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比努尔(青岛大学)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招聘领域,重塑着我们对人才选拔的认知。领英的数据显示,全球超过六成的企业招聘人员对AI技术的应用持乐观态度,而这一趋势在2023年尤为显著,个人档案中标注“AI技能”的招聘人员数量激增14%。
据11月21日《新京报》报道,继不少企业通过AI面试官进行大规模面试后,市场上出现了帮助面试者应对“AI面试”的工具产品,广告声称“面试者实时生成面试答案,轻松拿下Offer”。
但当AI招聘与AI应聘相遇时,我们不仅见证了技术的进步,也将面临着伦理和效率的双重挑战。AI在招聘流程中的应用确实能够提升效率,但同时也有可能削弱面试过程中的一些核心伦理价值,比如平等、诚信和尊重。这种技术介入可能会对传统的面试伦理构成挑战,因为它改变了求职者和招聘者之间的互动方式,从而可能影响到招聘过程中的公正性和诚信度。另一方面,AI面试官在对求职者进行评估时,可能无法像人类面试官那样进行全面考量,而是依赖于算法和大数据来对人进行分类和定性。这种做法在AI伦理层面上可能被视为对人的主体性的不尊重,因为它忽略了人的复杂性和多维价值。AI面试官可能无法捕捉到求职者的价值观、性格和思维特点等非量化因素。再者,AI面试将面试交流从双向沟通转变为单向的“数据搜集与分析”,这不仅剥夺了求职者了解企业信息和进行双向选择的权利,也忽视了尊重求职者个体尊严和情感的重要性。
随着AI招聘技术的发展,求职者也开始利用AI工具来应对AI面试官,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面试过程中的信任基础。首先,当求职者使用AI工具来准备面试答案时,这种行为在本质上可能被视为一种“技术辅助的不诚实行为”。这种行为的出现,反映了在AI技术的压迫下,求职者可能感到必须采取非常规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其次,这种技术对抗导致了一种“工具对抗工具”的局面,这不仅使得面试的本质——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评估被削弱,还可能导致招聘者和求职者之间的信任关系破裂。当求职者利用AI进行“作弊”时,招聘者则通过AI进行“反作弊”,这就使得面试变成了一场无意义的技术较量,而非真正的人才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