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舟山东路
邮编:310015
电话:0571-8018528
网址:https://www.zju.edu.cn
简介:
【学院历史】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前身为原杭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浙江省最早开展新闻传播教育和研究的部门。1958年,杭州大学开始设立新闻系,后因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调整而停办。1978年, 杭州大学和《浙江日报》商定,在中文系开办新闻专科。1982年,为适应需要,筹建了中文系新闻专业,学制四年,并在当年招收新闻本科。1988年,重新恢复新闻系建制,成立了杭州大学新闻系。为了适应社会和新闻业发展的需要,除了原有的一个新闻学专业,又先后建立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和广告学专业。1993年,杭州大学与浙江日报、浙江广播电视厅、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新华社浙江分社等数十家浙江新闻媒体一起,建立了杭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998年,杭州大学和浙江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浙江大学,学院遂成为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隶属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本学院是浙江省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力量,现有两个研究所: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和传播学研究所,分别从事新闻和传播以及与此相关的各方面研究。我院现有教职工近4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6人。我院共有各类学生47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0人,本科生446人。 【学科发展总体目标】今后五年,本科教育在1999年度招生规模(新闻学专业60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40人、广告学专业40人)的基础上基本稳定,略有增长:重点是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争取2000年申报批准新闻学博士点。99级起修订和施行新的教学计划。
年度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 招生本科生140名,招收硕士研究生19名,招收成人教育专升本学生146名,举办研究生进修120人。 | 招生本科生140名,招收硕士研究生20名,建立新闻学博士点。 | 招生本科生140名,招收硕士研究生25名,招收博士生3名。 | 招生本科生150名,招收硕士研究生30名,招收博士生5名。 | 招生本科生150名, 招收硕士研究生30名, 招收博士生8名。 |
科学研究与开发 | 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 横向课题5项。 | 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 横向课题5项。 | 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 横向课题8项。 | 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 横向课题8项。 | 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 横向课题10项。 |
学科队伍建设 | 增加硕士生3名, 增加副教授3名, 增加教授1名。 | 增加博士生1名, 增加副教授3名, 增加教授1名。 | 增加博士生2名, 增加副教授2名, 增加教授1名。 | 增加博士生2名, 增加副教授2名, 增加教授2名。 | 增加博士生2名, 增加副教授2名, 增加教授2名。 |
学科点工作条件的改善 | 改造实验室,增添科仪、图书资料。 | 争取学校投资,扩建摄影暗房、演播室,投资计划250万元。 | 投资250万元建立广播电视机房,建立电脑编辑系统。 | 逐步建立网络传播中心。 | 完善新闻摄影、电脑房和编辑系统及演播室。 |
专业设置:
本专业培养具有人文学科基本素质,系统掌握新闻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新闻采访和写作能力,能独立编写和主持播出新闻类作品的大众传播媒介(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的记者、编辑。同时培养能够从事新闻、出版、宣传及相关部门工作的经营管理人才。本着面向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主战场、为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新闻人才的指导思想,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强化计算机能力和网络传播技能,同时努力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新闻采写、创意策划与制作的实习,除平时注重能力训练外,还集中安排一段时间去省、市(地)县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从而使学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快出成果。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新闻理论、中外新闻史、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广播和电视新闻、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宣传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和广告学等。
广告专业是综合性的应用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学科知识基础,掌握广告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有较强市场调查、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能独立从事现代广告的策划、创意和制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交叉专业人才。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除经常性的实践能力训练外,还将集中一段时间在新闻媒介、广告经营部门实习。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广告学原理、广告策划、创意、广告制作、中外广告史、广告法与广告企业经营管理、广告摄影、广告文案写作、广告设计、广告效果、广告心理学、市场营销、公共关系、传播学、美学以及美术基础等。
学位信息:
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提供包括报纸、电视和广告策划等各方面的专业教育。现在我院共设有3个本科专业、2个硕士专业。3个本科专业分别是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和广告学专业,并授予学士学位。
