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大力提倡,火葬逐渐代替土葬,成为遗体处理的主要方式。据统计,2019年国内殡葬机构共完成火化521.2万具,率达到52.12%
但历来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火化时家属不能靠近,甚至在场远远站着也不行。这么做究竟是为什么?这些规定背后是否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火化中的“玄机”?堪比恐怖片!
送别过至亲的人们都知道,殡仪馆的火化工作有一套完整规范的流程。在接收遗体前,一定要出示死亡证明,殡仪馆才可以接收。这是以防出现“假死”或某些人别有用心,否则殡仪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办完所有手续后,遗体会由入殓师细心清洁,为逝者穿上家属准备好的寿衣,再用专业的手法为遗体整理面容,尽量恢复一些生前的面貌和气色。然后装敛进棺材后再摆进一圈鲜花,以便火化前家属见到最后一面时,内心多一丝丝安慰。
吊唁仪式过后,遗体就会被合上棺材,送往火化室。在正式火化前,还有一项重要的处理步骤,这一幕这也是绝对不允许家属看到的。火化师会用钢锭或刀片等非常锋利的工具,把遗体腹部、胸腔、内脏等刺穿划破,让残存体内的空气跑出来。这么做是为了防止体内空气受热膨胀而发生遗体“爆炸”。
如果觉得以上步骤残忍的话,那接下来的操作会更加“血腥”,火化师还会将柴油淋到遗体上,这是为了加剧遗体进一步燃烧,以便在规定时间内燃烧完毕。接着才会把遗体推到火化炉内,开始点火焚烧。
遗体在200度时,全身的毛发几乎都被燃烧完毕,皮肤中的水分也会彻底蒸发,此时遗体的全身及面容也会变得尤其干瘪。到了600度时,尸体中的脂肪会被烧得溢出油,还会发出烤肉一般的“呲呲”声,随着温度升到上千度,连带脂肪的整个躯体都会烧得完全碳化。
为了燃烧充分,提升焚烧效率,火化师还会用钩子之类的工具,对火焰中的进行翻动,就像翻滚烤肉一般受热均匀,以便充分燃烧。遇到大块坚硬的骨头时,还会用工具敲碎。
遗体火化一般需要两个小时左右,一具成年人的遗体,最后通常会留下不到3公斤的骨灰。等完全冷却好后,就会放入骨灰盒中,交给家属。
由此来看,经验丰富的火化师早就练就了超强的心理素质,而新手火化师一般不会单独安排火化工作,这也需要一个逐渐适应和练胆量的阶段。
火化炉里的“惊悚”画面
整个火化过程家属不允许跟随,更不能靠近观看。其实是为了避免家属看到这些“残忍”的场景而情绪崩溃,或者看到遗体突然在火中“坐起来和发出哭喊声”而受到惊吓和打击。这些其实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处于悲痛中的家属往往难以接受,甚至想到亲人是不是还活着!
火化中尸体突然“坐起来”,是因为肌肉组织在高温灼烧下会迅速收缩开裂,整个内脏等软体组织也会缩成一团,四肢关节会慢慢变成弯曲的姿势,头部由于骨头坚硬则会微微翘起,做出类似手臂抱头的45度弯曲动作,随着肌肉组织被烧断又会突然倒下。
尸体发出“哭喊声”同样是因为肺里面残存的大量空气,大火燃烧时,气体经过鼻腔、喉咙、耳道等挤压出体外,经过声带时就会因为震动发出“呜呜”声,声音碰到900多度的炉壁后反弹,就会发出持续的“哭喊声”。
试想不清楚原理的家属看到这一幕,一定会理所应当认为亲人还活着,并且在大火灼烧中备受煎熬!这么想来家属一定会跟殡仪馆拼命!加上一烧就是好几个小时,逝者的表情会逐渐变形,看起来异常扭曲。就算明白其中的原因,对本就陷入悲痛的家属来说,仍是更大的伤害和冲击!
“不能靠近”,出于对家属的保护
基于火化炉里常发生的这些“悚人”现象,出于对家属情绪的照顾和人身安全,殡仪馆才做出了家属不能靠近观看的规定。
最重要的还是担心家属在情感上崩溃。本身亲人的离去就是非常大的打击,很多家属亲眼目睹遗体被推进火化炉都难以承受,更不用说眼睁睁看着亲人被敲碎骨头等“暴力”操作,种种场面过于残忍,怕家属受刺激留下心理阴影。
不允许家属靠近观看,也是为了避免纠纷或延误火化进度。家属看到亲人被“敲碎肢解、焚烧”的画面,难免情绪激动,很容易受到刺激把压抑的负面、悲痛情绪,一股脑全发泄在火化师身上,从而闹出不必要的纠纷,也影响工作进度。
火化炉内气体带有一定毒性,禁止靠近是为了防止家属吸入有毒气体,危害健康。在火化工作开始前,火化师都必须佩戴好手套和防毒面具,“全副武装”。因为火化炉内温度最高可达900度左右,炉内燃烧的气体也含有大量灰尘、臭味及有毒气体。如果在场,家属有可能忍不住靠近火化炉吸入有毒有害气体,从而危害身体健康。
现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火化过程也越来越人性化。现在殡仪馆已经命令火化过程中对遗体挪动或翻动,这也是对逝者尊重的体现。
把握当下及时尽孝,才最实在
当然,随着科技水平提升,一些新型火化技术如蓄热式高温燃烧技术、车载式遗体火化设备等逐渐应用到火化工作中。只需设置好参数,就可以一体化完成高温燃烧工作。少数殡仪馆采用了现代火化机,还开通了相关服务,允许家属通过电脑监控来观看火化进程,来完成最后一面的告别。
总而言之,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大部分殡仪馆的火化工作仍不允许家属靠近或到现场观看,尤其在一些县区、农村地区,人们更会遵守传递下来的传统风俗。
其实,相比较能否现场观看火化,再见上最后一面,更重要的可能还是在亲人生前在世的时候,多多陪伴,及时尽孝,这是最实在也是最直接的做法。等真正的告别来临时我们才不会留下后悔和遗憾。
参考文献[1] 陈柏峰.火化政策的实施与丧葬仪式的变迁——基于江西安远县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7):124-129.[2] 何秀琴.特殊遗体火化前手续办理及相关问题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6(02):29-32.[3] 高源.车载式遗体火化设备设计与应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13):41-45.[4] 卢军.火化机节能技术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04):14-18.[5] 孟浩、郭婵、李光敏.蓄热式高温燃烧技术在火化机上的节能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2015,07(16):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