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page  数据  小红  红书  考试  论文  数据分析  关键词  哪些  搜索 

政府经济学——绿色GDP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思考

   日期:2024-12-23     移动:https://sicmodule.kub2b.com/mobile/quote/10559.html

绿色GDP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思考
近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环境资源的保护工作,提出了一系列保护环境资源的重大决策。

考核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成绩和干部政绩,要把资源环境工作的成效作为重要内容,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文、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绿色GDP既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又意味着全新的政绩观。

它不只关注经济发展的数量、规模和发展速度,而且更加关注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一、改革原有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将环保指标纳入其中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中央领导新的发展观与执政理念的出台,源于对我国当前整体形势的清醒认识与深刻把握。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但在令人瞩目的成就背后,一些有识之士也提出了不同看法。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是以过量消耗资源与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是建立在高投入高能耗的基础上的增长,是建立在对自然、对环境掠夺性开采基础上的增长。

但由于传统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还未作及时和相应的调整,在多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就是政绩”的简单教条下,在市场贪欲和权力追求的双重利益驱使下,各级政府和官员难免不受制于这种经济意识形态的影响,为追求立竿见影的政绩而不惜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倾向,造成目前中央战略与地方政策“两张皮”。

面对习惯于打擦边球和“先上
车后补票”的部分政府官员与企业主来说,用什么保证中国和中国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呢?用什么来约束他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呢?根据中国目前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还未完全退出、甚至占主导地位的现实来分析,环保问题已经不仅是环保问题,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政治的问题只能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必须用有效的制度约束和社会沟通对话机来制约这种不惜杀鸡取卵来刺激和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势态,而将环保指标纳入官员考核体系无疑是目前较现实、较可行、较有操作性、成本较低的一个手段。

从以上角度来分析,将环保指标纳入官员考核体系是保证中央一级政府“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的客观需要,是缓和日益提高的经济增长率与日益枯竭的环境资源尖锐矛盾的现实需要,是确保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路线的战略需要。

二、将环保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要立足实际、放眼未来,寻求现实操作性与未来发展前瞻性的统一
当前,基层环保部门在开展环保工作、履行自身职责时,经常受到来自同级或上级领导的行政干预。

因此考核时首先应将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目前还有相当多的地区将招商引资作为对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而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交通、人力资源、硬件设施等各方面都无法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必然成为沿海产业梯度转移中污染转嫁的牺牲品,直观地说“招商引资”变味成“招商引污”,一些污染大、能耗高、工艺落后的企业在招商引资的热潮中轰轰烈烈地走向中西部内陆地区。

环保部门作为政府组成部门,自身也承担着招商引资的重担,更无法监督自已的上级领导。

因此,将环境管理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迫在眉睫,明确规定市、县党
政领导班子必须吸收环保部门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和区域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决策,把辖区内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城市发展的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项目规划、用地审批上实行环境保护前置审批;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控制当前这种以环境恶化换经济增长的势头,才能确保?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的真正实施,否则,这些法律法规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二是环保执法环境的好坏要纳入考核体系。

“一人执法、万人说情”是当前基层环保执法的现状,现在很多地方提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但具体执行时往往过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成为一些企业进行违法经营的保护伞与护身符。

对于一些违法排污的企业,环保部门罚不了、停不了、关不了,极大地损害了环保部门的执法权威与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建议将保证环保部门独立执法权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三是排污费的征收与使用管理要纳入考核体系。

当前有部分地区推行税费统征,将排污费等税费捆绑在一起,成立新的统征部门进行统征,统征中既不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核定排污费,如有些地方征收矿产品排污费时完全按企业的产量征收,无视企业污染治理与排污状况的客观现实,也不及时将排污费进入到排污费专项帐户,更谈不上统筹安排排污费资金用于一些大型污染项目治理,环保部门对排污费征收管理使用处于失控状态。

因此,在对各级政府官员政绩进行考核时,很有必要将排污费的征收特别是使用去向进行严格细致的考核。

四是将同级财政对环保部门的经费保障情况纳入考核。

目前相当部分基层环保部门处于举步维艰、运转困难的处境之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排污费实行收支两条线以后不能再像过去靠吃排污费生活;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排污费实行统征后直接到财政,环保部门想吃也要不到,
望费兴吧;第三方面就是一些地方政府对环保等职能部门不够重视,在排污费上缴到财政国库专项帐户后既不及时返回给环保部门,又不在预算上对环保部门人员及工作经费予以保证,造成一些环保部门资金紧张、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何谈能力建设。

特别是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基层部门连电脑、摄像机等基本设备都无力配置,造成环保部门执法能力与监控能力无法相应的严重滞后。

五是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纳入考核。

要求辖区各级党校、干部培训中心开设环境保护课程等,大力开展绿色社区、生态示范乡、生态示范村建设等工
除了对政府官员在环境管理、环保执法、排污费征收使用、同级财政环保经费投入、环境宣教等方面进行考核,确保环保工作在一个较好的环境中得到可持续发展外,更要对官员任职期间的环境质量进行量化的考核。

具体来说就是要将环境质量评价、空气质量变化、饮用水质量变化、森森覆盖增长率、群众环境投诉数量等纳入政府官员考核标准。

综合这两大块的考核内容基本上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一个地区的环保工作状况,但除了考核内容上的变革外,在考核方式、手段等方面也应进行变革,从而充分适应当前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三、创新官员政绩考核方法手段,确保环保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落到实处
目前对官员的政绩考核基本上还停留在单向考核、脱勾考核、静态考核、书面考核等层次。

所谓单一考核是指长期以来我们的考核都是“官考官”,没有“民考官”,一个或几个考核人员的印象有时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工作业绩和仕途升迁,而没有把人民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
纳入其中;脱勾考核是指组织部门的人事考核与政府年终经济工作考核各行其是,没有有机统一;静态考核是指对官员的考核总是年终一年一次,容易流入一年笼统的印象;书面考核是指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考核往往以听汇报与查阅书面资料为主,即使到现场也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才会有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现象。

如果不对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变革,即使把环保指标纳入到官员政绩考核内容中,也可能流于形式,走入到新一轮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形式主义的怪圈。

因此,将环保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以后,为确保考核效果,也应对考核方式与手段进行创新。

一是变单一的“官考官”为复合的“官考官+民考官”,搭建起一个公众参与评价的平台,把人大、政协、司法、新闻媒体、人民团体都纳入其中,考核人员在对被考核人员进行考核时,不论对哪一级别的干部进行民主测评,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各界代表和基层群众代表参加,这就大大扩大了基层群众在干部考核中的评判权。

二是将组织部门对干部的基本考察和政府对干部的政绩考核“统”在一起,将对干部素质情况的测评与经济工作、环保工作等成果考核“捆”在一起,作为任免奖惩干部的主要依据。

三是要把静态考核变为动态考核,重点对官员的工作和活动进行具体的全过程“跟踪”,根据每个干部这一年做了哪些工作,每项工作干得怎么样和取得的效果如何,用“量化写实法”逐项考核并计算出他做工作的“数量分”“质量分”和“效果分”,然后才相加为年度总得分。

四是要把书面考核变为实地考核,上级部门要不定期地对下级的环保工作进行明显暗访,必要时运用环境监测等手段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确保环保工作这一块的考核实打实。

环境保护与计划生育等同为基本国策,应该将环保方面的考核结果像计划生育工作考核一样作为奖惩和任免干部的重要标准,最好是与计生、综治、财税等同样列为一票否决。

本文地址:https://sicmodule.kub2b.com/quote/10559.html     企库往 https://sicmodule.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