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page  数据  小红  红书  考试  论文  数据分析  关键词  哪些  搜索 

重新观察孩子发现,AI崛起告诉我们的事,很多人没懂

   日期:2024-12-30     移动:https://sicmodule.kub2b.com/mobile/quote/16884.html

 看点    AI对教育到底带来了什么颠覆性改变?大家各抒己见。但在郝景芳看来,AI真正引起思考的,是家庭教育的作用。当父母真正了解了AI和教育的本质后会发现,相比焦虑,更需要有勇气给孩子机会。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景芳说 (ID: jingfangtalk)


文丨景芳说  编丨Sherry


自从去年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有无数人站出来聊AI的划时代影响,或者谈人类被AI取代,或者谈AI对教育的颠覆性影响。


但实际上,AI发达真正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点,几乎没有人注意到。


教育有什么用?


AI真正引起我们思考的,是家庭教育的作用。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微调(Fine Tunning).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大模型,像ChatGPT就是大模型,其他著名的大模型还包括国内的文心一言、智谱、Kimi、混元等大模型,国外的Gemini、Claude、Sora等大模型。每一个大模型,都可以理解为一个超级AI。

超级AI大模型可以回答很多问题,但少了精确和个性化。于是在跟各行各业结合的时候,都需要进行行业精细学习,一般称之为微调(Fine Tunning)。


举个例子,超级AI可以回答一般的法律问题,但如果一家律师事务所想要用来给客户咨询,还需要用自己律所的大量案例细节,精细化训练。


我说: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孩子说出来的话,要么是爸爸妈妈教的,要么是别人教的。如果孩子说出一些家人没教过的话,就大惊失色:你是跟谁学的?但其实,孩子说的很多话不需要有人教,就是孩子自己说出来的。


朋友:这么小也会自己想出这么成熟的话吗?


我说:不要小看孩子,每个孩子是生下来就自带大模型的,他们天然有超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孩子的大脑,比现在的ChatGPT大模型还厉害,有了生活数据,他们能自己加工出结果。我们家长做的事就是给孩子的大脑大模型做做微调。


朋友:从来没这么想过……你这么一说,我的教育焦虑少了很多……


人类大脑大模型,至少在现在阶段,比最厉害的超级AI大模型还厉害。

目前出现的AI大模型,还到不了通用大模型的境地,目前只是语言处理做到了相当好的程度,但是在机器视觉、多功能模块协同、抽象概念理解和推理、自主动机和反馈调节等方面,离人类的距离还很远。

AI还是无法分辨什么是真实世界的常识,常有知识幻觉。前一段时间还有AI大神讲过,训练机器视觉模型需要的数据量,是训练大语言模型的很多倍,也要困难很多。
人类婴儿,这些能力都是先天具备的。

3个月大的婴儿已经有基本的物理逻辑推理。婴儿的意图识别能力是细胞层面的,只要眼睛觉察到另外一张面孔眼角肌肉的轻微动作,就能感知对方的意图,以至于不会说话的1岁孩子就具备充分的“见人下菜碟”本能。婴儿也具备抽象概念理解的本能,这是学习语言的基础。

谁是儿童大脑大模型的程序工程师?是大自然。

人类大脑是经过千百万年大自然数据训练,数据量比现在最厉害的超级AI还要大很多。虽然进化缓慢,但是进化机制带来的算法优化,一点都不弱于当今最顶尖的科学家编制的算法。

孩童出生的时候,大脑中的基本处理算法都是具备的。一个数据进来,神经元细胞的处理和计算原则是“出厂即带”的。语言算法是天然配置在大脑里,只需要后天的数据输入,就能自行学会出生地语言。后天教育,其实是学习“本地数据”,例如民族语言、家庭信息、父母风格、环境规则、时代知识等等。

换言之,家庭教育是让孩子的大模型“本地化”

因此,对AI的理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卸下家长心里的压力。
你想想,当你用ChatGPT大模型训练一个自己的AI助手,是OpenAI工程师贡献大,还是你贡献大?你估计肯定知道,OpenAI工程师做了90%,你的微调最多10%功劳。

我们的教育也是。孩子90%的能力是出厂大模型自带的。我们固然需要教育,需要让孩子学习后天的数据,但我们不需要贪功,也不能贪功。

我们能做的,不外乎就是顺势而为,让孩子的先天大模型,发挥最好的作用。

也许有人会问:不是说基因和后天教育的作用,差不多是50%:50%吗?怎么被你说的好像基因和后天教育的作用像99%:1%似的?

