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红书推出了全新的“一键翻译”功能,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全球用户的不断涌入,小红书致力于为海外用户提供更为便利的交流工具。而这个功能的背后,隐藏着对AI翻译工具的诸多解读与反思,尤其是在安全性和合规性方面。
小红书的翻译功能采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快速翻译中英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能识别和翻译多种网络热梗。这一功能的出现,意味着用户在使用小红书进行海外交流时,不再需要依赖第三方翻译软件,极大提升了交互的流畅性和便捷性。
通过实测,我们可以看到,小红书的一键翻译不仅能翻译普通文本,还能处理中英文混合的句子、俚语、以及一些专业术语。这一表现超越了传统机器翻译的能力,尤其在处理如颜文字、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摩尔斯电码等复杂文本时,AI翻译同样能做到准确理解与输出。
除了基础翻译功能,用户还开始探索这个AI工具的更多可能性。有网友通过在英语句子后添加特定指令,尝试生成编程代码或特定主题的短文,收获出乎意料的效果。让人惊讶的是,该AI翻译工具在响应多样指令后,有时会自称其来自不同的AI模型,例如智谱清言的ChatGLM或OpenAI的GPT-4。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对其具体算法来源的进一步讨论。
然而,便利的背后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部分网友反馈,通过特定的缩写和拼写错误,可以引导小红书翻译功能生成不当内容,这种现象被称为“prompt attack”(提示词攻击)。用户担忧,这种利用翻译功能输出辱骂或引争论的情况,可能会造成网络环境的恶化。此外,如果此AI服务直接调用于尚未备案的GPT系列模型,则可能存在合规风险,而这在小红书的官方信息中并未得到明确说明。
针对这些安全隐患,行业内人士呼吁小红书应迅速加强相关防护措施,以阻止用户通过不当指令引发的问题。因为在未严格过滤用户输入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命令注入攻击,曾在其他平台上造成过严重后果。类似微信二维码的攻击或iOS设备信息转发引发的崩溃现象,都是此类攻击的实证。
在国内相关政策日益严谨的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生成式AI服务在上线之前,必须完成备案并公示模型名称和备案号。部分从业人士指出,倘若小红书未按要求公示此次翻译服务的模型来源及其备案状态,可能会承受相关合规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用户对小红书翻译功能的接受度与其安全性、合规性的提升息息相关。未来,如何平衡用户需求与内容安全,如何设计能够兼顾便利性与防护措施的AI工具,将是小红书和其他社交平台面临的重要挑战。
如今,AI技术正在迅速深刻地改变社交平台的运营模式与用户体验。作为用户和平台,除了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也应当在使用过程中提升警惕,关注潜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借助小红书的翻译功能,用户不仅能够增加交流的乐趣,更要树立安全意识,确保网络互动环境的和谐与安全。
在我使用了数十家AI绘画、AI生文工具后,强烈推荐给大家以下这个工具——简单AI。简单AI是搜狐旗下的全能型AI创作助手,包括AI绘画、文生图、图生图、AI文案、AI头像、AI素材、AI设计等。可一键生成创意美图,3步写出爆款文章。网站提供生成创意美图、动漫头像、种草笔记、爆款标题、活动方案等多项AI创作功能。工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