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国野猪的数量已经到达了200万头,广泛分布于20多个省份。一方面野猪本身的生存,已经不存在什么威胁,但另一方面,多地野猪泛滥,走进农田,甚至走进市区频频伤人毁物,成了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另一种威胁。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原因是什么?野猪还需要保护吗?遇到野猪我们又该如何自我保护?从科学的角度进行防控,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方法思路?《新闻1+1》连线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国家林草局原野猪致害防控试点专家组的副组长金崑,解读相关内容。
眼下,不仅在农村,就连城市里大家偶遇野猪的情况似乎也越来越频繁了。
查看
野猪泛滥已危害全国26省份野猪致害情况如何?
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 金崑:随着近些年来保护取得成效,野猪的数量在快速增长,栖息地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展,与人类生产生活区域重合的越来越多。一些省份也确实存在野猪致害的问题,而且致害的问题逐步增多,但是应当认识到上述致害的情况,局域的发生还是主要的。我国目前有26个省份857个县区存在野猪致害的情况,比如说陕西、山西、福建、广东、河北、浙江、宁夏、四川、安徽等省份,它都存在野猪致害的问题,但是每个省份的情况也不一样。比如说广东省共有122个行政县,但是野猪致害严重的有肇庆的广宁、封开,还有韶关的南雄、始兴,清远的阳山、英德等20个县。另外野猪致害在农村主要是破坏农作物、种植的药材林果等等,在城乡接合部主要是威胁到当地群众的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的安全构成威胁。
我国的野猪种类有哪些?特点习性又怎样?
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 金崑:野猪在全世界有二十几个亚种,我国的野猪可以分为华北亚种、东北亚种、华南亚种、青藏亚种等,但是目前关于野猪的亚种划分,学界也没有形成共识。目前全国31个省份中,有28个省份有野猪的分布,不同地区野猪的特点习性大同小异,它们都是杂食动物,食性比较广泛,喜群居,性格凶猛,繁殖力强。
野猪泛滥原因何在?
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 金崑:近些年来,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系列措施的落地生效,我国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持续改善。野猪因为繁殖力强、适应力强等特点,它的种群数量也快速增长。另外野猪也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一环,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地区缺乏野猪的天敌,比如说虎豹豺狼等等,导致野猪的数量因缺乏天敌的控制而增长较快。另外人为干扰的强度现在也降低了,较适宜它生存的环境也扩大了,为野猪的增长创造了条件。
野猪出没有何规律特点?“下山进城”又为哪般?
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 金崑:在乡村和城乡接合部,野猪最喜欢在春秋两季从山里下来光顾农田。在春天它把刚种到地里的种子拱出来吃;在秋季庄稼成熟的时候它取食玉米、水稻、林果等等。野猪下山进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食物,也可能与想要开辟新的领地有关。
遇到野猪如何应对?“装死”管用吗?
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 金崑:普通人碰到野猪应当尽快远离,装死是不管用的。野猪如果感觉受到威胁,对人的攻击性会很强,它对倒在地上的人也会进行攻击的。野猪非常凶猛,大的野猪体重能达到数百斤;野猪皮糙肉厚,尤其是大公猪长有獠牙,为了自身安全,敢于和猛兽搏斗。在野外活动、城乡接合部偶遇野猪的时候,三个人徒手根本就不是野猪的对手。碰到野猪后应当尽快逃跑,或者是躲到障碍物后,不要尝试和野猪搏斗。另外可以报警或者报告林草部门,请护农狩猎队来处理。另外野猪主要是晨昏活动和夜间活动,这个时间点要注意防范。
专业猎捕有何要求?难度何在?“野猪”又是否可以自行捕杀?
减少野猪致害问题,科学防控接下来的思路与措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