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质量涉及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标准体系、数据采集方式、依法统计等方面,国家统计局如何保障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当前,我国政府统计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只有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统计数据,才能更好服务宏观决策、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国家统计局一贯高度重视统计数据质量,近年来采取了许多举措,取得了较好成效。
建立统一、完整、适用的统计标准体系和科学、统一、规范的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科学、高效、节约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努力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我国经济核算制度采用联合国等五大国际组织联合颁布的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国民账户体系2008》,与国际统计规则接轨。
目前,在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设立国家统计调查制度44项。
建立专业统一、使用方便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平台,建设统一完备、及时更新的统计数据库体系。完成统计云管理平台和技术平台开发建设,基本建成覆盖统计业务全流程、支撑绝大部分统计业务的信息化应用体系,主要统计调查业务基本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
同时,深化统计大数据应用,积极推动价格统计调查数字化转型,深化卫星遥感和传感器技术在农业和畜牧业统计调查中的应用,强化第三方支付、网上零售平台大数据在消费市场统计监测中的应用等。
为强化国家统计质量管理,实现统计质量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国家统计局印发了《国家统计质量保证框架(2021)》《统计业务流程规范(2021)》,从统计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适用性、经济性、可比性、协调性和可获得性等9个方面,确定了统计质量的评价标准,从确定需求、调查设计、核准备案、任务部署、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评估、数据公布与传播、统计分析、项目评估等统计调查流程的10个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要求。制定并印发《统计调查项目、改革方案、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办法》,持续开展以第三方评估方式进行调查项目执行情况评估,为改进完善相关领域统计制度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制定并印发《统计源头数据质量核查办法(试行)》,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各专业数据核查方案并开展核查工作。
目前,我国已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为龙头,由《统计法实施条例》《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法规规章组成的比较完备的统计法律制度;“统计造假”被纳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处分范畴;“落实统计监督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等内容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为统计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统计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统筹开展常规统计督察、专项统计督察和统计督察“回头看”,压紧压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依规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各类统计违纪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