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平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三门峡龙王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工会是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煤矿企业工会工作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工会组织的地位和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因此,正确分析新形势下煤矿企业工会工作实际情况,找出问题,研究改进工作的对策,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对煤炭企业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优化措施,供参考。
1、煤矿企业落实工会工作目标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工作形式单一
煤矿企业和其它类型的国企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比如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企业中存在着很多祖孙三代均属于内部员工的情况。因此,在职工转岗分流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很大的舆论压力。工会在应对各种负面舆论时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紧密联系基层的职能优势,然而,现实中工会工作形式比较单一,导致其在疏导消极舆论过程中不会兼顾到部分员工的压力以及思想波动,进而导致工作流于形式。
1.2工会工作职能壁垒问题
当前,煤矿企业的组织构架是“总厂-分厂”形式,然而企业实质上却是科层结构。所以工会工作过程中面临着科层组织固有的职能壁垒问题。例如,在帮助员工提升岗位能力时,由于受到工会工作职能边界的影响,导致其在员工中的公信力不高。再如,在组织企业员工构建自组织学习系统过程中,受工会工作职能边界的影响,不会受到员工的重视。
1.3工会工作主体缺位
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型文化需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精神、制度、行为、物质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建设是企业构建学习型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现实中一般因为工会工作主体的缺位,导致在构建学习型文化氛围时不能达到持续与稳定的工作要求。
2、做好煤矿工会工作的措施
2.1提升人本色彩
针对工会工作中面临的形式单一问题,深入研究得出,其根源就是当前该工作缺乏人文色彩。此处的人文色彩体现在:工会工作者可以换位思考,且可以积极转变自己的姿态,认真倾听那些转岗人员的想法,同时切实发挥国企组织文化优势,在此前提下帮助分流人员树立工作信心。可现实中很多工会工作者在对那些转岗人员进行思想疏导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该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最终导致工作形式的单一化。
2.2不断提高工会工作的职能地位
考虑到社会现实情况,短期之内很难彻底消除国企科层组织固有的职能壁垒问题,同时,由此形成的工作风气短期之内也较难改观。为进一步提高工作工作成效,今后应不断提高其职能地位。通过上文可知,引导企业员工构建自组织学习系统并非易事,必须依靠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密切合作才能够完成。所以,今后需要提高其职能地位,且在目标管理下推动上述工作。
2.3优化工会工作的实施方法
当前煤矿企业面临着工会工作缺位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工会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问题并非其根源所在,还与其历史传统存在一定的关联。作为向下级传递上级关怀的纽带,工会的工作传统表现出非常突出的“形而上”特点,使其在为煤企构建学习型文化时很难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在日后工作中应当不断优化工会工作的实施方案,实现工作的落地效应。
3、煤矿企业工会工路径
3.1根据企业发展发展,厘清工会工作目标
现阶段,我国社会进入到转型发展阶段,煤企中长期面临着调整自身发展战略的重任,短期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所以,工会在开展日常工作过程中要兼顾企业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厘清自己的目标,这里工作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近期与中远期目标,本研究主要侧重于其近期目标。在去除过剩产能、促进人员转岗过程中,工会工作要侧重于以下几方面: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转变工作思路等。
3.2转变工作姿态,优化工作思路
毋庸置疑,转岗分流人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针对这部分人,企业要全面掌握这些员工的想法,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彻底摒弃蜻蜓点水式的工作思路。作为长期从事工会工作的职工,笔者认为,工会干部必须做到换位思考,积极主动地转变自己的工作姿态,在面对这部分人员时真正把自己当作一名帮扶者,积极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真正深入到一线,走到群众中去、走到职工家中,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关系,取得其信任,且及时了解到他们的想法,同时上报企业领导层,为企业高层人员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3提高工会工作的职能地位,强化目标管理
煤企属于资源指向型企业,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工作环境的影响,而形成了任务驱动型的工作模式,该模式未能在企业中营造出一个合适的学习氛围。针对这一现实情况,煤企决策层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切实提高该项工作的职能地位。除此之外,煤企党委需要切实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引导内部每一个业务部门、以及人力资源部门,积极主动为会工作提供支持与帮助。工会要发挥与一线员工联系紧密的优势,引导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岗位能力,重点是在年轻员工中培养业务学习的思想氛围。
3.4突出工会工作的落地效应,实施制度创新
为避免该工作沦为形式,处理好工作主体缺位的问题,建议煤企今后采用“部门蹲点制”,使工会干部与企业各个部门形成定向联系,且通过相关合约形成三方协议:工会干部与企业党委、工会干部与定向部门、部门基层支部与企业党委,进而从组织上与制度上为该项工作的落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