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全球6G发展大会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周伯文以一段生动的视频为与会者描绘了未来的图景:无人机在6G网络的支持下,凭借AI的智能能力,无缝飞出校园,寻找线下的食物,最终将其传递回同学手中。这不仅展示了6G与人工智能(AI)技术融合的无限可能性,也引发了与会专家们对这两种颠覆性科技的深入探讨。
6G与AI的深度融合
6G被视为未来十年最重要的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其技术目标是推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而AI将成为这一新兴技术生态的基石与关键增量。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指出,AI将为6G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创新动力,推动行业进入全新的智能互联时代。
在现场,周伯文表示,6G与AI的结合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叠加,实际上,这是一个新的创新引擎的构建。多智能体系统将得到展现,在6G的支撑下,具身主动学习的潜力将无限放大,尤其是在智能体密度提升的场景中,AI所带来的协作和自学习能力将使得网络更加灵活和高效。
华为首席技术官童文也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6G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通用人工智能(AGI)构建强大的连接网络,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智能生态系统。他指出,未来的网络可以借助AI大模型和生成式AI技术,根据实时需求自动生成和优化网络结构,达到“按需生成”的理想状态。这样的智能化网络将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为网络的多样性和适配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AI大模型:引领技术进步
在这场技术革命的推动下,AI大模型的发展成为了6G技术设计的重要因素。童文指出,AI发展的速度已经远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经历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指数级进步。这种巨大的技术飞跃,为各行各业的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随着6G的推广,未来将会看到更多高可靠性、低延迟的网络服务,推动物联网、自动驾驶及智慧城市等多领域的发展。
然而,6G并不是没有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6G的设计需要同时满足不同的需求,包括大众刚需和小众需求,这在同一网络架构和频段上是一个巨大挑战。他强调,AI在信道的精确匹配和业务理解中的应用,将是提高网络性能的关键。
上海:加码建设6G产业高地
作为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积极响应,上海正在大力推进6G产业的布局。市副市长刘多表示,上海将依托其完善的移动通信和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及应用,争取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全球领先的6G产业高地。
根据规划,全球6G标准将在2025到2027年进入研究阶段,预计2030年前后正式商用。上海市正聚焦于增强科技力量,强化政策支持,推动各项前沿科技的创新与应用。透过高质量的产学研合作,上海希望能够建立一个贯通研发、验证和应用的协同创新平台,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领军企业。
此外,市科委副主任屈炜表示,城市将围绕芯片、模组系统的基础研发,加快卫星互联网及智能终端的发展,不断探索与6G相关的新兴应用方向。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上海在全球6G发展的竞争中,并不打算缺席。
总结与未来展望
随着AI与6G的深度融合,我们可以期待一个更加智能和互联的未来。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无疑,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社会演进,并为我们打开新的机遇之窗。在此背景下,全社会应积极响应,利用AI带来的技术红利,比如通过简单AI这样的工具,助力各行各业的创新与转型。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由AI与6G打造的科技新纪元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