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输出前加深理解
为了让别人听得懂,首先需要自己先去理解,当你对外输出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在大脑重新过了一遍知识点,也就对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2.输出时加强记忆
3.输出后查漏补缺
不管是做题也好,还是别人向你提问题也罢,如果自己答不上来,那答不上来的点就是你的知识盲区,一旦发现盲区,就可以去重新学习和理解,起到了查漏补缺的效果。
在输出时,不要直接看笔记先凭记忆在纸上画思维导图,实在记不起来,再去翻笔记,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加强记忆,也能瞬间暴露你没有掌握的内容。
将学到的知识用大白话讲给同学听,如果讲不出来或者对方无法理解,说明理解还不到位,需要进一步去梳理,尝试重新理解内容、组织语言后进行传授,直至对方理解。这个过程很痛苦,但能帮助你深入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这时就得把盲区补上,然后再次输出,检验迭代效果,在不断迭代中,让学习效果最大化。
有助于帮我们提升学习效率,保持专注力,和拖延症说再见。因为人的专注力不能长时间持续,大多在10-40分钟,专注时问过长的话,我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学习效率也会下降,但是短暂的休息后,又会得到恢复。
1.分解任务
2.执行任务
3.中途休息
4.继续执行任务
SQ3R方法不仅会让我们花更少的时间高效学习,而且还会锻炼我们在短时间内回忆信息的能力,对于预习第二天要学的课程和阅读题/材料题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将要读的书本或内容简单翻阅一遍,有一个粗略的了解,确定好学习的重点和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方向。
根据学习的重点和学习目标提出几个问题。
带着问题去精读,细致理解内容并回答自己刚才所设的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考、边圈点、边画杠杠,从而找出课文的重心和关键字眼。
直接可以运用费曼学习法进行复述,省时高效!
5.复习
读完所有章节之后,尝试回忆,复盘回顾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分散间隔复习以便巩固记忆。
1.避免无效重复
刻意练习更具备针对性,可以帮我们更加明确目标,有效避免无效重复。
2.学习成果显著
有针对性地去提升和做训练,再加上持续的练习,学习成果是显而易见。
明确目标是刻意练习的第一步,找到平日里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然后把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让练习变得跟打怪一样有趣。
训练过程中必须保持专注,专注就容易进入心流,会让心情变得十分愉悦,更容易坚持下来。
练习要有及时的反馈,才能知道哪部分做得好,哪部分做得不好,好的地方继续坚持,不好的地方及时纠正。
天道酬勤,要有足够次数的重复练习,才能从量变引起质变。在正确的道路上长期坚持,就一定能练出效果,提升成绩。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很多人的学习只注重输入,却忽略了输出。这个时候,你需要运用检索式学习法去提升学习效率。
所谓的检索,就是运用。检索式学习法就是通过输出巩固输入,就是说在学习的时候不光要输入检索式学习,还有重复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点,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学到的知识。
通过不断重复地调取、运用知识点,就达到了多次重复的效果。而且对知识的不断运用,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也强化了记忆。
上课时,可以重点听老师的讲解,等课后再根据回忆去梳理笔记,记不起来再去翻课本。晚上睡觉前,再回忆一下今天学到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腾粉们而言,做题是进行自我检验的好方法,只有掌握了知识点,才能做对题,而反复做题又能持续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每上完一节课,就可以和同桌互相分享对知识点的理解,如果有同学问你问题时,要积极回答,因为你的大脑会主动去调用对应的知识点,这也是一种应用。
其实每一种学习方法都很简单,或许我们也运用/尝试过,但远远想说最难的不是方法而是行动。想好了,立即行动!它就会成为我们学习道路上的利器!
长按 ↓ ↓ ↓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