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渔鼓”属柴门“大官腔”寒韵调,唱腔有一种苍凉、艰涩之感。擅长演唱悲剧故事,渔鼓表演一般前面都有四句“开场白”,说起来要合辙押韵,柳扬顿挫,调起观众的情绪,唱起来要充满激情,如行云流水,不但要唱出意境,还要唱出人物性格,使听众不但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要闻其声如见其人。“渔鼓”唱词一般为七字句式,唱词讲究合辙押韵唱多为一韵到底。“渔鼓”的唱腔板式主要有《五鼓三板》、《凤凰三点头》、《跺板》。
“平阴渔鼓”是由一人独立表演的曲艺说唱艺术形式。表演时演员左手持简板用左臂自然弯曲怀抱“渔鼓,鼓面向下,右手中指和无名拍击打鼓面。“平阴渔鼓”中的说“白口”类似评书,说起来要声音宏亮,吐字清晰,语言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渔鼓书”中的“赞”(贯口)例如:《兵器赞》、《武功赞》、《人物赞》、《马赞》、《风雨雷电赞》、《辕门赞》、《笔赞》等,说起来要语言连贯,跌岩跳跃,犹如高山流水。“渔鼓书”中的“歌”和“赋”例如《过街段》、《堂台子》、《监狱瓤子》、《金殿赋》、《披挂赋》、《美人赋》等,都是艺人一代一代口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的程式化,演出时主要是靠艺人随机应变,临场发挥“现挂”把这些“歌”、“赋”融入“书”中演唱出来。过去渔鼓艺人演出多在庙会和集市上撂地摊演出,农闲季节也串村演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喜爱。
“平阴渔鼓”伴随着历史的沿革已传承了七百多年,在其发展历程中,它能够世代相传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充分说明了渔鼓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深厚的基础和影响力,人民群众喜爱这种朴实无华,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民间曲艺说唱艺术。千百年来,一代代渔鼓艺人用这种曲艺形式,传播民族文化,说唱历史故事,讴歌民族英雄, 鞭挞丑陋邪恶,弘扬民族精神,陶治人们的情操,激发爱国情感,尽情的演绎着古书今世,渔鼓书曾在外敌入侵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一部《岳飞传》鼓舞了不知多少中华好男儿投军报国、浴血疆场,普写下壮丽篇章。“渔鼓书”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要求,而且为传播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渔鼓书”在历史的发展进步中具的重要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