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正不断扩展,创造性写作作为一项融合了艺术与技术的活动,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刻影响。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前沿话题,文化传播学院于12月7日在敏行楼207教室举办了文化大讲堂第98期讲座,主题为“人工智能创意写作:前沿理论与案例分析”。本次讲座由上海政法学院的高翔博士主讲,汉语言文学专业教研室的冯现冬老师负责主持。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济宁学院等省属高校的多位教师参与,同时也有百余名学生踊跃参加,气氛热烈。
讲座伊始,高翔博士为在场的同学们梳理了人工智能写作的发展历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该领域的演变与现状,让同学们能够初步了解人工智能在创意写作中的应用潜能。在接下来的讲座中,高博士通过丰富的案例向同学们展现了人工智能如何生成小说、将小说改编为剧本,以及如何利用AI工具创建动漫等创意写作的多样可能性。他特别围绕“AI是否具有创造力”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细致分析了多种AI生成内容(AIGC)工具的特点,并阐述了六大主要运行原理,使同学们对该技术的运作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
在讲述特定工具的应用时,高博士分享了一些实际案例,例如ChatGPT、豆包和coze等AI工具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和视频生成方面的优缺点。在随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围绕AIGC工具的具体使用,人工智能对人文社科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影响等话题与高博士展开了深入交流。高翔博士强调,熟练使用AIGC工具需要持续的探索与实践。尽管人工智能在创作领域显示出令人瞩目的潜力,但他重申人类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和情感体验,是任何机器都无法取代的。
最后,冯现冬老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指出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合理利用AI写作工具将成为学生们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必然挑战。高翔博士的精彩分享,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不仅让他们领悟了人工智能在创意写作中的巨大潜力,还教会了他们如何运用AIGC工具提升写作效率,拓展创作的可能性。此外,讲座中还引导同学们对创意写作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深思,这无疑是当代创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
文化传播学院在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后,计划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以促进科技与文学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思维的写作人才。通过这样的宣讲与交流,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掌握AI工具的重要性,将是步入现代职场的必备技能。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本次讲座无疑具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