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成为骗子的帮凶
银行卡 手机卡 高价诱惑 帮信罪
“两卡”买卖黑灰产业链条一直在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个犯罪链条,早已盯上了学生群体。未成年人、大学生群体由于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对买卖、出租、出借银行卡、手机卡、支付宝第三方支付账户等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在一些“高价购买”的诱惑下,容易沦为网络犯罪活动的“工具人”,进而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反诈民警李东琪提醒:
1.非法买卖、出租、出借个人银行账户、手机卡和各类支付账户,都属于违法行为,把自己的卡提供给不法分子使用,就是不法分子的“帮凶”,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2.广大青少年要深刻认识向不法分子出售、出租、出借手机卡、银行卡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强自身防范意识,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安装来历不明的App等,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工具人”。
▲上下滚动查看详情
花店老板银行账户被冻结
现金礼品 大额转账 “洗钱”渠道
用百元大钞包成的“现金花束”,藏着人民币的生日蛋糕,作为礼品的黄金、高档烟酒……这些带着孝心或爱意,被送给长辈或爱人的新兴礼物,不知何时被诈骗分子盯上了。诈骗分子以订购大额礼物为由,将涉嫌诈骗的赃款转入商家账户,以定制礼物并给付手工费为由委托商家取款。然而,商家帮忙取款的行为,已成为诈骗分子“洗钱”渠道的重要一环。
花店老板贾先生接到一男子的电话,男子称,想为自己女朋友定制一束包有1万元现金的“有钱花”。该男子很大方地表示,可以将1万元现金和包装费一起转到贾先生的银行卡上。很快,贾先生就收到了该男子转来的1万元现金,并按照约定制作了“有钱花”花束。随后,该男子到店里将花束取走了。
然而,就在该男子离开后不久,贾先生收到了自己银行卡因资金异常而被冻结的消息。一头雾水的贾先生终于感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于是赶紧报警。
警方经调查后得知,资金异常是由于男子转入花店老板银行卡用于购买“有钱花”花束的资金,实际上是涉嫌诈骗的赃款。
诈骗分子事先联系花店、蛋糕店、黄金珠宝店、高档烟酒店等商家,声称要定制“现金花束”、“藏现金的蛋糕”、黄金或高档烟酒等,并以转账付款为由,要求商家提供银行卡账号,随后将收款账号转发给电诈案件受害人,让受害人将涉案资金转入商家账户。商家收到的款项实际上是电诈案件的赃款。最后,诈骗分子通过其他渠道,将黄金、高档香烟等变现,再把“洗白”后的钱款转给“上家”,完成整个“洗钱”过程。商家虽然明面上没有财产损失,但其银行卡等相关结算账户会因涉嫌“洗钱”被公安机关冻结或被限制。
▲上下滚动查看详情
你想多了
助力打榜 刷单返利 变种多 变化快
刷单返利类诈骗因为返利周期短、引流成功率高,已逐步演变为当前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诈骗类型,并与其他犯罪相互“融合”,成为电信网络诈骗主要引流方式。
“同学,要不要挣零花钱?只要给主播打榜,就能获得高额佣金……”近日,小陈被陌生网友拉入一个QQ群,在群主的引导下安装了所谓的“刷单”软件,对方声称在抖音里点赞和关注就能收到佣金。为了多赚点外快,小陈开始进行“抖音打榜”的任务,收到了100元佣金。完成两次小额任务后,“打榜师”给小陈发布了第二阶段的大额任务,结果,小陈投入8000元打榜后,因“操作错误”导致无法提现。为拿回已投入的资金,小陈不断按照对方要求做“修复单”,却一直无法提现。在小陈没钱再做任务后,“打榜师”又推荐其在花呗、微粒贷等平台借钱来完成任务。此时,小陈才意识到被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刷单”赚钱广告,“刷单”任务多为为视频点赞评论、打榜、领红包、关注公众号、购物返利等,并称“动动手指头,轻轻松松就能日赚百元、月入过万”。
一旦你心动,骗子就会拉你进群聊或下载App,并安排“托儿”在群中推送已获得高额佣金的截图,引诱你“做任务”。
当你开始“垫资”时,骗子会先给你甜头,按约定支付小额货款和佣金,骗取你的信任,目的是让你加大投入,多次转账。
随后,骗子会以“任务未完成”“卡单”“操作异常”“账户被冻结”等借口拒绝返现,并要求你继续大额“刷单”,称这样才能拿到之前投入的钱,直到你发现被骗。
▲上下滚动查看详情