书上说的50%:50%,只是解释“人与人的差异,先天和后天因素分别能起到一半作用”。这是肯定的。你的个人AI助理和我的个人AI助理,其中的差异一半是由于我们选择的大模型不同,一半是因为我们的个人数据不同。

但这不能抹杀大模型本身90%基石的作用。

我们在大自然面前,谦卑一些为好。
那既然大脑大模型如此强大,家庭教育是不是基本没有用?

这个问题,涉及到学习的本质。

孩子是怎么学习的呢?最重要的方式不是“记忆-输出”,而是“观察-尝试-反馈-修正”。

孩子的大脑算法,有很多是“出厂设置”。抽到什么水平的大模型,就像盲盒。但是家庭环境还是有重要意义,因为家庭提供了孩子大模型调试的反馈。

孩子通过在家庭中的观察、尝试、反馈,迭代自己的先天模型。孩子并不是直接理解父母说的语言、讲的道理,而是通过生活观察,反馈总结。

如果父母说“你应该学会控制情绪,你不应该这么乱发脾气”,然而父母在面对孩子时常常靠情绪失控、发火威吓来达到目的,那么孩子观察到的数据点是:“发脾气=有效控制”,而学到的道理是“第一,生存之道:想办法逃避父母的发火;第二,强权和发脾气才能制住他人”。

孩子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都会形成ta的数据点。

换句话说:孩子的大脑大模型提供了处理数据的方法,但是数据本身,会决定孩子最终学到的东西。

AI来了,要学什么?


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发表过意见,最初是说情感和艺术,后来说还是要好好学编程,最后有些人悲观地认为,AI取代普通白领工作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只有蓝领还有需求。各界大咖都发表过对于“AI时代,教育要怎么做”的观点。

我在7年前写过这个话题,收录在《人之彼岸》一书中。我当初列了一些AI时代必备的能力,至今看来依然是有效的。

不过,最近我倒是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不同的新想法。

我的转变,主要来源于对孩子的观察

我女儿在五六岁的时候,曾经跟自己的手表聊一个多小时,最后觉得无聊了:“AI太傻了。”

我儿子在四岁多的时候,就喜欢跟家里的AI健身镜聊天,一会儿说“给我打开某某游戏”,一会儿又说“给我唱首歌”。

在我们童年时候看来,能和镜子说话,是属于《白雪公主》的魔法,但在幼儿看来,这就是最普通的应用。

这让我想到那个经典的说法:


“所有在你15岁之前诞生的技术,都是平庸无聊的。所有在你15岁到40岁之间诞生的技术,都是颠覆时代的伟大技术。所有在你40岁之后诞生的技术,都是妖言惑众、歪门邪道。”


我们现在之所以对AI技术大惊失色,要么是因为我们正处于个人事业的高峰期,想要抓住这波变革大赚一番,因此大肆吹嘘伟大;要么是因为我们已经老了,对跟上奇幻变革的技术没有信心,就一直在说这波技术会让人类毁灭。

但对于孩子来说不是这样的。让我们惊呼的AGI技术,他们只觉得天然如此。

孩子们生下来就生存在他们所处时代的技术之上。他们打开电子产品就会使用,而不会惊叹智能手机颠覆世界,他们接触AI大模型,也不会说什么“哇机器人要取代人类了”,而只是会跟AI聊一会儿,然后就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做自己的事情了。

对孩子们而言,AI就是这么平凡的事啊。
AI来了,孩子们要怎么武装自己,面对时代发展呢?

对父母而言,答案很简单:让孩子具备和AI共舞的能力,然后就让孩子们自己去走自己的路吧。

我们并不知道AI技术在20年后会发展到什么方向,是因为我们已经是上一代人。20年后AI科技的发展走势不是由我们的预测说了算,而是由现在的孩子们说了算。等他们长大,他们进了新的科技公司,或者创办了新的科技公司,他们想把技术发展成什么样,技术就会发展成什么样。

或者说:不是父母的预测,决定孩子的未来;而是孩子们未来的行为,决定父母晚年的未来。

我曾经也是一个对所有新科技激动不已、对预测未来激动不已的人,但自从我旁观了我女儿无聊地和手表聊天、儿子习以为常地和镜子聊天、对AI毫不惊讶,我就意识到:未来不属于大惊小怪的我,而属于长大后能娴熟运用这些技术、甚至觉得它们平庸无聊的孩子们。他们能站在技术的潮头,创造更新的事物。

每一代孩子,都站在技术的前沿。就像九十年代第一次拿到电脑、连上网络的我们。我们不需要父母的指点,甚至会主动屏蔽父母的指点。

AI来了,要怎么做教育?太简单了。让孩子用就好了。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