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亦庄创新发布获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发布多项标志性产业政策,包括“数据20条”、全国首个地方6G产业专项资金支持政策及北京市首个量子产业专项政策。三项政策旨在通过系统性布局,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加速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为“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推出“数据20条” 打造“亦城数港”产业高地
北京经开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付哲介绍,北京经开区“数据20条”政策暨《北京经开区加快推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三大核心目标推出五大举措,计划将经开区建设成为全国数据要素流通枢纽。
在制度创新方面,率先在自动驾驶、工业制造等领域开展数据合规获取、流通交易等试点,建设北京公共数据训练基地,探索数据监管沙盒模式。技术支持上,对攻关数据传输、安全技术的企业最高奖励500万元,国家重大专项配套资金最高达3000万元,数据标注基地每年可获最高1000万元支持。
市场培育方面,每年发放1亿元“数据券”,与算力券、模型券联动使用;对数据流通基础设施等项目给予10万-2000万元支持。产业集群建设上,布局特色数据产业矩阵,打造“亦城数港”品牌,构建“航母引领、旗舰攻坚、快艇竞速”的产业生态。
资金使用将遵循“精准滴灌、全链覆盖”原则,通过三重机制实现数据安全与发展平衡。付哲表示,政策通过“规模适配+结构优化”确保资金效能最大化,为全国数据要素流通提供示范。
全国首推6G专项政策 剑指全球创新先导区
作为全国首个地方6G产业专项资金政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推动6G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五大领域推出10项举措,计划到203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6G创新先导区。
北京经开区信息技术产业局副局长毕诗豪介绍,在技术攻关方面,重点突破超大规模MIMO等关键技术,对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标准制定上,对在3GPP中提案率占全球5%以上的单位奖励2000万元,并鼓励构建“6G专利池”。
核心产品研发上,支持5G-A/6G芯片及器件突破,探索RISC-V技术路线;对新一代通信产品产业化实施“首订单”奖励,最高500万元。平台建设方面,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应用场景上,推动6G与自动驾驶、AR/VR等融合,标杆场景最高奖励500万元;国际合作方面,对举办6G论坛的企业补贴50%成本,最高100万元。目前“6G SPACES”生态社区已启动,近期将遴选十大5G-A标杆案例。
全市首发量子政策 构建“量子星座”产业集群
北京市首个量子产业专项政策聚焦五大维度推出十项支持措施。北京经开区信息技术产业局副局长贺大庆介绍,区内已聚集10余家量子核心企业,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势。
技术研发支持采取梯度模式:初创企业最高获200万元一次性资助,成长期企业按研发投入20%补贴,最高500万元;国家重大项目配套资金达3000万元。成果转化方面,新技术产品每项奖励50万元,示范项目最高补贴100万元。
平台建设上,异构量子计算中心连续三年每年可获3000万元支持;“量子星座”生态社区内的服务平台每年最高补贴500万元。资金保障方面,设立“未来产业先导基金”,建立容错机制;人才方面提供全链条服务保障。贺大庆表示,将以政策为支撑,加速产业链协同,推动量子产业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据悉,经开区本次发布的三大政策通过精准化资金支持和系统性制度设计,形成覆盖数据、6G、量子等未来产业的政策矩阵,助力北京经开区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