都是玩不完的“套路”
高价收购 低价充值 第三方交易平台
升级太慢?买高等级游戏账号。装备太差?充钱……随着网络游戏日渐盛行,越来越多的玩家为提升游戏体验,不惜下血本“氪金”,购买各种游戏点卡和装备。但这些游戏装备,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一种“甜蜜的负担”。网络交易给大家带来了极大方便,也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起了“歪主意”。
大学生王某在玩网络游戏时,一名游戏好友称想要高价购买其游戏账号,王某便添加了对方的联系方式进行沟通。两人协商一番后,商定以800元的价格交易游戏账号,但对方要求在“××游”网站上进行交易,王某便点击了对方提供的链接,将游戏账号挂在“××游”网站上,对方在该网站付款购买。交易结束后,王某在该网站上提现,发现资金被冻结。王某赶紧联系该网站客服,却被告知其银行卡号填写错误导致资金冻结,需要充值同等资金进行解冻。王某按要求充值后,发现还是不能提现,该客服又以“解冻费”“保证金”等借口,诱骗王某多次充值。王某转账8200元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无独有偶,受害人李某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发现一只心仪已久的手表,成色极新且价格远低于同类商品。李某心动不已,便立即联系对方。对方提出不能在某二手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李某急于买到心仪的手表,便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支付了货款。付款后,李某发现对方失联,遂报警。
不法分子在二手交易平台发布虚假信息,诱导受害人脱离平台交易。受害人主要为喜欢线上购物、网上交易闲置物品的年轻人。
不法分子会要求受害人通过银行转账、微信扫码等方式进行支付,并以账号未激活、待认证等借口,要求受害人继续充值,骗取受害人钱财。
郑州市公安局反诈支队黑灰产打击整治大队民警李松阳提醒:
1.买卖游戏币、游戏账号时,不要轻信“低价充值”“高价收购”等信息,不要轻易点击对方提供的网址链接,要在正规官方平台上进行操作,避免私下交易;
2.一般以各种名义要求交纳费用的都是诈骗,例如手续费、解冻金、押金等,都是骗子的惯用手段,切勿上当。如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及时拨打110报警。
▲上下滚动查看详情
别落入骗子的陷阱
明星微信号 泄露隐私 冒牌公检法
“又出新专辑了,买买买!”“爱豆要来巡演了,我要看!”……近年来,“饭圈”经济逐步发展壮大。追星这件事,少不了学生群体的身影。不少不法分子紧盯追星群体,潜入明星粉丝群,添加粉丝好友,再以赠送明星签名照片等为幌子,利用年轻人社会经验不足的弱点,以他们对明星的喜爱为突破口,进行诱导诈骗,设下追星陷阱。
近日,受害人李某(10岁)玩手机时收到陌生人添加QQ好友的申请,对方自称是某明星的助理。李某信以为真,为了领取到该明星的签名照,便按对方要求发送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后对方称李某是未成年人,造成其公司账号异常,需要李某配合解除异常,否则就报警把李某的父母抓走,还要给李某发“律师函”。李某心里恐慌,只好按照对方要求,使用其母亲手机支付宝进行操作。两天后,李某母亲发现支付宝中被刷走2.4万元,询问孩子后才意识到被骗,遂向警方报警。
不法分子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发布明星虚假的QQ号、微信号等联系方式,引诱追星群体添加,然后假装明星发布动态,获取受害者的信任,编造受害者可能违法的信息,如明星的联系方式被泄露等,要求受害者配合调查,同时发送伪造的调查令、立案决定书等,对受害者进行威逼、恐吓,诱导受害者提供私密信息或进行转账。
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民警李若兰提醒:
1.广大追星群体要理性追星,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扫描未知二维码、不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不添加所谓的明星账号等,多了解相关诈骗案例;
2.家长要看管好个人手机和支付账户,设置好开机和打开支付软件的密码,避免把微信、支付宝密码等重要的信息告知孩子,因为未成年人对金钱缺乏概念,很容易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上下滚动查看详情
可能是“杀猪盘”
杀猪盘 网络交友 诱导投资
