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村里每天闲聊、乱逛、打牌、喝酒的人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愿意把时间精力花费在工作、劳动、锻炼上,村里风气变正了、生活习惯更好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说起如今乡亲们的新变化、村里的新气象,西果园镇西果园村村民石怀英老先生深有体会。
今年以来,兰州市七里河区重点打造6个有特色的移风易俗示范村,组织“乡风文明宣讲队”深入各乡镇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弘扬传统文化”“破除陈规陋习”等移风易俗主题宣讲,发挥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乡贤等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用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阵地,开展室内大讲堂、文化广场宣讲、“围炉话家风”、田间地头“唠新风”和“大柳树下”话乡风等活动,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破旧立新、共建文明乡风。
积分制提高村民自治积极性
走进阿干镇阿干村,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房屋和干净整洁的小巷,构成了农村美景。利用村规民约、“积分制”、红白理事会等创新手段,阿干村不断激发村民积极性,为建设美丽乡村、推动移风易俗、营造优良环境等注入活力。
其中,该村“积分制”管理制度收效良好。该制度的积分由基础分、奖励积分和处罚积分等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积分动态管理台账,每季度公示一次。“通过每季度评议会,评出积分前3名家庭,推选为五星级最美家庭并在村里予以公示。”阿干村党支部书记廖万英介绍,典型引领激发了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为本村推进移风易俗创造了有利条件。
工作人员在西果园村张贴宣传海报
除了阿干村,西果园镇袁家湾村也实施了乡村治理“积分制”。该村以家庭为单位积分,设置每户一本积分手册,涵盖十大类内容,共37项加分清单和30项减分清单。在“积分制”治理模式激励下,袁家湾村引导村民自觉转变观念作风、摒弃陈规陋习,取得了明显效果。
截至目前,该村已经为86户群众兑换86件积分物品,通过奖惩对比方式,逐步使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
乡风“大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袁家湾村乡村振兴主题馆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座坐落在“天下百合第一村”的展馆,有村史展厅、民俗文化室、书画室、根雕室、农具室、品鉴室六个展区,不仅陈列有很多珍贵的实物及文字资料,还展出有村民们精心创作的书法、绘画、剪纸和根雕等艺术品。
袁家湾村的乡村振兴主题馆展出的部分展品
一直以来,袁家湾村既注重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发扬,也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自2016年以来,该村先后被评为美丽乡村、市级小康示范村、省级旅游示范村、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等。近年来,该村打造1.2公里长的百合谷风景区,拓展景区餐饮、休憩、娱乐等功能,培育发展旅游休闲、百合精深加工等产业,并依托特有地理优势,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先行+群众参与”三方联动发力,不断拓展百合产销渠道,取得了不俗成绩。
袁家湾村村民在书屋里阅读
袁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吴丽芳介绍,今年以来,该村紧抓七里河区“百年好合”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契机,通过实施乡村振兴主题馆提升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宣传推广和传承发展百合文化,依托“百合谷”发展乡村文旅,守住“天下百合第一村”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