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page  关键词  数据分析  服务  获取  哪些  链接  搜索  小红  红书 

起底短信炸弹:数百条短信"轰炸"10分钟只需0.15元手机炸弹「起底短信炸弹:数百条短信"轰炸"10分钟只需0.15元」

   日期:2025-01-18     作者:aqwl7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s://sicmodule.kub2b.com/mobile/news/15930.html
核心提示: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怡然 实习记者 李紫萱1月27日中午12时,北京市民李女士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10086123”发送来的网站的验证码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怡然 实习记者 李紫萱 1月27日中午12时,北京市民李女士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10086123”发送来的网站的验证码短信,但她并没有登录该网站,紧接着一百多条短信息纷涌而至,都是来自各个网站公司的验证码短信,其中不乏中国人寿、百度、陌陌科技、顺丰速运,因为设置了震动模式,她的手机开始了将近五分钟时长的震动。

李女士对记者称,“当时很惊恐,第一时间看了网银和支付宝账户的钱财,好在没有丢失”,这样的“短信轰炸”在当天一共来了3次,每次连发上百条,按照每天2-3次的发送频率,“短信轰炸”持续了三天。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通讯正在成为一种攻击他人的技术手段,与先前的“呼死你”类似,用户受到“短信轰炸”,被短信骚扰、诈骗的事件也在逐渐增多。

1月28日, 李女士前去朝阳区所在街道派出所申请立案,但李女士表示,该派出所一位警官对她说,按照过往经验,该类情况很难找出“短信轰炸”背后指使者,最终李女士放弃了立案。

李女士对记者称,目前“短信轰炸”已经停止,但她自始至终不知道这些短信发送者是谁,以及运用的是哪个技术平台。

李女士是北京移动用户,记者就李女士反映的问题,咨询了北京移动,公司表示,这是一种“短信炸弹”,不法分子通过特制的软件不断往一手机号码发重复的垃圾短信,以达到骚扰和恶搞的效果。

“短信炸弹”的原理很简单,现如今网络上,需要用到手机验证的地方越来越多了,比如购物、注册、确认信息等,都需要往手机下发验证码,所以短信炸弹就是利用这些验证码来“做文章”,使用特制的软件不停地请求验证码,而那些正常的普通网站就在这里无意的当了一把“帮凶”,不停地给受害人发送验证短信,就像炸弹一样。

“短信炸弹”

记者搜索发现,部分带有短信炸弹功能的程序,源自网上的刷单软件平台。记者搜索到一个名为“520代刷平台”的网站,买方可刷好评、点赞、刷粉丝数量,用户也可选择一种叫“短信压力测试”的功能,发送十分钟短信轰炸仅需0.15元,180分钟仅需0.95元。买方最高可选单次1500分钟,可同时下单无数份订单,无上限分钟数轰炸。就该网站来看,操作简便、成本低,且可中途取消。网站有提供售后客服,无人工服务。

记者通过在百度贴吧、知乎上搜索“短信压力测试”发现,有网友讨论该类程序在哪里有卖,或讨论这类行为是否犯法。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王大恒对记者表示,以短信轰炸的方式给他人发信息,属于违法行为,包括技术提供方和使用方。

王大恒表示,上述案例中,使用方侵犯了受害者的个人隐私权,目前《民法典》已经明确规定了私人生活安宁权属于隐私,拓宽和明确了隐私权的范畴,其中第1033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信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生活安宁。私人安宁也包括不被打扰、监视、监听、通讯安宁(垃圾短信、骚扰短信、电话)。

在类似的案例中,使用方还可能存在另外两种情况,一种是恶意性使用,例如发布赌博、卖淫嫖娼、恐吓、催债等信息,涉及相关刑事犯罪和治安处罚;

另一种是商业行为中的使用。例如搞促销、拼单活动,涉及触犯广告法。

王大恒表示,“短信轰炸”的技术提供方,则可能涉嫌违反刑法的相关规定。记者注意到,有的刷单软件平台写有“免责声明”。王大恒表示,这种免责声明是无效的,因为免责声明只能是合法并且平等情况下才会免责,而无论刷赞还是短信轰炸行为,都可能涉嫌违反相关法律。

防护与维权

目前为期三天的“短信轰炸”已经停止,李女士在这期间始终没有寻求到合适的防护方案。

对于短信炸弹,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研发了相关的应急防护方案,用以紧急防护客户免遭恶意骚扰。北京移动表示,该服务是免费的,可在设定的防护有效期内,对所有发往客户号码的端口类短信(包含端口、固话、国际号码)进行全量拦截,语音通话、上网、点对点手机短信等通信不受影响。

目前,李女士已经采用了该系统,但她认为,该系统会拦截一切陌生号码的短信,包括真正登陆网站的验证码短信,对她来说,也只能作为一种被动防护的手段。

那么这种情况下的受害者该如何维权?

王大恒表示,从以往的民事案件来看,由于证据取得困难、不容易找被告等因素,目前维权还存在一定难度。因为自始至终受害者仍然不知道这些短信是谁发送、使用哪个技术平台,也就难以找到被告。而普通用户也很难去有关部门查询背后的数据和ID。

王大恒表示,该事件的责任方可能会涉及多方,可能每一方都有对此负有一定责任,但究竟哪一方能达到直接侵权或承担赔偿的程度,或是能在法律上认定该方责任,目前还有待进一步通过司法实践来给出结果。同时,所谓的责任也并不一定是赔偿,法律上的责任还有停止侵权,消除妨害,赔礼道歉等。

本文地址:https://sicmodule.kub2b.com/news/15930.html     企库往 https://sicmodule.kub2b.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