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商务部、应急管理部、国务院国资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矿山安监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资源保障能力和产业链创新水平明显提升。黄金资源量增长5%~10%,黄金、白银产量增长5%以上。
黄金是战略性矿产资源,兼具商品和货币属性,对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和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黄金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和消费国。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矿产金产量377吨,连续18年保持全球第一;黄金消费量985吨,连续12年保持全球第一。出台《实施方案》,旨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充分发挥我国黄金产业冶炼加工规模、经营管理等优势,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发展,推动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装备,2000米以下深度的矿山开采、无氰提金等采选冶技术装备实现应用,新一代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等领域用黄金、白银高端新材料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培育形成一批优质企业,标准体系不断健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展望2035年,高质量发展格局将全面形成,资源综合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实施方案》部署了一系列重点任务,要求推进国内资源增储上产,强化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提升产品高端化供给水平,强化资源绿色高效利用,引导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加快数字化改造升级,强化标准引领作用,深化海外投资合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昊表示,《实施方案》对黄金产业发展影响重大。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环保安全技术门槛,淘汰低效落后的小型企业,推动行业重组整合;另一方面延伸产业链,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实施方案》推动技术升级创新,企业必须提升提纯、冶炼等技术才能在产业中生存。此外,《实施方案》还有利于黄金产业与智能化技术结合,加速产业创新升级。对市场而言,短期内因环保整改要求,部分企业停产,黄金供给可能小幅收缩,但长期会提升产品质量和优化产业链结构。