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从冬至至立春是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节。膏方又称膏滋、煎膏,起源于汉代,选择多种道地药材组成方剂,并经多次煎熬、去渣,将药汁经微火浓缩,再加入,如蜂蜜、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滋补品收膏,形成稠厚的膏滋,用于防治疾病、滋补强身、延年益寿。
仁宝膏方特点
一人一方、辩证论治,
道地药材、全程溯源。
独立包装、携带方便,
口感适宜、疗效持久。
特邀专家
沈惠风
仁济医院中医科原科主任
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师从全国著名老中医、上海市名中医秦亮甫教授。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
上海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
上海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学术研究分会委员;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常务编委;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编委,曾任上海针灸学会理事。
擅长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
刘煊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后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科主任;
世界中联肿瘤经方专委会副会长、肿瘤精准医学专委会秘书长;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委会常务理事兼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预防医学会委员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参与课题十余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专著1部。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和上海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审稿专家等。
擅长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尤其在萎缩性胃炎、胃肠息肉、肠腺瘤、慢性肝炎及脂肪肝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诊治中有独到之处;对于胃癌、肠癌、肝癌、肺癌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术后的中医药调治,有特色之处。
刘宁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2014入选上海市卫计委杏林新星计划。获得各项科技奖励7项,第1作者发表论文39篇,其中SCI 18篇。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
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西医结合预防与保健分会 青年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 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 委员
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及市级课题等共7项。
擅长中医药减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期,降低放化疗、靶向等治疗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子宫肌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杨周剑
上海市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副院长
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上海市杏林新星,上海市海派中医徐氏儿科继承人,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医儿科及内科临床工作。
擅长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常见疾病:反复感冒、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积食等疾病。
上官文姬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 杏林新星”;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综合性医院中西医协同委员会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中医科,仁济宝山分院中医内科执行主任。长期从事中医门诊工作,致力于中医经典传承,善用经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市级课题1项,市级人才项目1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
诊疗范围涉及中医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肿瘤术后中药调理、慢性咳喘、虚劳病、脾胃病、月经病、肥胖病、不寐病(睡眠障碍)、湿疹、关节痛等。用药“快、狠、准”,可迅速缓解急性症状、减少发作频率。
精美礼物
活动当天前30名患者
可获得精美养生锤一只
膏方门诊时间
本场专家咨询活动为:
11月29日(周五)上午
11月22日起,
每周五上午均有膏方门诊
膏方门诊地点
仁济医院宝山分院门诊3楼 专家诊区
挂号窗口
门诊1楼 5号挂号(收费)窗口
(挂号费按照普通门诊费用)
咨询电话
66893703、66893705
供稿、图片:中医科
编辑:宣传科 盛纯
审核:杨艳 上官文姬 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