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洞提问:
老师您好,我和抑郁症抗争已有三年多了。每年春天和秋天是最难受的两个季节,每次持续一个多月,不想上班,不想管孩子,听见家人说话的声音就烦,总有一种想要砸东西的冲动。平时感觉还好,至少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一到春天和秋天就不由自主得难受。
为了把抑郁症治好,我想了很多办法,一直在坚持吃药,同时也在坚持做心理疏导,可总是感觉好好坏坏,每到春天和秋天,药也不愿意吃,咨询也不愿意做,有的时候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我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好,我要怎么做才能走出抑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呢?
壹点心理专家团树辉(实战派心理咨询师、树辉心理创办人):
首先我要澄清一个概念,抑郁症的诊断是非常严谨的,大多数人是分不清“抑郁心境”和“抑郁症”的,鉴于你正在看心理医生,也在接受药物治疗,我就把你描述的这种情况称作“抑郁症”吧。
我很欣赏你有勇气直面问题,既然被医生确诊为抑郁症,那我们就积极接受治疗,与此同时你还在接受心理疏导,说明你很重视这个问题。需要提醒的是,当我们面对一个心理症状时,如果急于想摆脱它,它往往会对我们死缠烂打,抑郁症的这个特点尤为明显。
你看,你被诊断为抑郁症已有三年多了,如果把抑郁症比作一个人,不难发现你和他已经是“老朋友”了,每年春天和秋天会离你近一些,这让你烦躁不安。平时你会经常见到他,也会感到烦躁,但是感觉还好。所以你现在需要做的是调控与这个人的距离,而不是把他赶走。
你做过很多努力,事实证明一时半会儿是赶不走他的,既然暂时赶不走,为什么不节省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做别的事情呢?可能当你无视他的时候,他自然会觉得无趣,到那时会主动选择离开的。
为什么把抑郁状态比作一个人,甚至说成是你的朋友?因为你的抑郁体验很有节奏,这种体验什么时候来你说了不算,时间和季节说了算,而且会很有规律地和你呆上一段时间,即便你再烦躁,他也要呆够一个月,到时候就会离你远一些。你看他要不要来,包括和你之间要保持多远的距离都由他说了算,也就是在和他的关系中你是被动的。
不仅仅是走出抑郁,解决所有心理层面的人际关系问题我们都要拿回主动权,这样才能打破长时间以来形成的僵化模式。如果你把抑郁症看做一个你并不喜欢但纠缠了多年的朋友,那面对他,你可以做的就是维护好自己的边界。
如何维护好自己的边界呢?你已经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离你越来越近,那就在他离你近的时候尽可能让自己放松一点。比如春天和秋天你可以给自己安排一些有趣的事,少安排一些工作,和家人沟通好,让他们多关心一下你。
过了这段时间,他远离你了,你就可以让自己慢慢恢复。这样一来,抑郁症带给你的烦恼就是有限的,你也会慢慢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和状态越来越可控,你会一点点拿回属于自己的主动权。
当我们把抑郁症看做一个人,会发现对你而言这个人不是非走不可,也就是你的抑郁状态不一定要马上消失,患上抑郁症的前三年你已经为摆脱这种状态下过很多功夫了,那接下来呢?如果还需要和他在一起待上一段时间,你还要急于把他赶走吗?如果赶不走,就让他暂时在这里吧,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能够无视最好,不能就尽量和他保持距离吧。
我还要提醒你,“抑郁症”是医生为了方便从生物学视角给患者治疗起的名字,它对医生的治疗方案很有意义,对患者而言却没有太多积极意义。很多来访者一谈到抑郁症马上就紧张,于是很多人形成了一个自以为“是”的概念:“如果我得了抑郁症,就一定要想办法治好。”
其实对大多数人而言,有能力和自己的抑郁症在一起是一种有价值的体验,所以我鼓励你,也鼓励大家尽可能把抑郁症看作是一个不速之客,来者是客,既然来了,我们何不交个朋友?当然,对于经过诊断的抑郁症还是要引起足够重视,按时用药,定期复查,如果在接受心理咨询,尽可能把自己的状态跟咨询师描述清楚。
你可能并不太欢迎“抑郁症”这个不速之客,但试着把他当朋友,也许你会发现他也就那么大能耐,你完全可以保护好自己。当他发现你不再讨厌他,不再一心想赶走他时,他就会主动远离你,因为面对这样的你,他已经不知所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