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跟小姨带着三娃又双叒叕来了海边。
每年暑假雷打不动的项目,雷打不动的位置,雷打不动的景色……
不动到啥程度呢?
连拍照都没啥欲望了。
昨天本来想着拍点照片发一发,结果越拍越发现,这不跟去年、前年一毛一样吗?
去年跟今年的照片,不能说一毛一样,只能说毫无二致。
不过是娃更高了、我更老了……
说回今天的话题,暑假才过两周,手机战就打响了一个又一个。
有的父母上班,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在家,别的没干,净抱着手机玩了。
有的为了不让孩子玩手机,在家开启了你藏他找的“游戏”;
有的为了避免孩子在家玩手机,带孩子出去旅游,结果高铁上、酒店里,孩子一直抱着ipad,只是换了个地玩iPad。
每到这种长假期,父母最担心的恐怕就是电子屏幕时间了。
而过长的电子屏幕时间,早已经在不知不觉影响着我们的孩子,比如:
影响大脑各方面发育
经常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孩子,很明显专注力、记忆力、思考能力都明显要差一点。
影响孩子睡眠
有研究指出,电子产品对人的睡眠干扰很大,尤其是电子屏幕中的蓝光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
而褪黑素是我们进入深度睡眠的重要因素。
影响视力发展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而且疫情期间近视率快速上升。
孩子玩手机可以说是当代家长的集体焦虑。那怎么才能让孩子戒掉手机瘾呢?
今天分享给大家几个亲测有效的方法。
01
手机态度:不限制不提供
在玩手机上有一个大坑,很多朋友都掉过,那就是过度「限制」。
很多家庭都对手机有明文规定,比如每天动画片看两集,游戏玩1小时等。
但看似民主的「限制时间」,其实和强硬禁止一样,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玩手机这件事。
规定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反而会促使孩子养成每天看手机的习惯。
你以为你给他看得是每天两集,但其实你赋予的是他可以一年365天每天2集的权利,少一天都不行。
限制的根源是在鼓励需求。
限制一来,原本可有可无的事情,哪天不看,他就感觉自己亏了一个亿!
有个朋友家,之前规定让孩子每天晚上玩一小时手机,但孩子不是打游戏,就是刷跟游戏相关的视频。而且因为玩这一小时,孩子整个晚上都没办法专下心写作业,总想着能不能多看一会,再看一会儿。
后来,朋友直接取消了每天的手机时间。
所以,限制并不可取。
正确的做法,是不过度限制也不主动提供。
像是DD这种小点的孩子,越禁止越渴望,所以娃想玩手机,想看个动画片的时候,可以同意。
但我们心里要有一个大概的预估,时间差不多了或不想让他继续了,就要不动声色地转移娃的注意力。
比如DD看动画片,差不多看两集,我就会建议他说“一会我们下楼玩吧”、“看完这集,我们一起搭个大城堡吧”....
如果是CC这种大一点的孩子,就可以少点套路多点真诚了。
可以坦然告诉孩子玩手机的危害,自己不希望ta玩得时间太长。
然后跟孩子一起协商如何减少玩手机的频率,比如从每天都玩一小时换成一周玩2次,然后换成只在周末玩。
逐渐减少玩手机的频率,从而漫漫地地减弱孩子对手机的依赖。
02
用不上瘾的形式,替代上瘾的形式
如果孩子就是迷恋电子屏幕,高低得看会儿、 得看点什么,你一刀切的禁止肯定是不行的。
轻则逆反,重责叛逆。
所以,这个时候,可以让他继续看,但是要用不上瘾的形式,逐渐代替上瘾的形式。
什么是上瘾的形式?
一根食指、一部手机,会滑就停不下来。
是啥我就不点名了,这种毫无门槛就让孩子无法自拔的上瘾类型,能不提供就坚决不提供。
不要用算法考验人性。
没有孩子扛得住。
什么是不上瘾的形式呢?
