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韧: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芜湖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相关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请大家把手机打到静音。
党的二十大刚刚胜利闭幕,二十大报告举旗定向、思想深邃、引领时代、开辟未来,报告中明确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芜湖市卫健委党委委员、二级调研员王学斌同志,给我们解读《中共芜湖市委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也邀请到了市卫健委医政科邵翔科长、疾控科陈浩副科长就相关问题进行现场解答。
王学斌: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市卫生健康委,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党的二十大刚刚胜利闭幕,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我市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皖发〔2020〕25号),全面推进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2022年2月17日,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芜市发〔2022〕3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下面,我就《实施意见》具体内容向大家作简要解读
一、总体要求及工作目标
《实施意见》提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系统谋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统一指挥、联防联控,科技引领、精准施策,依法依规、系统治理为基本原则,着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为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提供有力保障”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到2022年,全市公共卫生领域突出短板弱项基本补齐,初步建成体制机制完善、功能条件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公共卫生体系;到2025年,完善平战结合、科学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构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全市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达到全省领先水平”的阶段性目标任务。
二、主要任务
《实施意见》围绕应急指挥、疾病预防控制、监测预警、医疗救治、人才保障、科研创新、应急物资保障7个方面提出了共计29条具体任务。
(一)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体制机制,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服务能力,创新医防协同的疾病预防控制机制。
(二)增强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监测预警能力。构建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全市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预警全覆盖,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和检测能力建设,健全完善智慧化多点触发预警机制。
(三)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省市共建区域性传染病救治基地,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提升县级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发挥中医药防控优势作用,推进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加强相关学科、实验室和人才队伍建设,预留方舱医院战时改造条件。
(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卫生创建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五)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中医药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强化中医药科研支撑平台建设,鼓励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开发和使用,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
(六)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法治保障工作。推动完善公共卫生制度建设,规范公共卫生和疫情防控执法机制,深化公共卫生和疫情防控法治宣传。
(七)提升公共卫生科技攻关能力。完善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强化基础研究资源配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科技攻关支撑平台建设,培养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
三、创新举措
我市《实施方案》在健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与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责任落实两个方面,提出了创新性举措。
(一)健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坚持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健全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机制,完善监测、预警、决策、处置全链条响应机制,成立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秘书科,加强日常重大疾病防控和重大风险会商研判,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各县市区、开发区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协调统一、上下联动机制,完善决策指挥体系。
(二)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责任落实。牢固树立重大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意识,加强区域合作和联防联控,压实四方责任。建立完善督导、考核和问责机制,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陈韧:
感谢王主任的详细解读!下面进行现场提问环节。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就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陈韧:
请市卫健委疾控科陈浩副科长回答。
陈浩:
针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5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强化在体系建设、队伍培养、机制改革等方面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明确年度目标、细化任务分工,建立督导机制,保障任务落地。
二、强化项目支撑。按照整合协同、集约高效的原则,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
三、落实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公共卫生机构保障水平。调整医疗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加大向基层转移支付力度,切实提高基层保障能力。
四、深化宣传引导。开展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促进健康习惯养成,不断提升全民文明健康素养;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加强重大疫情舆情跟踪研判,主动发声,正向引导,依法追究借机造谣滋事者的法律责任。
五、强化督导考核。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督导,对重点任务、重点措施落实情况实行定期调度。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持续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记者:
新冠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提示我们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有待加强。下一步,我市将采取哪些措施,强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
陈韧:
谢谢记者朋友的的提问,请市卫健委医政医管科邵翔科长回答。
邵翔:
记者朋友你好,芜湖市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重点任务,主要涉及7个方面。
一是共建区域性传染病救治基地。省、市深度合作,在江北新区建设1个省级区域性传染病救治基地—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分中心,它将承担我市及皖南地区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人才培养、临床科研、应急物资储备等任务。
二是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改造升级着手新建市级传染病医院,承担本市辖区内传染病患者集中救治、应急物资储备等任务。同时依托辖区内三甲综合医院建设5个相对独立的感染病区和可转换病区。
三是提升县级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加强无为市、南陵县、湾沚区、繁昌区4个县级医院传染病区建设,今年内将全部完工。
四是发挥中医药防控优势作用。在省级支持下,依托市中医院建设安徽省区域性中医疫病救治中心。组建市级中医疫病防治(应急)队伍,在近年来的新冠疫情医疗救治和预防通过中西医结合取得良好效果。
五是推进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健全覆盖市、县、镇三级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城市地区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农村地区不超过20公里。我市负压救治车今年翻一番达到64辆。
六是加强防控措施和学科人才建设。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推进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发热门诊、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核酸检测体系,我市单管能力达到40万以上。加强感染、呼吸、重症等学科建设和远程会诊平台建设。
七是预留方舱医院战时改造条件。充分考虑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应急需求,完善新建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等公共设施场地设计,预留改造空间,使其具备快速转化为救治和隔离场所的基本条件。
回答完毕,感谢你的提问。
陈韧:
如果记者朋友们还有关心关注的问题需要了解,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市卫健委法规体改宣传科联系,联系电话:3991649。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媒体朋友对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高度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