“小姐姐,网恋吗?我可盐可甜。”“小哥哥,再忙你也要记得吃饭啊。”……如今,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聊天交友、寻找恋人的一个途径。但是,不法分子也关注到了这一点,通过伪造身份,以“恋爱交友”为名,诱导受害人进入虚假投资平台进行投资理财,从而实施诈骗。
前不久,市民张女士通过某网络平台认识了一名自称是金融分析师的男子。在张女士眼中,该男子和其梦想中的男朋友形象不谋而合。相处半个多月后,两人的关系逐渐密切,甚至一起规划了今后的“二人世界”。有一天,两人一番讨论后,张女士决定听从该男子的意见,把自己的钱放在某投资平台赚钱。随后,她发现,该投资平台账户里的金额虽然在涨,可就是无法提现。该男子对张女士解释,这是因为该投资平台在维护升级,暂时无法提现,后期会返还一笔巨额奖励,张女士信以为真。随着投出的资金越来越多,张女士发觉被骗,遂向警方报警。警方发现,除了骗张女士在平台投资以外,该男子还先后以“还信用卡”“挪用公款”“父亲生病”等为名,骗取张女士钱财。
不法分子从各种渠道收集海量信息,进行筛选比对,挑选出值得下手的对象。
不法分子会精心准备话术本,通过日常的嘘寒问暖以及暧昧聊天,和受害人培养感情。
在获取信任后,不法分子开始引导受害人投资。刚开始,受害人会有一定回报。在被所谓“稳赚不赔”的假象所迷惑后,受害人会加大投资或赌上所有的身家,甚至向亲戚朋友借钱,更有甚者,不惜网贷筹钱来投资。最终,受害人都会无法提现,且联系不到不法分子。
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反诈民警李东琪提醒:
1.牢记反诈公式:“完美恋人”+点击链接/下载App+投资=诈骗;
2.网络交友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面对素未谋面的网友,一定要保持谨慎的态度。一旦对方提出借钱、转账、投资等要求,千万不要冲动听从,更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或者扫描二维码,安装他人推荐的来历不明的App。
▲上下滚动查看详情
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忒假了!
无抵押 秒到账 刷流水
无抵押、秒到账、不查征信……生活中,谁都会遇到急需用钱的时候,就在这时,是否有人跟你说过类似这样的话:“本公司常年提供无抵押贷款,放款快,无须担保,轻松借到钱,节约时间还能办大事。”你做过无抵押贷款吗?你相信这样的好事儿吗?无抵押贷款,真的无抵押吗?
前不久,一陌生人通过微信和受害人高某联系,自称是某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帮忙办理贷款,不需要抵押,且速度快、额度高。高某当时很心动,对方给高某发了一个二维码,高某扫码后显示为“在线客服”聊天页面,客服向高某介绍贷款的流程,后又引导其在网站中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提交信息后开始申请50000元贷款额度。申请后十几分钟,对方称已办理成功,但是高某银行流水不够,让高某通过手机银行向指定账户多次转账用于刷银行流水,共计25000元。转账后,对方又称需要继续转账开通电子支票功能,才能收到贷款资金。这时高某意识到被骗,遂向警方报警。
骗子抓住借款人急于求成的心理,放款之前要求受害人先转账是无抵押贷款最常见的伎俩,贷款被骗受害人中,十有八九就是掉进了这个坑里。一般不法分子会虚构名头比较大的公司,声称放贷条件容易,不需抵押也不需查看收入情况,基本上凭借一个身份证就可以贷款。
当受害者心动后,不法分子会编织各种理由,让受害人转账,通常以材料费、保证金等由头忽悠受害者上钩。
当受害人将钱打入对方账户以后,发现不法分子“人间蒸发”。
针对这一类骗局,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民警李若兰提醒:
1.如需贷款,请到银行或正规信贷机构办理,切勿轻信“无抵押、无担保、当天能放贷”的贷款广告;
2.任何网络贷款,凡是放款前要求缴纳解冻金、资金保险费、手续费、刷流水的,都是诈骗;
3.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陌生二维码下载非官方发布的App,更不要轻易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密码等个人信息。
▲上下滚动查看详情
转还是不转?劝你留个心眼
手机安排 着急转账 不接电话
被“公司老板”拉进微信群,看到公司几位领导正在群内畅谈业务,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领导重视,进入了公司核心层?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财务人员成了不法分子实施精准诈骗的目标群体,身为财务人员的你,如果收到“老板”的转账指令,是立即转账?还是留个心眼?