电视机、投影仪……
插电、开机、等开机、调频道、翻找喜欢的……
门槛越高,孩子对电子产品沉迷的可能性越小。
而且,一旦观看形式脱离了大数据的监视,内容把控起来就变得格外容易。
为什么短视频上瘾,因为算法根本不许你离开。
孩子可能只是喜欢看个猫,就会有无数的猫视频等着它,上瘾没有终点。
超强的大数据,总有办法 让孩子一直停留在符合其喜好的视频娱乐里面(通过推送无穷无尽类似新内容),当下的刺激脱敏了,那就来点更刺激过瘾的,反正别想走。
大人尚难逃脱,自律性较弱的孩子,自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前段时间,就连马斯克都在网上发言,称之前没有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社交媒体,现在感觉到后悔,这可能是个错误。
而TikToK掌门人周受资,则明确表示,从来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用手机刷短视频,他的孩子13岁之前是不能刷Tik Tok的。
而苹果的CEO库克,同样禁止他的侄子使用社交网络。
作为科技巨头们的创始人和发明者,他们无疑是最了解“背后机密”的人,所以让自己的孩子跟网络社交媒体保持距离。
但普通人的娃,却被背后这双无形的大手操控着,跟手机越来越紧密。
所以,我们家对孩子的电子产品,控制还是较严格的,CC&DD除了上网课、作业打卡会使用学习机,平时看动画片或纪录片等等,都会使用电视或投影仪。
传统动画片、纪录片,就比较纯粹了,一集完了,就完了。
而且,这类资源本身就比较优质,还能经过父母把控。
我们家俩娃暑假,自然也看屏幕。
但内容上,首选的永远是各类纪录片、科普类动画、原生英文动画等。
这两天我也在整理纪录片,明天专门给大家出一篇。
还有逢人必推的土豆逗,每年暑假都靠它续命。(点击文字可下单 土豆逗)
然后,一些优质动画片也可以。
小小优趣,我自来水安利无数年的神器,也娃暑假的精神食粮。
大屏上一投,一窝孩子暑假看起来不知道多爽。
我长期跟孩子们一起看大屏,其实我发现:
越是高质量的内容,越不容易“成瘾”。
越是没营养的内容,越是需要「高强度刺激」抓兴奋点,让孩子们停不下来。
更不用说,屏幕大了,孩子坐的就远了,对视力也是更友好的。
03
在孩子无聊的时间,提供一些有趣且门槛低的活动
习惯了玩手机的孩子,感到无聊的时候会更多,所以,更需要家长为他们提供更多、更高质量且门槛更低的娱乐方式。
最简单的,就是开放式玩具。
今年我给CC入手了一款大体量搭建玩具。
她和小伙伴俩人在大厅捣鼓了一整天,给美人鱼建造的城堡,我看了都直呼好家伙。
这么高,真不知道俩人是咋搭上去的。
每年暑假我都会全世界各地选品给孩子淘各种好玩的开放性玩具。
唯有如此,漫漫长假,才可抵御手机诱惑,当然,也是解放老母亲。
往年开团过的积木条,有趣又杀时间,没有任何门槛,傻瓜式玩耍,孩子就能玩一天。
还有一些孩子喜欢的手工。
对于正是贪玩年纪的娃,有什么是比动手更有趣的呢?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阅读!
说实话,我身边只要是爱阅读的小孩就没有手机上瘾的。
因为,无聊这件事压根就不存在,闲下来他们也能随手拿几本书来打发时间。
而不是非要缠着你要手机。
所以,培养阅读习惯非常重要,这件事宜早不宜晚。
而阅读最开始一定是父母领进门的,只要你讲的够有意思,书选的足够有趣,合适,那就没有不爱阅读的小孩。
所以,上周也给大家直播了暑假书单。让娃们俩月不书荒!
04
户外、社交活动也必不可少
Johann Hari在TED演讲中说的:上瘾的对立面,不是清醒克制,而是连接。
之所以现在对手机上瘾的人很多,是因为数字时代减少了人与人联系的机会,与世隔绝和孤独寂寞都是危险的,也会更容易让孩子沉迷虚拟世界。
所以,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建立与周围人的链接。
可以是跟父母进行高质量的亲子活动;
也可以是找同学、伙伴进行愉快的游戏。
还可以到大自然去随意的探索和玩耍。
总之,尽量不让孩子感到空虚,保持精神上的动力,连续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就会越来越低。
PS:明天会给大家分享暑假纪录片的片单,我整理了许久,正好暑假可以看起来。
还有姐妹问投影仪,等了一年多,原本打算暑假前给大家推荐的。
但因为版本升级问题,预计要延迟到这个月底,物美价廉,一直等的姐妹,可以期待下哦!(可能会预售,但是必须提前抢,不然正式上架就秒空了)
-end-
推荐阅读
《“妈妈,我想玩会手机”,帮孩子戒掉手机短视频,这几个方法起初我也不信》
《人生赛道上被淘汰的第一批孩子,大多都是被这件事耽误了,父母也是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