本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始于80年代末,经过近10年的发展,现在共有2个硕士专业点:新闻学和传播学,并授予新闻学和传播学硕士学位。
院系领导:
师资力量:
本学科有教授、副教授12人,讲师10人,助教8人,兼职教授23人。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学科已经建成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桑义磷:复旦大学新闻系1960年毕业,教授,新闻传播研究所长,出版专著、教材2部,在国内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5篇,获省级奖励2项,在国内新闻教育界有一定影响。主攻现代新闻报道学。王兴华:原杭州大学新闻系(后并入中文系)1964年毕业,教授,副系主任,出版专著1部,在国内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获省级奖2项。主攻新闻编辑、评论学和宣传学。邵培仁:徐州师院中文系1978年毕业,教授,传播研究室主任,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跨世纪青年学术带头人。目前已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80多篇,获省市级奖励2项,在国内传播理论界有一定影响。主攻传播学。
学术梯队老中青结合,50岁以上4人,多数在45岁以下,其中30岁左右的7名,硕士、博士生10名。专业结构也较合理,既有新闻专业的,也有文学、历史、经济专业的。梯队中既有理论深厚的,也有动手能力强的;既能搞教学、科研,也能到新闻单位从事采访写作、编辑和广电新闻制作。这样的队伍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术成果:
1990年以来出版教材、专著28种,发表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省部和学校科研项目近50项。新闻学和传播学的部分成果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90年以来分获省部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序号 |
成果名称 |
颁奖单位 |
获奖等级 |
获奖时间 |
本学科负责人排名 |
1 |
新时期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国家教委国家级教学成果 |
二等奖 |
1997.10 |
王兴华(1) |
2 |
中国散文发展史 | 省教委社科优秀著作 |
二等奖 |
1998.5 |
张梦新(1)王兴华(3) |
3 |
新闻传播学 | 省教委社科优秀成果 |
二等奖 |
1996 |
黄旦(1) |
4 |
新闻广播学 | 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 |
二等奖 |
1994 |
李言(1) |
5 |
新闻摄影学 | 浙江省教委社科成果 |
二等奖 |
1996 |
徐忠民(1) |
序号 |
论文和论著名称 |
本学科作者 |
排名 |
出版刊物名称 |
发表年份卷号 |
1 |
宣传学引论 |
王兴华 |
1 |
杭州大学出版社 |
1994.6 |
2 |
新闻评论学 |
王兴华 |
1 |
杭州大学出版社 |
1998.2 |
3 |
新闻学概论 |
王兴华等 |
1 |
中央电大出版社 |
1994.10 |
4 |
新时期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课题 |
王兴华等 |
1 |
国家教委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1997.12 |
5 |
广告业如何健康的发展 |
王兴华 |
1 |
95中国广告年鉴 |
1996.12 |
6 |
大众传播功能与广告真实性 |
王兴华 |
1 |
96中国广告年鉴 |
1997.12 |
7 |
新闻传播学 |
黄旦 |
1 |
杭州大学出版社 |
1995.5 |
8 |
8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媒的基本走向 |
黄旦 |
1 |
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
1995.12 |
9 |
突破“记者式”研究的框式 |
邵培仁 |
1 |
96中国新闻年鉴 |
1997.12 |
10 |
传播学导论 |
邵培仁 |
1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1997.7 |
11 |
传播社会学 |
邵培仁 |
1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1994.4 |
12 |
媒介经营管理学 |
邵培仁 |
1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1998.12 |
13 |
论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 |
邵培仁 |
1 |
人大复印资料《新闻学》 |
1996.3 |
14 |
谈新闻传播社会学 |
邵培仁 |
1 |
人大复印资料《新闻学》 |
1995.2 |
15 |
新闻媒介管理改革刍议 |
邵培仁 |
1 |
人大复印资料《新闻学》 |
1995.11 |
16 |
新闻传播学 |
邵培仁 |
1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1995.1 |
17 |
新闻报道学 |
桑义磷 |
1 |
杭州大学出版社 |
1996.11 |
18 |
消息写作学 |
沈爱国 |
1 |
杭州大学出版社 |
1996.12 |
19 |
新闻编辑学 |
吴飞 |
1 |
杭州大学出版社 |
1995.11 |
20 |
新闻摄影学 |
徐忠民 |
1 |
杭州大学出版社 |
1996.6 |
21 |
外国新闻史新编 |
张允若 |
1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1996.8 |
22 |
报道摄影 |
徐忠民 |
1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1994.7 |
23 |
新闻摄影的困惑与出路 |
徐忠民 |
1 |
人大复印资料《新闻学》 |
1996.1 |
24 |
广播学导论 |
李岩 |
1 |
杭州大学出版社 |
1998.6 |
25 |
大众传播过程的异化现象 |
李岩 |
1 |
新华文摘转载 |
1997.10 |
26 |
电视新闻学 |
朱菁 |
1 |
杭州大学出版社 |
1998.12 |
27 |
节目主持人通论 |
俞虹 |
1 |
杭州大学出版社 |
1996.3 |
28 |
基础摄影教程 |
邵大浪 |
1 |
吉林摄影出版社 |
1994.7 |
29 |
现代广告学 |
潘向光 |
1 |
杭州大学出版社 |
1996.12 |
30 |
现代广告文案撰写 |
胡晓云 |
1 |
新华出版社杭州大学出版社 | 1997.61998.10 |
31 |
抽象摄影 |
徐忠民 |
1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1998.10 |
32 |
广告摄影 |
邵大浪 |
1 |
吉林摄影出版社 |
1998.12 |
33 |
新闻写作中的求异思维 |
沈爱国 |
1 |
人大复印资料《新闻学》 |
1996.4 |
34 |
广告传播中的人际传播 |
潘向光 |
1 |
新闻与传播研究人大复印资料《新闻学》 |
1995.4 |
35 |
广告业的国际化和广告运作的本土化 |
潘向光 |
1 |
人大复印资料《新闻学》 |
1997.6 |
36 |
平民意识,电视新闻传播的新起点 |
朱菁 |
1 |
人大复印资料《新闻学》 |
1995.11 |
37 |
茅坤集(上、下) | 张大芝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 条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