越来越重。

近年来,因长期饮用碳酸饮料间接受害的案例不胜枚举:

2015年,南京小李,把可乐当水喝,体重从100来斤攀升到300多斤,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休克,送医抢救后险保性命。

2017年,宁波慈溪小凯因长期喝饮料,导致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整个视网膜牵拉性脱离并发白内障,双眼几近失明。

美国一个小男孩,酷爱可乐,长期饮用,结果满口漂亮的小白牙发黑腐烂,最后不得不换上假牙。

……

吃喝从来没有小事,尤其对孩子,更要严格把关。

2

为了孩子健康,再小心都不为过

碳酸饮料造成的危害数不胜数,家长也逐步严控孩子对它的食用,但是这就够了吗?

不,远远不够。

就在上个月,广西柳州黄女士的女儿因食用抖音很火的冒烟冰淇凌,被-196℃的液氮冻伤。

今年初,湖南一名15岁少年因食用15包辣条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被送进ICU急救。

2017年,成都5岁儿童因长期食用方便面、火腿肠等,致肝癌晚期,治疗半年,最终不幸离世。

……

这些添加剂、致癌物质泛滥的垃圾食品一直在侵害着我们的孩子,而这些孩子不幸的背后,都或多或少有几分成人的侥幸:

既然有人卖,又有人吃,吃了还没事,那孩子吃一些也没事。

错!大错特错!

孩子发育过程中,肠道系统不够完善,肝脏的解毒排毒功能远比成人低,很多时候对成年人来说安全的食品,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一剂毒药。

2017年9月,浙江2岁男孩一口气吃了20颗白果,不幸中毒身亡。

医生指出,生白果比熟白果毒性更强,如果接触到核仁或肉质外皮,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甚至会呼吸衰竭。老人一般食用10g左右为佳,孩子则不能食用。

对成人来说,蜂蜜是美容养颜佳品,但对1岁内的孩子来说就是毒药。

东京一6个月的宝宝因为每天食用有蜂蜜的果汁,导致肉毒杆菌中毒,呼吸衰竭,入院三天不幸去世。

妈妈们含辛茹苦怀胎十月,由死向生才把宝宝带到这个世界,看到孩子幸福快乐这一切就值了,但这一切发生的基础是孩子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否则再美的景象都是昙花一现。

所以,对于孩子的饮食,草木皆兵都不为过。

3

如何优选零食?

既然好的坏的零食都有可能危害孩子健康,那就杜绝一切零食,一劳永逸?

结果发现,孩子不是哭闹不止,就是变着法躲开你的视线偷吃零食,后果反而更不可控。

张思莱医师指出:

放纵不管和一刀切的做法都不可取,对于零食应当合理选择、规律食用才是上策。

红黑零食辨别法

1.看商标

三无产品坚决不能买。

2.看配料

① 通常排名越靠前的配料含量越多

应选择天然原材料靠前的,如鸡蛋、牛奶、果蔬之类。如果糖类或添加剂排在前面的要避免食用。

② 反式脂肪酸含量过多的不要选

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同时减少可预防心脏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

此外,反式脂肪酸还会诱发肿瘤、哮喘、II型糖尿病、过敏等病症。反式脂肪酸严重影响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和成长中的青少年。

③ 避免添加剂过多的食品

带“糖”“蜜”“甜”字样,基本是甜味剂,含量超标导致肥胖及多种并发症。

带颜色词的一般是色素,人工合成色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最新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导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甚至是转换成致癌物质。

带苯甲酸、山梨酸字眼,多为防腐剂,过量会破坏正常的新陈代谢。

带“胶”字的多为增稠剂,如卡拉胶、黄原胶,经常食用会导致比如糖尿病、痛风等疾病。

3.零食黑名单,避免给宝宝食用

含铅零食:铅制罐头食品、皮蛋、爆米花、膨化食品等

高热量零食:碳酸饮料、糖果、巧克力、薯片等

亚硝酸盐过高零食:腌制食品(泡菜、火腿肠、话梅)、烧烤等

含激素零食:鸡脖鸭脖、炸鸡等

含反式脂肪酸零食:奶油蛋糕、冰淇淋、珍珠奶茶、蛋黄派等

含防腐剂过高零食:龟苓膏、肉脯、果脯等

易呛喉小食物:果冻、软糖等

4.零食红名单,营养又健康

奶及奶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充足的钙

软面食:蒸糕、儿童面条、馒头、粗粮面包,补充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

新鲜水果:促进食欲、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

5.选对零食,更得吃得科学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2018)》指出:

●2-5岁学龄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因遵循以下原则:

① 少量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坚果

② 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

③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④ 零食应新鲜、多样、易消化、营养卫生

⑤ 安静进食,避免呛堵

⑥ 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6-12岁学龄儿童为过度模式:

①可见适量加餐,优选水果、奶类、坚果

②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喝含酒精、咖啡因饮料

③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

●13-17岁青少年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明显增加能量和营养摄入:

①三餐吃好,避免零食代替正餐

②减少摄入高盐、高糖、高脂肪及烟熏油炸零食

③优选水果、奶类、坚果,少喝含糖饮料,不喝酒

4

小心零食背后的“隐形杀手”

给孩子选对了零食,又有了科学的食用方法,于是老母亲们长舒一口气,无比欣慰地感叹:终于安全了!

那你就想多了。

江苏苏州,一个8岁男童将零食里地干燥剂放入有水的饮料瓶,造成爆炸,飞溅的高温强碱性液体将孩子整个左眼球腐蚀掉,致终身失明。这绝非危言耸听的个例。

为了保持食物干燥,延长储存期,一般零食包都会有干燥剂。常见的干燥剂主要是石灰干燥剂和硅胶干燥剂。这两种成分都对于孩子来说都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误食,后果不堪设想。

对6岁以前,辨识力弱的孩子,家长因提前将干燥剂处理掉,不让孩子接触,同时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教育,告诉孩子干燥剂的危害,及正确处理方法。

本文地址:https://sicmodule.kub2b.com/quote/7372.html     企库往 https://sicmodule.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