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小红书,你的视线不再仅仅被一幅幅美食、美丽与自然风光所吸引,而是被世界各地的一群新面孔占据——他们牵着猫、带着狗,甚至驴马齐上阵,文明间的交流穿越了千山万水。在这一动态的社交平台上,许多外国网友向身处东方的用户请求取个风趣的中文名字,或是用传统的问候方式邀请大家来一起品尝美国的甜茶,甚至展示各种独特才艺。他们在寻找语言搭档的同时,真诚地回答网友们的新概念英语考题,展现出初代互联网精神的魅力:通过幽默的玩梗互动,迅速消除了文化障碍,将相隔万里的网友连接起来。
在数字时代的潮流中,小红书的用户数量飞速增长。这一切发生在2023年1月的第二周,简直如梦幻般变化:小红书在美国的应用榜单中,从209名猛增至第2名,接着又冲上第1位,并在短时间内占领了84个国家的下载排行榜。
究竟为何全球网友会如此蜂拥而至这个神秘的APP?来自美国的Cayce通过一问“Is this TikTok?”传递了这一轮潮流的背后原因。
01 “下周我可能就失业了,但我们要开始学习中文!” 自从去年的庭审后,TikTok在美国的前途一直扑朔迷离。美国网友们显然不愿耐心等待司法程序的进展,纷纷决定寻找替代方案——而绝大部分人并没有选择Instagram Reels或YouTube Shorts等竞争对手,而是转身投向了小红书。一位名叫allieusyaps的创作者在周一的帖子上写道:“看,我下周可能就没工作了,但我们要学中文了,宝贝!”
仅仅在短短两天内,作为“TikTok难民”的美国网友们像潮水般涌入,#tiktokrefugee的标签下浏览量惊人地突破7399万,记录数跃升至11.4万,讨论热度紧跟而来,几乎达到了200万。对于不少中国网友而言,这股流量流失的现象让他们感到一丝惋惜,因而感叹不已。
但是值得称道的是,这些“难民”们表现出的热情与希望,旧版互联网人的精神令人称赞。在刚刚告别原有的社交圈时,他们并未沉浸于失落之中,反而迅速调整状态,热情地向中国的兄弟姐妹们说出“你好、谢谢”。 “学中文”、“交猫税”、“做李华”成了他们最关心的头号大事,而了解美食的讯息也成为了深入社区的基础。
02 汇聚亮点的“地球村”在线版 小红书下载量的激增还得益于美国媒体的宣传。其实,外媒对小红书性质的解读也很到位。《福布斯》指出,小红书是一个类似Instagram的社交媒体平台,专注于消费和生活方式,而非生疏的社交联系。《华尔街日报》则称其是兼具Instagram与Reddit特征的“生活圣经”。此外,这一现象也让小红书悄然成为了全球化的前哨。
据小红书内部人士透露,面对这一流量转移,内部观点仍难以达成一致,是否能把“偶发事件”视作全球化的一部分仍存在争议。毕竟,小红书虽然有“海外购物分享指南”的定位,但其内容本质上仍是为中文用户量身定制,这无疑对吸引海外用户造成了障碍。然而,外部的认同似乎并未因为内部的争论而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