近期,受害人李某被一个自称是公司领导张总的人拉进一个名字为“××项目跟进交流”的微信群,群里除了张总外,还有分管公司财务的副总贾总。张总在微信群里发消息称:“现在有笔往来款要付,你这边准备一下,我在外面……”随后发来对方公司的信息和银行账户。李某有些迟疑,打电话向张总核实,可对方没有接电话,李某便在群里向贾总核实,贾总表示同意转款。随后,李某将公司账上的20余万元打入对方账户。转完账后,李某再次向张总打电话汇报,这次张总接了电话,却对转账的事表示疑惑,称并没有要求其转账。这时,李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随即报警。
不法分子收集企业相关人员信息后,给企业的财务人员(受害人)发送带有钓鱼网站链接的虚假工作邮件,诱导被害人进入虚假QQ群。
这个群里除了受害人外,其他人都是诈骗分子的小号。诈骗分子还会在群里模仿公司负责人聊天,谈论公司业务进展,让受害人信以为真。
最后,不法分子会编造支付“合同保证金、业务款、资金拆借”等理由,要求财务人员向指定账户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针对这一类骗局,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民警李若兰提醒:
1.如遇到自称领导、朋友添加好友或拉入陌生群聊时,一定要多方确认对方身份。不轻信QQ、微信或邮件中涉及公司转账、汇款等信息,尤其是通过社交媒体要求转账、汇款的,务必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后再决定是否转账;
2.完善并严格执行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转账、汇款等流程的审批程序。定期查杀电脑病毒,加强防范能力,避免不法分子通过木马病毒窃取个人信息。
▲上下滚动查看详情
“不取消会影响征信”?不要信!
取消续保 到期扣钱 下载软件 屏幕共享
“您的微信‘百万保障’服务已到期,如不按要求取消续保,每月将自动扣除近千元的保险费。”……当有人跟你打电话说你的微信“百万保障”服务到期要被扣钱,且征信还会受影响时,是不是瞬间心里就慌了?
其实微信支付的“百万保障”功能是免费的,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但是,有些不法分子瞄准这一免费功能,以微信“百万保障”已到期,需要缴费续保或关闭扣费等说辞设置陷阱,实施诈骗,稍有不慎,就会落入圈套。
前不久,受害人王某在家中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微信保险的工作人员,称王某的微信之前开通了“百万医疗保险”业务,让其办理取消续保手续,还说如不取消续保就会按月扣费并影响个人征信。随后对方发送链接让王某下载某某App,要求其打开屏幕共享功能后按指导操作。在对方和王某共享屏幕的过程中,出现刷脸、发送验证码等情况,对方让王某输入银行发来的验证码进行验证办理取消业务,王某输入之后,对方便关闭了共享屏幕。王某在收到银行扣款68500元的短信通知,才意识到被骗。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者信息并致电,谎称自己是“百万保障”保险业务客服或工作人员,以受害人购买商品时点击了“百万保障”需要取消,或者已到期需要续保等为由,引导其点开“百万保障”页面。
谎称受害人已经开通“百万保障”服务,每月要扣费数百至数千元,引发受害人恐慌。
告诉受害人,可以将微信、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中的存款转出,避免微信、支付宝扣款,同时引导受害人下载软件。
利用受害人下载的软件,诱骗受害人将钱款转至“安全账户”,或通过“屏幕共享”窃取受害人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将受害人卡中资金转走。
▲上下滚动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