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998,不用198!”
“羽绒服只要89!”
底价羽绒服真的靠谱吗?
近日,浙江湖州织里警方
披露一起案件
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近日,浙江湖州织里警方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当地一家服装厂直播时,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甩卖”儿童羽绒服,疑似造假。警方遂立案调查。
织里警方供图
经过前期多日的调查摸排,织里公安分局刑侦二大队精确掌握了制假窝点、人员构成等情况并制定了抓捕方案。
对该企业涉案羽绒服抽样检测 织里警方供图
11月7日,织里公安分局联合市场监管局,出动警力50余人开展收网行动,抓捕犯罪嫌疑人3人,现场查获“假羽绒服”7万余件,涉案价值700余万元。
办案民警表示,涉案羽绒服的吊牌上标着70%绒,然而通过专业检测显示,该批服装羽绒绒子含量基本为0%,均系伪劣羽绒服。
据该公司负责人交代,他们7月就开始做羽绒服,用“粉碎毛”以次充好降低成本价。
目前,该企业3名主管人员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央视曝光“羽绒骗局”!
据《央视财经》报道,部分直播间里的羽绒被被主播吹得天花乱坠,不仅物美价廉、保暖效果出类拔萃,各种检测报告也是齐全的。
记者来到江苏南通,见到这些直播间的工作人员,从他们口中得知,直播间里展示讲解的样品和发到消费者家中的羽绒被压根不是同一种。
直播博主透露,他们采用“丝”来填充到被子里替代“绒”,如此一来,成品从外观上几乎难以辨别差异,手感也极为相近,这是他们控制成本的核心手段。
博主表示,为了防止消费者发现“破绽”,他们售卖的被子仅有一格填充的是羽绒,其余部分皆为“丝”。
所谓“飞丝”,是指在羽绒加工过程中,从羽毛上脱落下来的单根短丝。由于其形态与羽绒有相似之处,当“飞丝”和“羽绒”被填充进被壳后,无论是从外观看,还是用手直接触摸感受,消费者都极难分辨出二者的差异。
工作人员介绍,同样一款外观的羽绒被,充“90绒”,成本需要800元,充“高丝”,成本只要400元。
记者又走访了南通的家纺市场,发现将“飞丝”添加到羽绒制品里,甚至用“飞丝”代替羽绒,已是“公开的秘密”。
这些伪劣羽绒制品无法过检,商家们都心知肚明,但在利益驱使下,他们选择违规售卖假羽绒被。
什么样的羽绒服真的保暖?
据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有关人员介绍,目前很多廉价羽绒服多用“飞丝”填充,所谓“飞丝”就是粉碎毛。实际上就是鸭、鹅毛的边角废料粉碎以后成为丝绒状,这种“飞丝”填充的羽绒服不仅不保暖,而且由于缺乏高温消毒等程序,还有可能产生异味和病菌,潜藏致病危险。
其建议,选购羽绒服除了最好选择正规品牌外,还应该看产品的充绒量和含绒量等标签信息是否齐全,并轻轻按压看其是否很快回弹恢复原状以辨别优劣。
2022年年初,我国发布了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标准(以下简称为“新国标”),并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新国标最大的亮点是把“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
“绒子含量”和“含绒量”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这个修改又代表着什么?
绒子:朵绒、未成熟绒、类似绒和损伤绒的总称,呈蒲公英小伞状,比较蓬松,是一朵羽绒中最优质的部分。 绒丝:朵绒上掉下来的单丝,呈一根一根的丝状,没有蓬松感。
可以看出,虽然新国标和旧国标都规定“明示量50%即为合格”,但从“含绒量”到“绒子含量”的改变,无疑对填充羽绒的品质要求更严格,也将羽绒服的标准提高了。
影响羽绒服保暖程度的三个因素:绒子含量、充绒量和蓬松度。
在选购羽绒服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旧国标中的“含绒量”与“充绒量”弄混。“含绒量(旧)”的衡量单位是百分比,而充绒量的衡量单位是重量,即克数。
含绒量:是羽绒里面绒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比如羽绒服的含绒量一般在80%以上,这个数据表明其中羽绒的含量是80%,羽毛的含量占20%。 充绒量:是衡量羽绒品质的指标,它是指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一般户外羽绒服的充绒量根据目标设计的不同在250-450克。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在旧国标还是在新国标中,都没有规定充绒量的最低标准。
这在购买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很多羽绒服,如果光看“绒子含量”好像还挺高,都上90%了,但因为充绒量太低,其实也不抗冻。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祝炜建议:“一般初冬季节选择的轻薄款羽绒服充绒量在40~90克;一般厚度的短款羽绒服充绒量为130克左右;中等厚度的为180克左右;适合北方户外穿着的羽绒服充绒量要在180克以上”。
最后则是蓬松度,它的定义是每单位羽绒的所储存空气体积的能力。通俗一点来说,羽绒储存的空气越多,保暖性能就越好。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
1.看羽绒服合格证上的执行标准是否为新国标GB/T 14272-2021; 2.看绒子含量,绒子含量越高越好,最高为95%; 3.看充绒量,充绒量克数越大越保暖(但克数太大穿起来可能会太沉); 4.如果有的话,可以看蓬松度。蓬松度大于800即为高品质羽绒,目前最高为1000。
来源:法治网
全国扫黑除恶智能举报平台:12337
百姓需求“一号通”热线:2771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