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平阴县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坚持把推动产业振兴作为强农富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快玫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档升级,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持续放大平阴玫瑰特色产业富民强县的效应,擦亮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振兴特色名片,为做大做强共同富裕“蛋糕”打下坚实基础。经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认定,2023年度“平阴玫瑰”品牌价值达32.36亿元。
立足特色谋发展,产业发展行稳致远
强化政策引领。制定《关于促进玫瑰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及配套政策,形成“玫瑰产业发展20条”,从种植管理、科技研发、品牌建设等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并定期到企业、村居进行政策宣传,累计发放明白纸5000余份,不断提升政策知晓度。
强化资金保障。设立专项资金靶向扶持,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扶持,撬动社会资本3.6亿元,并在玫瑰花种植、加工企业培育、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给予奖励扶持。
强化人才支撑。依托产业党委、第一书记服务联盟、村级联合党委,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科技顾问、金融专员、供销专员等人才作用,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农业专业培训865人次,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103人次,为玫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
联农带农创增收,强农富民成效显著
强化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开展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目前,全县玫瑰加工企业44家,拥有生产线176条。其中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8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14家。
突出专业合作社服务带动功能。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延伸产业链,发展玫瑰产品产地产销、初加工与精深加工、乡村旅游。截至目前,成立专业合作社43家,流转土地7000余亩。
强化保障措施提高抗风险能力。打造赵台村百亩“玫瑰菊花”间作种植基地,带动每亩增收超过1000元,实现春收玫瑰、秋采菊花“双保险”。连续4年实施玫瑰目标价格保险,累计投保面积4万余亩,防范降低了种植风险,有效保障了花农收益。
腾笼换鸟促融合,多元业态共荣共生
优化种植结构,提升综合效益。大力发展堰边玫瑰、花粮间作等种植模式,建成千亩示范园1处、千亩标准化种植基地2处、百亩精品园3处、种植专业村3个。利用丘陵地区的堰边发展玫瑰种植,合理有序增加种植面积,全县玫瑰种植面积6万余亩,年产玫瑰鲜花2万余吨。
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转型升级。推进华玫生物有机玫瑰深加工、惠农玫瑰护肤品科技研发与加工转化等项目落地投产,新增生产线30条,产能达到5000吨。加快玫瑰产品科技创新发展,成立山东北方美谷化妆品研究院,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农科院、上海香精香料研究所等优势资源,深挖玫瑰“药食同源”价值,研发食品、保健品、工艺品等8大系列140余种产品,实现玫瑰系列产品向医药、化工等多领域发展。
强化投拓能力,打造多元业态。叫响“平阴好滋润”城市文旅口号,投资建设玉带玫香乡村振兴示范区、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玫瑰风情小镇入选首批山东省特色小镇、山东省精品文旅小镇。平阴成为周边市民新晋网红打卡地,2024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177.06万人次,同比增长14.78%,旅游总收入达到19.76亿元,同比增长15.2%。
借势电商经济,赋能产业发展。推行“直播+电商”相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建立特色公共电商服务中心及产地仓,为玫瑰产业提供产品展示、电商交易、综合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举办电商直播节和直播大赛,邀请知名主播进行直播带货,释放电商消费活力。目前,玫瑰产品线上销售收入占比达到60%,平阴玫瑰电商产业带入选2023年“山东电商产业带”。
筑巢引凤树形象,产业振兴品牌响亮
打造优质标准体系,树立行业质量标杆。制定平阴玫瑰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围绕玫瑰产品品质、加工技术、种植技术等领域,完善玫瑰产业标准体系,制定发布玫瑰花冠茶等省级团体标准2项,县级团体标准13项,玫瑰精油国家标准获批准发布。
打造数字化平台,助推产业链提质增效。加快产业数字赋能,实施平阴玫瑰产业大数据中心建设提升项目,运用云计算等新技术,智能化改造生产线,打造物联网数据采集平台、数字化收花平台、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实行全供应链数字化分析,花农采收效率显著提高,企业收花结算效率大幅提升。
打造文旅融合消费新热点,“平阴玫瑰”强势出圈。推进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打造玫瑰产品博览会等特色品牌,策划一批专业性展会项目,培育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品牌展会。举办为期3个月的2024玫瑰产品博览会,“五一”假期吸引游客37.21万人次,同比增长29.9%,日最大接待量达到6.9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